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秋原依(秋原依简介)

秋原依(秋原依简介)

秋原依(秋原依简介)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秋原依(秋原依简介)1.《清平乐·画堂晨起》【唐】李白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清平乐·画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秋原依(秋原依简介)

秋原依(秋原依简介)

1.《清平乐·画堂晨起》

【唐】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清平乐·画堂晨起》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赏雪词作。上片描写观看雪景,一片苍茫迷离的皓色,显露出喜悦、痴迷之情;下片前两句从空中,地下写所见迷人雪景,气势豪迈,瑰丽生姿,而末句以仙揉白云之譬,在宏大狂醉的语境中绾结全词。从所譬喻之喻体来看,都极具或高雅、或冰洁、或雄放之特点,充分体现了李白作品浪漫主义的风格。

2.《清平乐·禁闱秋夜》

【唐】李白

禁闱秋夜,月探金窗罅。

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

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

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

《清平乐·禁闱秋夜》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词。词中写出了皇宫中的夜生活以及妃嫔们和皇帝的关系,也写出了李白对于这样生活的一种哀叹和对宫女们过着消耗青春生活的一种同情与惋惜,深深地表达了古代宫女们的悲哀和无奈。

3.《清平乐·洛阳愁绝》

【唐】温庭筠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清平乐·洛阳愁绝》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是一首惜别之作。上片交待离别的时间、地点,主要描绘折柳送别的情景;下片生动具体地描绘离别的场面,抒写离别之愁苦。此词悲壮而有风骨,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在众多的咏别词中别具一格。

4.《清平乐·雨晴烟晚》

【南唐】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清平乐·雨晴烟晚》是南唐词人冯延巳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写的是一位女子独居伤怀、望夫归来的情景。雨晴烟晚,池满绿水,燕穿垂柳,一位女子正倚栏凝望西南的一弯新月,表露了女子那种淡淡的哀怨与怅恨,于微婉的格调中流动着丝丝思情。

5.《清平乐·别来春半》

【南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别来春半》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此词写怀人念远、忧思难禁之情,或为作者牵系其弟李从善入宋不得归,故触景生情而作。上片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全词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具备了不同凡品的艺术魅力。

6.《清平乐·金风细细》

【宋】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清平乐·金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晏殊的词作。此词突出地反映了晏殊词的闲雅风格和富贵气象。作者以精细的笔触,描写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木槿和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过主人公精致的小轩窗下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冷清寂寞的意境,在这一意境中抒发了词人淡淡的忧伤。此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

7.《清平乐·春来秋去》

【宋】晏殊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清平乐·春来秋去》是宋代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分手之后,春来秋去,时光匆匆。燕子飞走,兰花泣露,无论如何挽留,风光总是无情离去;下片写借酒浇愁,酒宴结束,宾客散去,更加冷清孤独,更叫人愁苦难堪。这首词抒写酒阑人散后所感,抒发好景不长、韶光易逝的淡淡哀愁,通过直接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情态和意识流动,以凸显其忆旧怀人的惆怅情怀。

8.《清平乐·红笺小字》

【宋】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清平乐·红笺小字》是北宋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主人公以书信细诉衷肠,而无处可寄;下片叙倚楼远望,只见青山绿水,不见所思之人。此词用语雅致,语意恳挚,抒情婉曲细腻。词中运用了一些传统文化意象和相关典故,深情含蓄,音韵悠长。

9.《清平乐·春晚》

【宋】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清平乐·春晚》是宋代词人王安国的作品。此词上片以倒装句式描绘暮春萧条的景色,抒写惜花惜春的情意,表达了作者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惆怅情怀;下片抒写暮春伤逝念远的幽怨,以暮春纷飞的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表达了作者不慕权贵的品格。全词情景交融,清新婉丽,曲折雅致,笔法精妙,堪称伤春词中的佳作。

10.《清平乐·秋词》

【宋】苏轼

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

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

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清平乐·秋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全篇俱为想象之辞,上片写行程,借淮河、汴水、长江、梁苑等地理名称以及黄叶、秋霜等秋季景物,说明行人的去向,路途的遥远,到达的时间;下片写游历,词人想象好友陈述古到南都后,定当携壶游原,飞觞酹酒,祭奠凭吊先贤。词人思念好友,揣测一路上友人可能的遭遇,但这种想象并不是凭空乱想,而是基于词人对朋友的了解,通过这些了解所作的一系列推断,显示了词人对陈述古真挚的友情和对陈述古其人的真切了解。

11.《清平乐·留人不住》

【宋】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清平乐·留人不住》是北宋词人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描写离情别怨的词作,写了一个女子对情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上片用白描的手法写在春天的早晨渡口分手时的种种情态:行者去意已决,送者依依不舍;下片以女子决绝之语作结,以怨写爱,抒写女子因多情而生绝望,恰恰表明不忍分别的矛盾情怀。这首词运用了多组对比,塑造出一个意浅,一个情深两个形象,结构上,先含情脉脉,后决绝断念,刻画细腻,反衬出词人的一片痴情。

12.《清平乐·蕙心堪怨》

【宋】晏几道

蕙心堪怨,也逐春风转。

丹杏墙东当日见,幽会绿窗题遍。

眼中前事分明,可怜如梦难凭。

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

《清平乐·蕙心堪怨》是北宋词人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着重回忆过去词人与恋人的交往;下片着重抒情,以假想的“旧时薄幸”和确实存在的“今日无情”相对比来凸显词人的痛心。全词巧妙运用虚字,用追忆之笔淋漓尽致地反衬出词人的自责无奈,意切而情真。

13.《清平乐·莺来燕去》

【宋】晏几道

莺来燕去,宋玉墙东路。

草草幽欢能几度,便有系人心处。

碧天秋月无端,别来长照关山。

一点恹恹谁会,依前凭暖阑干。

《清平乐·莺来燕去》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这是一首离别相思之词。“莺来燕去”,不只是说时光过得飞快,更喻指女主人的生活情况也在不停地变化,而最让她成为心事的,就是增添了对出行之人的牵挂。短暂的欢聚,虽然匆忙草率,但只要投入真情,就会系住人心,割舍不下。春去秋来,离愁更苦。碧天明月,无端长照关山,不知能否传递远方的思念?倚阑遥望,何处觅征人?纵然凭暖了冰冷的阑干,却无从慰藉凄凉的心田。

14.《清平乐·夏日游湖》

【宋】朱淑真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清平乐·夏日游湖》是北宋词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天真少女与恋人相会的喜悦和离别的惆怅。上片点明留住须臾,故当时携手,藕花细雨历历在目之情景;下片追写依恋情态,表现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歇拍二句,叙分别时难言的情景,只用“最是”两字,蕴含无限眷恋之情,归来后哪得不怅然若失。词中点缀夏日风光,使形象更为饱满。

15.《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词人黄庭坚的词作,这是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与一般惜春词不同,此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16.《清平乐·春风依旧》

【宋】赵令畤

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清平乐·春风依旧》是宋代词人赵令畤的词作。此词写景细致精工,写春景以抒伤情,忆旧而怀今,表达了对昔日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17.《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清平乐·年年雪里》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赏梅词,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此词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词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全词以赏梅寄寓自己的飘零之情和家国之恨,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

18.《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风格。

19.《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独宿博山王氏庵的感受。上片以所见所闻渲染寂寞荒凉的环境和气氛;下片写白发苍颜、壮志难酬的愤慨心情,最后表现虽处境悲凉但雄心不减的可贵精神。这首词感情浓烈,语言平淡,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和形象刻画都十分成功。

20.《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作品。词上片描写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静谧和谐的氛围;下片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直接入词,更使此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故,不雕琢,如同家常语一样,将主人公所见之景色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耐人寻味。

21.《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宋】刘克庄

(一)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

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

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二)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

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

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词作。词题为玩月,描述词人月夜漫游太空、神往月宫的幻想之旅;同时不忘人间百姓疾苦。幻境与现实巧妙结合,读来令人既感奇特,又无比亲切。

22.《清平乐?太山上作》

【金】元好问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

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

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清平乐?太山上作》是金代词人元好问在游览东岳泰山时写的一首词。在词中,作者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世事得失的散淡心情。词中四处化用《庄子》中的语句,却并非表达老庄思想,而是以形象语言抒发情怀,显得自然而精炼。

23.《清平乐·采芳人杳》

【宋】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

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清平乐·采芳人杳》是南宋词人张炎的作品。词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层层深入,又层层翻新,反映了作者暮春时的愁苦心情。

24.《清平乐·平原放马》

【宋】张炎

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

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

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清平乐·平原放马》是宋代词人张炎创作的一首词,写的是作者看到在平原上放牧过去的战马所引起的感慨。词的上片主要叙写曾经在战场上勇猛地冲杀、为保卫国家立过汗马功劳的战马,如今却闲着过太平日子;下片通过叙写千里马渐渐老去,却仍然不让它们发挥所长,偏要把它们死死地束缚在盐车上,用比喻手法揭示朝廷用人不当。此词寄寓着作者的无限感慨,以及对南宋当局浪费人才的抨击。

25.《清平乐·六盘山》

【现代】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从眺望远景起笔,写了登上六盘山所见到的北国清秋的景色,回顾了长征的胜利,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下片则写近处,如火的红旗在高山之巅,迎着西风舒卷,烘托了红军将士胜利的英姿。上下两片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在表现手法上,全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妙境。

上一篇: 张奂简介(张逸杰)
下一篇: 统一度量衡是谁提出的(统一度量衡是什么意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