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幼年的时候,因为阿玛早早分府出去了。所以我的生活条件过得很一般。虽然还算是宗室子弟,但经常缺吃少穿的。尤其是后来我阿玛被发配盛京以后,我和额娘的生活条件更差了。额娘早早的病逝了。正当我穷极陌路的时候,得到了恩旨被过继到五伯父的身边做养子,后来五伯父去世后我就承袭了爵位。又降了一等爵位辅国将军。
咸丰元年的时候,我住的王府被朝廷一道旨意要了回去。把我迁居到了定府大街的满洲贵族崎善的宅子里居住。之所以要回去一是我的身份依照大清祖制是不能住在王府里的,是不合规矩。二是朝廷也是为我好,偌大个王府只有我一口人居住,各项挑费和仆人的吃穿用度也是我这个闲散宗室经受不起的。我能养活自个已经算不错了。
庆亲王
尽管如此,我被迫从自家居住的宅子里迁居出来,心情很郁闷难过。也让我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这个王府后来给了和我同朝为官的权倾朝野的堂兄弟恭亲王奕?居住。谁让人家是天潢贵胄。我只是个末等将军呢。这差距太大了。但是我自己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也会得到那个位置。
我青年的时光虽然过得很清贫,但是我没有放弃。我虽然文化水平不太高,但是写得一手好字。这让我后来的崛起有了敲门砖。在整个咸丰朝,我都黯然失色的到处讨生活。卖书法卖画,有时候还去西山的别墅里给那些权贵子女当家塾教师,每次去的时候我都化名不称本名,避免尴尬也避免别人奚落我。
我也借此看到了很多的问题。也交到一些朋友。我从叔伯那里和我认识的人那里悟出了一些人生感悟。就是如果想发达,想崛起首先是要揣摩圣意。如果能很好地做好这项工作那一切都有可能,否则即便你身居高位也难保不会失足。而且要该低调就低调宁可损失一些东西也要保证自己的身家性命。命都没了别的都是虚的。而且千万不要过于贪恋权利。这个感悟是在咸丰十一年的时候在菜市口我看到了权倾朝野的赞襄事务八大臣肃顺的死。
我搬迁到崎善的宅子以后,运气似乎开始垂青于我,我先是从辅国将军提到了贝子,到了咸丰十年的时候,因为咸丰皇上过大寿,我又被加恩提升到了贝勒。我没花太大精力和时间乃至金钱就得到了当年我阿玛花钱都没得到的爵位。希望他老人家在盛京能够欣慰吧。
琦善
但是这期间我几乎已然没有什么实际的差事。而且时局也确实动荡,我也想稳定一下看看学学。我第一次面见太后是件很偶然的事情。我和太后的亲弟弟桂祥关系不错。说起外戚。
太后老佛爷这个人不一般,她和历史上其他的后宫主政的女人不同,尤其和汉朝的吕后任用外戚专权,两汉的外戚几乎把整个朝堂整的腥风血雨。
也和唐朝的武皇帝则不同。她有野心,但又不自立为帝以免招惹麻烦,这些事情我也是后来侍奉她才发现的。她几乎不用外戚,她的兄弟和一般的闲散旗人一样终其一生都是闲散度日没有什么实际官阶。当然也是她兄弟才能一般不堪大用。桂祥连写奏折都要我替他写。因为我书法很好。
可是究竟瞒不过太后老佛爷。太后问她兄弟,桂祥就把我招了出来。老佛爷让我进宫回话。这一次我才真正地见到了她。
太后老佛爷时年刚过四十岁,但保养得很好,几乎看不到岁月在她凤颜下留下的印迹。她面色平淡如水,第一次召见我,也没说什么特别的话,简单地问了我一些个人问题,就让我跪安了。不知怎么的,我退出来的时候浑身都出了汗。紧张得不行。虽然太后的语言平淡,但夹带着一种王者逼人的气质。
我第一次做事是光绪初年,大清光绪十年,曾经执掌军机处数年之久的恭亲王奕?因为耿直的进言惹恼了太后被太后给罢免官职,撵出军机处回府养老。代替他的是醇王奕譞和礼王世铎。还有我。我和这两位王爷交情还算不错。
他们的能力比我高不了多少。但是有一样让我很钦佩,就是他们唯太后之命侍从,尤其是醇王,他儿子是皇帝,换了别人可能早就高兴地找不到北了。他却不然,依然谨小慎微,战战兢兢。我决心向他多多讨教。我也接过了恭王留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差事。
得到了这个官职后,我的人生之路就开始陡然升级,一路爬坡了。我因为有少年时期的那段艰辛的社会经历,使得我很早熟,比较会为人处世,善于钻营和左右逢源。做这个官职需要人脉,当时的大臣都有自己在外国的人脉,别人都是一国,或者两国,我则有八国,这种人脉也是我在辛丑签约时发展的。
我从光绪十年入阁办事,到光绪三十一年,一直在做总理事务衙门的工作。同时也担任其他一些官职和差事。我的爵位也由当年的贝勒连续越级升到了庆亲王。回到了我玛法当年的位置。而且就在太后老佛爷的最后一次旨意下,我的王爵变成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我的王爵也成了大清最后一个铁帽子王了。
我的晋升之路看来已经到头了,但是我的财路却远远没有到头,我要努力把我失去的全拿回来(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