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朱水秋(朱水秋将军)

朱水秋(朱水秋将军)

朱水秋(朱水秋将军)太行革命根据地,处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地区,称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所辖正太路以南、平汉路以西、同蒲路以东,黄河以北地区,包括七十余县。1937年8月25日,红四方面军奉命改编为八路军129师,13000人。随后第129师开赴抗日前线,所属第770团及129师直特务营、工兵营、辎重营和骑兵营,奉令留守陕甘宁边区。第129师率领第769、771

太行革命根据地,处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地区,称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所辖正太路以南、平汉路以西、同蒲路以东,黄河以北地区,包括七十余县。

1937年8月25日,红四方面军奉命改编为八路军129师,13000人。随后第129师开赴抗日前线,所属第770团及129师直特务营、工兵营、辎重营和骑兵营,奉令留守陕甘宁边区。第129师率领第769、771、772三个团,总兵力9367人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给129师划分的作战区域是晋东南的太行山区、正太铁路南北,这里大多数是山地,地形虽然复杂,但腹地广阔,易守难攻,人口众多,有利于化整为零、分兵作战,这正是原红四方面军的拿手好戏,徐总指挥素有“撒豆成兵”的本领。

朱水秋(朱水秋将军)

朱水秋(朱水秋将军)

1937年10月18日,第129师部队到达正太路平定以东地区,深入晋东南各地区开展工作,开展游击战争。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兵力打仗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派出去的支队有:769团副团长汪乃贵带的一个连;772团的四个连;师骑兵营;师直干部夏云廷、邓永耀为一组;师直干部秦基伟、赖际发为一组;教导团干部谢家庆、张国传为一组;桂干生、张贻祥为一组;张贤约、张南生为一组;赵基梅、涂锡道为一组。上述这些人员和支队,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满天飞,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快速成长,快速分蘖。一二九师撒出去的种子在两年后,变成了汪乃贵独立支队、秦赖支队(秦基伟、赖际发)、谢张支队(谢家庆、张国传)、桂张支队(桂干生、张贻祥)、张张支队(张贤约、张南生)、赵涂支队(赵基梅、涂锡道);夏云廷团长、邓永耀政委的独立团;师骑兵营扩大为骑兵团……数百个县大队、独立营、基干营,随后变成了补充团、独立团、骑兵团,再后来又整编为教导旅、新编旅、暂编旅,直至发展成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三纵队……。

1938年4月,西起同蒲路、北接正太路、东至平汉路、南至黄河北岸的晋冀豫区,抗日游击战已经全面展开,抗日根据地已经初具规模。

一,太行军区组建时的各军事机构

1,八路军第129师独立游击支队,即秦赖支队

1937年11月27日,八路军在翟家庄村组建了晋冀豫抗日义勇军第一纵队,秦基伟任司令员,赖际发任政治委员,亦称“秦赖支队”。秦赖支队由秦基伟任司令员赖际发任政委。在秦赖支队组建之前由榆次晋华厂工人自卫队扩展社大的榆次县抗日游击队和太谷人民抗日游击支队就分别活跃在榆次、太谷县内。为了集中有生力量有效地消灭敌人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根据朱德总司令《关于建立一支扎根太行山开展游击战争的抗日游击队的指示》,在和顺县将榆次、太谷和平定县的3支游击队合并为“赖支队“。榆次县抗日游击队为第一大队平定县抗日游击队为第二大队太谷人民抗日游击队为第三大队。支队由八路军第129师和中共晋中特委双重领导,全队共有600多人。1938年春,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独立游击支队后发展到5000人左右。4月该支队兼晋冀豫军区第1军分区。

2,八路军第129师游击支队

1938年2月9日,八路军第129师游击支队以该师教导团30余名干部和赞皇、临城、元氏各1个独立营及井陉大队组成游击支队,桂干生任支队长,张贻祥任政治委员。该支队组建后在平(定)和(顺)公路以东、正太铁路以南、平汉铁路石家庄至内丘以西的晋冀地区活动。5月15日,游击支队兼晋冀豫军区第2军分区。

3,八路军第129师先遣支队

1938年2月10日,八路军第129师先遣支队以第386旅第771团和教导团各1个连扩编而成,张贤约任支队长,张南生任政治委员。该支队在辽县以东、平汉铁路邢台至磁县段以西、漳河以北的冀豫地区活动。5月15日,先遣支队兼晋冀豫军区第3军分区。

4,八路军第129师挺进支队

1938年1月28日,八路军第129师挺进支队组建,又称张(国传)谢(家庆)大队。由第129师教导团部分干部为基础扩编而成,张国传任大队长,谢家庆任政治委员。该支队组建后在榆社、武乡、襄垣、黎城一带活动。5月15日,挺进支队兼晋冀豫军区第4军分区。

5,八路军第129师独立游击支队,又称赵(基梅)涂(锡道)支队

1938年2月17日,八路军第129师独立游击支队组建,该支队又称赵(基梅)涂(锡道)支队。由第129师第386旅第771团1个连和教导团部分干部扩编而成,赵基梅任支队长,涂锡道任政治委员。该支队组建后,在白(圭)晋(城)公路以东、漳河以南、平汉铁路以西的太(行山)南地区活动。5月15日,独立游击支队兼晋冀豫军区第5军分区。12月支队即由原来不足一个营发展到2000余人。独立游击支队在太南活动范围:以陵川为中心的太南豫北广大山区,包括陵川、壶关、平顺、林县、辉县、修武、获嘉、晋城等地。

6,晋豫边支队

1938年3月上旬,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在山西阳城成立,唐天际任司令员,方升普任参谋长,敖纪民任政治部主任。4月下旬和5月,济源县委书记杨伯笙率杜八联抗日自卫团一部,共产党员张敢陈率金留联抗日自卫团,共产党员冯精华、任小风率晋豫边游击队沁阳支队共400余人先后加入,合编为游击队第二大队。至7月,游击队发展至近2000人。10月改称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简称“(天际)支队”),部队迅速发展到7个大队3000余人,成为开辟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一支主要军事力量。晋豫边游击支队直属八路军总部、同时受晋豫特委领导。由唐天际任司令员,方升普任参谋长,敖纪民任政治部主任。因唐天际为司令,所以游击支队统称“唐支队”。1939年2月,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与344旅687团合编为129师新1旅,晋豫边游击支队改编为所属的第2团。

7,平汉游击支队

1938年2月至3月,李毅之集合新乡、辉县、获嘉三县学生、农民近百人组建平汉抗日游击队,李毅之任司令员,许雏生任政治特派员,李直臣任大队长,队伍200余人。1939年2月平汉支队编入赵谭支队(即第129师赵基梅独立游击支队),队伍扩大到3000多人,活动在新辉获与平汉铁路沿线。1940年1月,平汉游击支队(独游一大队)改编为第115师教导第7旅。

8,游击第二支队

1938年9月,八路军129师青年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刘汉生,带领部分有斗争经验的军事干部和知识分子政工干部,到汤阴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改造司华生的伪匪武装,改编为县大队,约500人枪,后叛变解散。11月初,以刘汉生原来带的一批干部和688团留下的几名干部,重新组建了新的武装--直南特委游击第二支队,鲍启祥任司令员,刘汉生任政委兼特委军事部长,特委书记王从吾兼任政治部主任。11月底,黄河支队编入游击第二支队。12月收编滑县抗日自卫军300余人枪。与此同时,濮内滑游击大队也编入了第二大队,人员武器装备已初具规模。第二支队整编成3个营,共1300余人,900多支枪,编为八路军冀鲁豫支队第三大队。1940年5月,第三大队整编为八路军二纵二旅的一个团,随黄克诚部南下华东抗日根据地,开始新的战斗历程。

9,第129师汪乃贵支队

1937年12月由第769团1个连为基干组成汪乃贵支队,亦称独立支队,支队长汪乃贵,政治委员李定灼。

10,冀西游击总队

冀西是河北省西部的简称,辖区有临城、高邑、赞皇、元氏等10余县。1937年10月初,成立了冀西民训处指导特派员办事处,简称“冀西民训处”。冀西民训处的武装已达200多人.13日正式编为“冀西游击队第三大队”。25日,在山西省昔阳县皋落镇举行庄严的冀西游击队总部成立大会,杨秀峰被任命为总队长,余伦胜为副总队长。将原来的一个连编为第三大队,临城保安队为第四大队,队长李炳辉,政治指导员郭峰,副指导员杨克冰,内丘保安队为第五大队,队长邢荣杰,军事指导员于振河,政治指导员陈志刚。12月,冀西游击队已经发展到9个大队,700余人。1938年1月中共冀西特委成立,领导冀西根据地工作。1940年5月,与冀豫边纵队第2团、赞皇独立团等部编为第129师新编第11旅。

11,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

1938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朱瑞指示以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干部为骨干,假河北民军名义成立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训练所所长刘子超任司令员。4月,刘率一支队由山西进入修武,宣传、发动群众,打击日伪、汉奸,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原教务主任杜毓沄率部分人员到沁阳、济源一带发展抗日武装。原校务主任陈沂率修(武)焦(作)武(陟)工作团到修武、博爱、武陟等县开展抗日活动。5月,司令部移驻武陟,训练抗日骨干,吸收抗日武装,发动民众抗战,并在小高组织2000余人的抗日自卫团武装游行。至7月,司令部已建立一、二、四、五4个游击支队(三支队合并于五支队),队员增加至1000余人。10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磨擦,刘率部撤至辉县峪河一带。11月,在山西陵川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晋东南独立游击支队(简称“赵(基梅)谭(甫仁)支队”)。

12,八路军豫北道清游击支队

1938年3月,中共豫北特委委员刘聚奎在家乡博爱县柏山村成立河北民军太行南区游击六支队。4月上旬,在修武与程明升所率抗日游击队合并,改为道清抗日游击队。5月,桂承志、王卓如率晋豫边游击队三大队辗转至修武一带,与道清抗日游击队会合,成立八路军豫北道清游击支队,桂承志任支队长,王卓如任政委,刘聚奎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设二、五、八3个大队,至7月发展至600余人。10月10日,八路军晋东南独立游击支队(赵谭支队)决定将豫北道清游击支队与修、博、武县大队合并为支队第二大队,汪家道任大队长,程明升任政委。

二,晋冀豫军区的成立

1938年4月,八路军晋冀豫军区成立,对外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后方司令部。司令员由第一二九师参谋长倪志亮兼任,黄镇任政治委员。下辖五个军分区,各军分区对外仍以支队名义出现。

第1军分区

由秦赖支队兼,秦基伟任司令员,赖际发兼政治委员,辖晋中太北地区的和顺、昔阳、寿阳、榆次、太谷等地。辖第1、第2、第3大队。1939年7月,改辖河北省邢台、沙河、内丘、费皇、临城、高邑、元氏县及井陉、获鹿县之一部。1940年6月,改称太行第1军分区。

第2军分区

由游击支队兼,桂干生任司令员,张贻祥任政治委员,辖晋冀边地区的邢台、临城、内邱、沙河等县等地。7月,所属各县并归第1军分区,部队调归第1军分区编为第2大队。该军分区改辖山西省平(定)西昔(阳)西及寿阳、榆次、太谷以南,祁县以东,辽县以北地区。

第3军分区

由先遣支队兼,张贤约任司令员,张南生任政治委员,辖冀豫及冀西南部地区的涉县、磁县、辽县、偏城等地。辖第1、第2、第3大队。8月,第3大队编入第386旅,称补充大队。1940年6月,该军分区划归太行军区改称第5军分区。

第4军分区

由挺进支队兼,张国传任司令员,谢家庆任政治委员,辖太行中部地区,榆社、武乡、襄垣、黎城一带。

第5军分区

由独立游击支队兼,赵基梅任司令员,涂锡道任政治委员,辖太南、豫北地区。

游击第二支队;支队长梅华范,政治委员侯伟如。

平汉游击支队;支队长李玉翰,政治委员许桂生,1938年9月拨归先遣支队。

晋豫边支队;司令员唐天际。

12月,根据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命令,晋冀豫军区改称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倪志亮任司令员,王新亭任政治委员,下辖四个支队。

第一支队(支队长桂干生,政委张南生)、第二支队(支队长唐天际,政委方升普)、第三支队(支队长张贤约,政委杨树根)、第四支队(支队长赵基梅,政委谭甫仁)。

1939年秋,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改称晋冀豫边游击纵队。

三,成立太行军区

1940年6月,根据中共北方局黎城会议的决定,撤销晋冀豫军区,正式成立太行军区,由八路军第129师师部兼军区机关,刘伯承兼任司令员,邓小平兼任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李达兼任参谋长,蔡树藩兼任政治部主任,黄镇兼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

第1军分区,秦基伟任司令员,高杨任政治委员;辖区为河北西部之井陉、获鹿、元氏、赞皇、高邑、临城、内邱,山西之平定、昔阳、和顺东部。

第2军分区,张国传任司令员,赖若愚任政治委员;辖区为平定、昔阳西部及寿阳、榆次、太谷以南,祁县以东,辽县以北地区。

第3军分区,郭国言任司令员,王一伦任政治委员;辖区为榆次、武乡、沁县以东,黎城、辽县以西地区。

第4军分区,石志本任司令员,王孝慈仁政治委员;辖区为长治、潞城、壶关、平顺、陵川、晋城地区。

第5军分区,皮定均任司令员,鲁瑞林任政治委员;辖区为涉县、偏城、武安以南,磁县、安阳以西,林县以北地区。

新编第1旅,韦杰任旅长,唐天际任政治委员;

新编第10旅,范子侠任旅长,赖际发任政治委员;

新编第11旅,尹先炳任司令员,黄振堂任政治委员。

该军区组成后,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1940年冬季反“扫荡”和黄崖洞战斗。

1941年1月下旬,八路军第129师决定,新编第11旅并入太行军区第1军分区,所辖部队整编为第31、第32团,分别为第1、第4军分区基干团;决死第3纵队及所辖第7、第8、第9团并入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保留纵队番号),所辖第7、8、9团均为第3军分区基干团。8月,第129师根据八路军总部和野战政治部的指示,整编了野战部队,健全了军区、军分区机构。太行军区以武安、沙河、邢(台)东、邢(台)西4县,新建了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范子侠,政治委员朱穆之。辖;武安团、沙河团、邢台团。10月下旬,八路军第129师决定,新编第10旅机关与第2军分区合并(仍保留第10旅番号),所辖第28、第30团作为基干团划归第2军分区建制,第29团分编为邢台等地方武装。

1942年,太行军区先后参加了春季反“扫荡”、夏季反“扫荡”和秋季反“扫荡”作战。

1943年3月20日,八路军第129师决定,第385旅机关并入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撤消第385旅番号,所辖第769团(整编为九个连1921人)、第14团(整编为六个连1274人)划归第3军分区建制,旅直属队一部和第13团划归第6分区。22日,新编第1旅机关并入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撤销新编第1旅番号,所辖第2、第3(新建)团划归第4军分区建制,第1团划归第5军分区建制。5月至8月,太行军区先后参加了反敌“五月大扫荡”和林(县)南战役。9月8日,八路军第129师决定,以林南辉县、获嘉、新乡、汲县、淇县、浚县、汤阴等县,成立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并将第4军分区所辖第3团,第5军分区所辖第1团划归其建制。29日,八路军第129师命令,以陵川、修武、武陟、温县及高晋路、晋博路、博沁路以东之高平、晋城、博爱、沁阳地区成立太行军区第8军分区,并将第4军分区所辖第2团,第3军分区所辖第7团划归其建制。冀南军区之第10团,第25团各2个连合编成新第10团,编入太行第一军分区。

太行军区

第1军分区(辖;第10团,第31团,昔和独立团,邢台独立团)

第2军分区(辖;第28团,第29团,第30团)

第3军分区(辖;第769团,第14团,决死第3纵队第7团,决死第3纵队第9团)

第4军分区(辖;第2团,第3团,第32团,沁河独立团,博爱独立团,修武独立团,黎城独立团)

第5军分区(辖;第1团,第34团,安阳独立团,武安独立团)

第6军分区(辖;第2团[43.6月第4军分区调入],第13团[第385旅撤销并入],基干团[原第6军分区第29团改称])

第7军分区(辖;辉县独立团,第4军分区所辖第3团,第5军分区所辖第1团调入)

第8军分区(辖;第4军分区所辖第2团调入,第3军分区所辖第7团调入)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太行区划分,共58个县:

一专区:元氏,内邱,井陉,赞皇,临城,和(顺)东,昔(阳)东,平(定)东,获鹿,高赞元;

二专区:和(顺)西,昔(阳)西,平(定)西,榆次,寿阳,辽(县)西,榆太祁;

三专区:武(乡)东,武(乡)西,左权,襄垣,榆社,祁县,黎(城)北;

四专区:平顺,黎城,壶关,潞城,长治;

五专区:涉县,磁武,林(县)北,安阳;

六专区:邢台,武安,沙河,偏城,武(安)北,邢(台)西;

七专区:林县,辉县,汲县,淇县,汤阴,获嘉,新乡,原阳,修获武;

八专区:陵川,陵高,晋(城)东,修武、沁博,修陟,温陟,温孟,博爱。

10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八路军第129师师部免兼太行军区。同时,抽调第129师司令部、政治部机关部分人员,成立太行军区机关,隶属八路军总部领导。李达任司令员,李雪峰任政治委员,黄镇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袁子钦任政治部副主任,张廷发任参谋长。太行军区与第129师分开后,先后参加了1944年春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作战。下辖: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秦基伟、政治委员高扬、副司令员胡震、刘金轩(后)、副政治委员郭峰、参谍长王远芬、政治部主任刘昭、副主任冷裕光、武委会主任胡立信。下辖;第31团。团长曾纪云、政委刘瑄、参谋长白珂、政治处主任甘德洲

第二军分区(新10旅兼):旅长、司令员曾绍山(兼)、政委赖际发、副司令员张国传、副政委陶音笳、参谋长蒋克诚、何正文、政治部主任穰明德、副主任翁可业。下辖第28、30团。第28团团长曹洪德、政委张卓之、参谋长吴仕宏,第30团团长葛海洲、政委马定夫、参谋长徐宏勋。

第三军分区(决死第三纵队兼):司令员陈锡联、鲁瑞林(后)、政委王一伦、副司令员刘昌毅、参谋长刘昌毂(兼)、史景班(后)、政治部主任车敏瞧副主任彭光。下辖决死第8、9团、第769团、第14团。决死第8团团长郭本银、政委谭友夫、副团长吴风高、参谋长陈瑞符,决死第9团团长邹善芳、副团长刘胜斌、政委张恒业、参谋长王毓淮。

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石志本、政委王孝慈、副司令员宗书阁、副政委宋之春、参谋长李景良、史景班(后)、政治部主任宋之春(兼)、副主任李震。下辖第32团。第32团团长宗书阁(兼)、政委李震、黄泽九(后)、副团长王海东、政治处主任向德弼。

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皮定均、政委王维纲、参谋长高体乾、政治部主任李开湘。下辖第34团。第34团团长齐开宏、政委金传华、副团长梅盛伟。

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范子侠、宗凤风洲、政委谢富治、朱穆之、鲍先志(后)、副司令员胡震、刘金轩、参谋长韩卫民、政治部主任胡裕文、副主任王大任。下辖第1团、第2团、沙河团、第39团、第13团。第1团(武安团〕田长何德育、副团长王华安、政治处主任杨忠,第2团(邢台团)团长安仲琨、政委吴飘萍、鲁之沫(后)、副团长蒋国钓、政治处主任吴飘萍、王德纯(后),沙河团国长杨信义,第39团团长郑炎辉、政委许志奋、副团长胡绍山。

第七军分区:司令员皮定均,政治委员高扬。辖第1团、第3团。

第八军分区:司令员黄新友,政治委员江明。辖第2团、决死第7团。决死第7团团长尹立海、政委高治国。

1944年9月6日,八路军总部决定,以太行军区第3、第35团(义勇军改变组成)等组建豫西抗日游击第1支队(10月,该支队划归河南人民抗日军建制)。11月,参加冬季攻势作战。

1945年1月,参加道清战役。3月14日,八路军总部决定,由六分区副司令员兼13团团长刘昌义,率13团直属队和二、三营为基础,组成豫西抗日游击第六支队,在涉县河南店集结整编,南下豫西。4月4日,中央军委批准,以抗大太行大队(1943年冬成立)和军区参谋训练队为基础,恢复抗大第6分校,归太行军区领导。6月,发起安阳战役,歼灭敌伪6400余人。黎城独立团改编为第46团,8月,参加战略大反攻。

抗日军政大学太行大队:大队长:童国贵、政委:彭宗珠。

第一军分区:石家庄、阳泉。司令员秦基伟、胡震后,政委郭峰、副司令员王长江、参谋长王远芬、政治部主任刘昭、副主任冷裕光、胡立信、供给处长刘清、政治委员秦懋书、卫生处处长桂绍忠。下辖第10团和第31团。第10团团长向守志、政委沈钦尧。第31团团长曾纪云、政委刘羶、参谋长白珂、政治处主任甘德。

第二军分区:榆次、太谷、太原。司令员曾绍山、政委赖际发、副司令员张国传、副政委陶鲁笳、参谋长何正文、张国传(后兼)、政治部主任、穰明德、副主任窦立新、供给处长意恒芳、政委管云汉、卫生处长周玉民。下辖第28、30团。第28团团长陈福章、政治委员刘文勇、参谋长吴仕宏,第30团团长葛海洲、李德生(后)、政治委员马定夫、何家庆(后)、袁文波(后)、参谋长曹更修。

第三军分区:沁州、祁县。1943年再次进行精兵简政。3月,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与太行第三军分区合并。司令员陈锡联、鲁瑞林(后)、政委彭涛(地委书记兼)、副司令员赵辉楼、刘昌义、音瑞林、郑国仲、副政委卢仁灿、参谋长王智涛、郑国仲(后兼)、刘昌义(兼)、政治部主任卢仁灿(兼)、车敏瞧、政治部副主任车敏瞧、供给处长芦洪海、政委李述唐、卫生处长游浮顺、政治委员吴风高。不久,陈锡联、赵辉楼、车敏瞧调延安学习,卢仁灿调第五军分区任政委兼五地委书记。10月合并后的第三军分区辖第769团(含左权独立营)、第14团、决死7团、决死9团、朱德警卫团。第769团团长郑国仲、马忠全(后)、政委张卓之、赵兰田(后)、參谋长盂惊宇、政治处主任孔俊彪,第14团团长马忠全、肖永银(后)、政委赵兰田、张卓之(后)、政治处主任李镜如,决死第7团团长郭本银、政委孙灏正、参谋长戴铮,同年9月,决死7团调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1945年初,决死九团扩编为2个营8个连的乙种团(包括5个营属连、1个机炮连、1个特务连)。决九国国长贾定基、政委谷景生、吴殿甲、副政委郝培苗、参谋长吕士英、杨一清、政治处主任张向善。同年10月,决死九团扩编为3个营11个连的甲种团。

第四军分区,长治、潞城、壶关、黎城、平順。1943年3月新1旅并入四分区。司令员石志本(原司令员黄新友调第八分区)、政委王孝慈、于一川(后)、副司令员宗书阁、韩卫民、副政治委员何柱成、宋之春(后)、王谦、杨绍曾(后)、參谋长史景班、政治部主任宋之春、杨绍曾(后兼)、副主任刘应启、情报处长李新农、供给处长郭世荣、卫生处长何振清、卫生处政委项德照。下辖第2团、第3团和第32团。第2团团长吴思行、政委任小风、第3团团长肖永银、周发东(后)、政委崔建功、参谋长戴光、政委参谋长、张文才,第32团团长团长宗书阁(兼)、苟在合(后)、政委李震、冉黄泽九、副团长王海东、参谋长张文才、。1943年9月第2团、第3团调太行八分区后,太行军区第四分区下辖第32团(分区基干团)、长治、平顺、黎城、壶关、潞堿五个县的独立营和三个直属或工队,部队绝大多数由上党籍官兵组成。1943年后,黎城独立营对内改称为黎城独立团,下辖6个连(5个直属连、1个重机枪排),国长苟在合、钱光达(后)、政委姚保鸣、副团长马宁、参谋长杨一清、施庆友(后)、政治处主任张慷斧、卫生队队长徐森虎、重机枪连连长赵玉清。

第五军分区:安阳、林县。司令员韦杰、政治委员徐子荣、副司令员皮定均、参谋长李景良、何正文(后)、政治部主任卢仁灿、李开湘(后)、情报处长李景良〔兼)、供给处长赖荣光、政委张褀祥、卫生处长潘阳太、政委方宜富。下辖第1团、第34团、华北义勇军和林北县独立营。第1团团长王诚汉、政委邵文斗、参谋长张介民。第34团长蒋克诚、政委梅蠱伟、袁文波(后)、参谋长邢荣杰。华北义勇军司令员田裕民、政委张学礼、副司令员阔绍科、参谋长李少清。1945年辖第34团、41团、平汉义勇军、磁县独立团和林北县独立营。1945年7月,林北县独立营并入五分区34团。

第六军分区:邢台、邯郸。司令员宗风洲、政委谢富治、副司令员何正文、胡震(兼)、副政委鲍先志、参谋长韩卫民、何正文(兼)、政治部主任郭林祥、王大任(后)、副主任王大任、情报处长胡震(兼)、供给处长王耀显、政委李坤、卫生处长赵安太、政委李一才。下辖第13团、第2团。第13团团长刘昌般、政委李震、政治处主任陈文祺,第2团团长安仲琨、政委鲁之沫、参谋长赖林芝。

第七军分区:林县、汤阴、淇县、新乡、辉县、获嘉、汲县(卫辉)。司令员皮定均、张廷发(后)、政委高扬、副司令员方升普、参谋长方升普〔兼)、政治部主任张力雄。下辖第1、3团。第1团团长方升普(兼)、政委邵文斗、第3团团长张天怒(后)、政委崔建功。

第八军分区:陵川、修或、武陟、温县及高晋路、晋博路、博沁路以东之髙平、晋堿、博爱、沁阳地区。司令员黄新友、政委江明、副政委宋之春、参谋长熊心乐、政治部主任宋之春(兼)、孔俊彪(后)、政治部副主任孔俊彪。下辖第2团、决死第7团。第2团团长吴思行、政委王力翊、第7团团长程英林、郭本银(后)、政委孙灏正、参谋长古忠、李毂(后)、政治处主任张洪、郭铁(后)。

1945年8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后,太行军区归晋冀鲁豫军区领导,秦基伟任司令员,李雪峰任政治委员,黄新友、赵辉楼任副司令员,黄镇任副政治委员,何正文任参谋长,袁子钦任政治部主任。

太行军区机关:司令部:机要科:主任张平、副主任柴天坤、第1科:科长张立德,参谋处副处长廖开芬、作战科:科长安怀、训练科:科长王大钩、通信科:科长郭维联、情报处:处长江涛、第1科:科长金东新、第2科:科长李杰、第3科:科长王俊英,军政处:处长孙续、武杜灵、队务科:科长王乐天、军械科:科长黄狄秋、供给科:科长李发元、卫生科:科长崔子英、管理科:科长张崇德、联络处处长李华,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李万民、干部科副科长毕德福、组织科:科长陈天、工作科总支书鲁之敬、保卫部第2科科长赵震寰,民运部:部长郭延品、敌工部:部长赛立新、电话局局长岑俊平、政治委员黄兴正、副局长智永恭,供给部部长刘清、副部长胡孝式,卫生部:部长桂绍宗、政治委员胡裕文、副部长黄俊,警卫团:国长赵永堂、政治委员王友全、副团长果天发、政治处主任张宾、供给处长曹国渠。

第12军分区(原第1军分区):司令员胡震、政治委员冷楚、副司令员王远芬、政治部主任马芳延、副主任胡立信。第34团(原昔和团):国长范金标、政治委员王维国、参谋长赵顺金、政治处主任张正军,第35团(原井陉团):政治委员谢治国、参谋长董元、政治处主任李铁民,第36团(原邢台团):团长陈俊、政治委员福平禄、参谋长王启应、政治处主任欧克,第37团(原元赞团):政治委页师桂廷、副国长赵言昌、参谋长李膩升、政治处主任白均。

第13军分区(原第2、3军分区):司令员音瑞林、政治委员刘建财、副司令员邹善芳、副政治委员张慧如、政治部主任王大任、副主任李迅,第38团:团长邓天福、政治委员王长清、副团长彭受宜、政治处主任李文仲,第39团:团长刘自双、政治委员米叶查、副团长宋其祥、参谋长刘温、政治处主任郭占量,第40团:团长舟光年、政治委员李文清、参谋长李之光、政治处主任李军。

第14军分区(原第4军分区):司令员韩卫民、政治委员于一川、参谋长信俊杰、是仕宏(后),第41团(原长治团):国长王海东、政治委员王琳、副团长李兴汉、参谋长赵俊、政治处主任胡天和,第42团(原襄潞团):政治委员陶伦传、副团长向德弱、政治处主任徐力之。

第15军分区(原第8军分区):司令员黄新友、政治委员刘、副司令员安中原、副政治要员宋之春参谋长陈皓、政治部主任孔俊彪,第43团(原第2团):团长唐万成、政治委员王立方、副国长李钟玄、副政治委员李再含、参谋长葛明、政治处主任李尚文,第44团(原第45团):团长张显扬、政治委员王亚朴、副国长任英、副政治委员卫景濂、参谋长杨羽、政治处主任张彬,第45团(原泌博团):政治委员张洪、副团长李忠太、参谋长李达九、政治处主任刘民,第46团(原温县团):国长马勇、政治委员李寿山、参谋长何雨农、政治处主任崔殿臣,第47团(原修武团):团长江春贵、副团长最金山、副政治委员田耕、参谋长薛焕拿、政治处主任事景彬。

第16军分区(原第7军分区):司令员崔建功、政治委员谷景生、副司令员黄以仁、参谋长黄以仁(景)、政治部主任曾宪池,第48团:团长金生、政治委员陈国礼、副团长前驾、参谋长安怀、史潮清(后)、政治处副主任江烈,第49团(原淇汲团):团长周泉、参谋长米志高、政治处主任刘有余,第50团:团长段成秀、政治委员刘英、副政治委员那真、参谋长袁国基、政治处主任邢真(景),第51团(原辉嘉团):团长徐俭业、副团长刘玉明、副政治委员乔国权、參谋长马恳其、政治处主任马克逊,民主建国军豫北支队:司令员牛子龙、政治委员李息田、副司令员岳子敬。

第17军分区(原第5、6军分区):司令员陶国清、政治委员陶音茄、副司令员张锡疳、参谋长李承尧、政治部主任王银山,第52团(原安阳团):团长前东山、政治委员何高民、副团长张开银、副政治委员王胜彪、参谋长温宽如、政治处主任何应禄,第53团(原武安团):副团长乘言昌、副政治委员来玉、参谋长邓特膺、政治处主任冯唤,警备总队:总队长宗具臣、政治委员甘德洲、政治处主任李右平。

太行纵队(1945年9月底组成,10月改为太岳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第四支队司令员马忠全(后)、政委赵兰田(后),第五支队司令员秦基伟(后)政委卢仁灿(后),第六支队司令员曾紹山(后)、政委吴格成。

8月13日,为保障晋西北夺取太原,太行军区决定以七个团组成西进部队,具体编成为:由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统一率领,第13团(原385旅13团)、14团(原385旅第14团)和朱德警卫团、第30团(新10旅第30团)编为第3支队。郑国仲为支队长、秦传厚为政委。第769团、第31团(原新11旅第31团)、第34团(原129师特务团)编为第4支队。马忠全为支队长,赵兰田为政委。并要求两支队于19日前分别到蟠龙、洪水附近集结。17日,又以第1、第4、第5、第6、第7军分区部分部队为基础,分别组建第1支队又称韦(杰)支队()、第2支队又称石(志本)支队(辖第32团、46团、52团)和第5支队又称秦(基伟)向(守志)支队。同时,组建第6支队。2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据此,太行军区于9月2日划归晋冀鲁豫军区建制。22日、第14团、769团等攻入沁县城。

9月1日、第3、第4支队由武乡南下,参加上党战役。2日、第13团、协同第34团、31团部队,再次解放襄恒县城,全歼守敌850余人。

10月至12月,昔和独立团改编为第1分区第34团,邢台独立团改编为第1分区第36团,沁河独立团改编为第4分区第45团,修武独立团改编为第4分区第47团,辉县独立团改编为第7分区第48团,安阳独立团改编为第5分区第50团,武安独立团改编为第5分区第53团,新第1旅第2团改编为第4分区第43团,新10旅第28团改编为2分区第38团,新10旅29团改编为第2分区第39团,第4分区基干团改编为第32团,第6分区基干团改编为第32团,新1旅1团改编为第7分区基干团,磁县基干团,武安基干团合编为第48团,黎城武工队改编为第46团,潞城独立营扩编为第52团,磁县义勇军,涉县独立营合编为第5分区第5团。

1946年1月6日,太行军区奉晋冀鲁豫军区命令,将原8个军分区缩编为6个军分区,并重新规定各军分区番号:原第1军分区改为第12军分区。原第2、3军分区合并为第13军分区,原第4军分区改为第14军分区,原第8军分区改为第15军分区,原第7军分区改为第16军分区,原第5、6军分区改为第17军分区。这时,太行军区的编制序列是:司令员秦基伟,政治委员李雪峰,副司令员黄新友、赵辉楼,副政治委员黄镇、王维纲,参谋长何正文,政治部主任袁子钦,副主任周光坦。军区机关设司令部(辖:机要室、参谋处、情报处、军政处、联络处),政治部(辖宣传部、组织部、保卫部、民运部、敌工部、电话局)供给部、卫生部。直属分队为警卫团。所属军分区为:

第12军分区;司令员胡震,政治委员冷楚。下辖第34团、第35团、第36团、第37团。

第13军分区;司令员鲁瑞林,政治委员刘建勋。下辖第38团、第39团、第40团。

第14军分区;司令员韩卫民,政治委员于一川。下辖第41团、第42团。

第15军分区;司令员黄新友政治委员刘毅。下辖第43团、第44团、第45团、第46团、第47团。

第16军分区;司令员崔建功,政治委员谷景生。下辖第48团、第49团、第50团、第51团、民主建国军豫北支队。

第17军分区;司令员陶国清,政治委员陶鲁笳。下辖第52团、第53团、警备总队。

6月,太行军区根据晋冀鲁豫军区的命令,将6个军分区缩编为4个军分区,其中,第12军分区改称第1军分区;第13、第14军分区合并称第2军分区;第16、第17军分区合并称第3军分区;第15军分区改称第4军分区。同月,晋冀鲁豫军区决定,第4纵队第12旅划归太行军区建制,

7月,第12旅改称军区独立旅。8月,发起正太线破击作战。11月23日,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太行军区独立旅划归太岳军区建制,并改称第23旅。12月,太行军区成立太行前方指挥所,下辖独立第1,2旅。以第1军分区第34团与第2军分区第38、第39团组成独立第1旅,崔建功任旅长,王大仁任政治委员;以第4军分区第43、第45团与第5军分区第48团组成独立第2旅,余洪远任政治委员。此时,太行军区下辖;第1、第2、第3、第4军分区。

1947年3月,太行军区将第3军分区改称第5军分区。又组建了新的第3军分区,辖区为原属第2军分区之长治、路城、平顺、壶关、黎城等县。该军分区未配备领导人,未设工作机构,由太行3分区武委会行使第三军分区职权。7月,又将第1军分区改为人武部。7月2日,晋冀鲁豫军区决定,以太行军区前方指挥所和独立第1、第2旅及3个军分区基干团为基础,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

9月,太行军区以第2军分区第41团、第4军分区第44团、第5军分区第51团组成太行军区独立第1旅,安中原任旅长。

12月,太行军区以第1军分区第34团、第35团、第2军分区第40团,组建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同时,将太行军区独立旅改称独立第1旅。是年,该军区先后参加了豫北攻势和豫北1947年冬季攻势及文氏战斗。

1948年2月8日,晋冀鲁豫军区命令,将太行军区独立第1、第2旅划归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建制。

5月,华北军区成立后,太行军区归华北军区建制(为二级军区)。鲁瑞林任司令员,赖若愚任政治委员,赵辉楼任副司令员,冷楚任政治委员,王远芬任参谋长,周光坦任政治部主任,下辖:

第1军分区(人武部)周璧任政治委员;

第2军分区,邹善芳任司令员,池必卿任政治委员;下辖部队;第42,43团,榆次独立团,寿阳独立营,祁县独立营,太谷独立营。

第4军分区,韩卫民任司令员,贾久民任政治委员;下辖部队;第46,47团,修武独立营,温涉独立营,修武获独立营。

第5军分区,陶国靖任司令员,杨珏任政治委员。下辖部队;第49,52团,邺县独立营,汤阴独立营,汤县独立营,安阳独立营,辉县独立营。

3月,根据太行区行政区划变更情况,将5个军分区改为6个军分区。新组建了第6军分区,辖区为原第5军分区之涉县、武安、磁县和原第1军分区之沙河县。军分区司令员陶国清,政治委员杨珏。该军区调归华北军区建制,参加了豫北1948年保卫麦收作战。

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太行军区隶属于华北军区。31日,中央军委指示,将太行军区第2军分区划归晋中军区建制,并改称第3军分区。

12月2日,华北军区命令,将所属之太行、太岳等7个二级军区改为三级军区,其名称不变并以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第47、第46团和武修第4个独立营为基础,组建华北军区独立第7旅,归太行军区建制。同时,组建补训第7旅,归华北军区补训兵团建制。

1949年1月18日,华北军区奉中央军委命令,决定太行军区所属各军分区改变名称:原第1军分区改为邢台军分区,原第2军分区改为左权军分区,原第3军分区改为长治军分区,原第4军分区改为沁河军分区,原第5军分区改为漳卫军分区,原第6军分区改为武安军分区。

5月,太行军区将所属6个军分区改为5个军分区,撤销武安军分区,所辖县军事组织分别划归漳卫(安阳)军分区和邢台军分区同时,将原沁河军分区改称焦作军分区;漳卫军分区改称安阳军分区。此时,太行军区的组织序列是:军区司令员赵辉楼政治委员陶鲁笳,参谋长王远芬,政治部主任周光坦。直属分队为教导团所属军分区及部队是:邢台军分区,司令员刘振邦,政治委员崔耀先;左权军分区,司令员刘秀峰,政治委员丁林;长治军分区,司令员纪映仑,政治委员任雷远;焦作军分区,司令员耿其昌,政治委员刘刚;安阳军分区,司令员张开银,政治委员李琦;独立第七旅,旅长韩卫民,政治委员朱学玉,下辖第19、第20、第21团。

8月19日,华北行政区重新调整,太行行署太行区党委、太行军区建制撤销。9月1日,太行、太岳、晋中军区合并,组成山西省军区。太行军区之左权、长治军分区划归山西省军区,邢台军分区、武安军分区划归河北省军区,安阳、焦作军分区划归平原省军区,独立第7旅缩编为警备第2、第3团,划归平原军区建制。

四,太行各军分区以及主力团

第1军分区

1940年6月,由晋冀豫军区第1军分区改称。辖井陉、获鹿、元氏、赞皇、高邑、临城、内丘和山西省之平(定)东、昔(阳)东、和(顺)东10县。1945年11月,改称第12军分区。1946年5月,仍称第1军分区。1949年1月,改称邢台军分区。8月,南宫军分区并入,仍称邢台军分区。历任领导人:司令员秦基伟、王远芬、胡震、刘振邦,政治委员高扬郭峰、秦基伟(兼)、郭峰冷楚、赵武成、周壁、崔耀先副司令员赵彩银、胡震、刘金轩、王长江、王远芬、王海东。

第31团

原属新编第11旅,1941年1月,调归该军分区。团长曾纪云、童国贵(后),政治委员刘哲、刘宣(后)。45年8月调入新组成的太行军区西进部队第4支队为第31团,1945年9月改编为太行纵队第4支队第31团,10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9旅为第26团

第33团

1940年5月,由赞皇独立团改称团长胡震。1941年1月,并入第31团。

第10团

1943年,由冀南军区第10,第25团开赴太行整训的各两个连为基础编成。团长向守志,政治委员沈钦尧。1945年8月,编人向守志支队。

第34团

1946年1月,由内(丘)临(城)独立团与第50团(昔和团)合编组成。团长范金标,政治委员王维国。12月,编入独立第1旅,仍称第34团。1947年12月,由元氏、获鹿、高邑独立营重组第34团。1948年1月,编入独立第2旅。

第35团

1945年11月,由井陉独立团改称。团长周金铭,政治委员谢治国。1948年1月,编入独立第2旅。

第36团

1945年1月,由赞皇、元氏独立营合编组成。团长陈俊、周金铭(后),政治委员杨平禄。1947年9月,分别编入第9纵队第27旅第80,第81团。

第37团

1945年8月,由邢台独立营扩编组成。11月,编入晋冀鲁豫第6纵队,改称第52团。12月,复由邢台新建独立营再编第37团。政治委员师贵庭。1946年6月,一部与军区独立营合编为军区警卫团,一部编入第35团。

第2军分区

创建于1940年6月,第一任司令员张国传,政委赖若愚,第二任司令员为曾绍山,政委赖际发。分区下属部队除了原有新十旅的三个野战基干团外,各县还有独立营,后根据斗争需要,扩编为独立团。

第29团

1945年10月改编为太行军区第2军分区第39团,1946年底编入新组建的太行军区独立第1旅仍为第39团,47年8月15日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为第25旅第74团。

第30团

前身是八路军第129师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第3团,1940年6月,改编第129师新编第10旅第30团,11月,编入太行军区第2军分区为第30团,1945年8月调入新组成的太行军区西进部队第3支队为第30团,1945年9月改编为太行纵队第3支队第30团,10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8旅为第24团,1948年1月该团调归皖西军区,1949年3月1日归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32师第96团。

第42团

1946年4月将平东县独立营和平西县独立营合编为平定(路南)县独立团。1947年5月,在配合主力部队解放平定县全境后,平定县独立团正式改编为太行军区第2军分区第42团(乙级团),下设两个营。团长严长春、政委刘凤皋。10月,寿阳县独立营编入成为太行第2分区第42团第三营。成为下设三个营的甲级团。

第43团

前身最早是太谷独立营,是于1945年12月由县基干队扩编而成,编制为3个连,下辖2个连4个区干队,共300余人;营长由县长白瑞西兼任,政委由县委书记毕际昌兼任;1947年8月中旬,太谷独立营于彭文庄整训,扩编为太谷独立团(丙种),下辖4个连。团长、政委仍由县长、县委书记兼任。同年11月,太谷独立团扩编为第43团(乙种),下辖两个营,1100余人。团长钟远昌,政委王世民,副团长董儒强,副政委曹建纯,参谋长杨若愚,政治处主任钟伯颜。1948年6月,在晋中战役中,太行二分区首长将参战的太谷(新编)独立营编入该团(三营),由此改团上升为甲种团,下辖三个营。第一任团长钟远昌,第二任团长汪世平,政委王世民。

榆次独立团

该团是以榆次独立营为基础扩编而成,组编年代大约是1948年春;到晋中战役之前,该团一直下设两个营。晋中战役开始后,太行二分区首长将参战的祁县独立营编为榆次独立团第三营,从此,榆次独立团升为甲级团。团长杨生祥、政委李世昌。

第3分区

1940年6月成立,郭国言任司令员,王一伦任政治委员;辖区为榆次、武乡、沁县以东,黎城、辽县以西地区。

特务团

前身八路军总部特务团,1936年4月东征途中在山西与红1军团独立团3个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警卫团”,辖5个步兵连,两个直属连。团长曾保堂,政委邱创成。1937年2月,为加强对党中央和军委总部机关的保卫工作,警卫团于陕西三原县云阳镇扩编为大团,组建了3个营部,共辖9个步兵连,3个直属连。团长朱水秋,政委邱创成,参谋长刘兴隆,政治处主任肖文玖,担负总部的内卫任务。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警卫团改称第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韦杰(未到职)。9月15日,八路军出动抗日,为充实120师实力,总部特务团1营调属120师。20日主力到达山西五台。特务团的机关和4、5、7、9连调属聂荣臻指挥,协同115师骑兵营等部,在晋东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由邱创成率领团属炮兵连到临汾组建炮兵团。总部率特务团留下的6、8连(由2营长欧致富带领)南下晋东南,于12月30日进驻洪洞县马牧镇,即以余下的连队为基础重建特务团,将从山西孝义过来的抗日自卫队、晋太铁路游击队和从四方面军西路军归队的850人作为建团的基本骨干。加上在当地扩充的部分新兵,扩编为“三三制”的大团,辖3个营,9个步兵连,3个直属连,3个营属机枪排,共2300余人。代理团长黄鹄显,政委谢振华,参谋长尹先炳,政治处主任李治明。不久尹先炳、李治明接任团长、政委,欧致富接任参谋长。1938年8月-12月,团随总部进驻襄垣县进行整训。其间,为加强部队军政素质,由欧致富带两个新兵连从115师换回两个红军连(师警卫营2连和686团警卫连)。1939年5月,副团长欧致富率3营到太岳区开展游击战争,重新组建3营。9月调回原建制,改为4营,后被派出保卫良沟兵工厂,改称良沟守备大队。期间曹光琳任团政委、李东湘代理团长。12月,欧致富任团长。1940年10月,特务团4、7连合并为4连,组建营属机枪连,全团14个连队。团长欧致富,政委郭林祥。1942年11月初,进行黄崖洞保卫战,与敌人浴血奋战8昼夜,毙伤敌1700余人,取得了敌我伤亡八比一的辉煌战果,成为八路军太行区自1940年反扫荡以来的模范战例,八路军总政治部授予“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称号。战斗结束后,全团进行整编,改为小团,团之下5个步兵连,2个直属连及1个卫生队,共900余人。团长欧致富,政委邹开盛,副政委陈志彬(后接任政委)。1943年10月调入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仍为特务团。1944年12月,特务团扩编,恢复3个营的建制,共11个连。1945年5月,欧致富接受新的任务,带领2、3、4、5、6连、警卫通信排和机关带往游击第3支队,总部即将总部司令部警卫营、野战警卫连、总后勤部警卫大队归属特务团编制,扩编为大团,团长钟明锋,政委陈志彬。不久,陈志彬调往游击3支队,唐兴盛接任政委,钟明锋也随即调走,唐兴盛改任团长,邓家辉接任政委。1945年8月调入新组成的太行军区西进部队第4支队为警卫团,45年9月改编为太行纵队第4支队警卫团,10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7旅为第21团。

第14团

前身是第129师385旅独立第2团,1938年8月,独立支队与冀豫支队合编为八路军冀豫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冀豫支队),1939年6月,冀豫支队由冀南返太行归建,改编为独立第2团,归第385旅建制。1940年5月改称第129师第385旅第14团,1943年3月20日,第14团归太行三分区建制,第14团编为乙种团,二个营,六个步兵连。全团1274人。10月,进一步实施精简整编:第14团由乙种团编为丙种团,团直辖六个连(1、3、7、9、11和机炮连)共900余人,团长肖永银、政委张卓之、参谋长吕士英、主任宋净明。1945年3月,第14团调出红军连九连补充第13团,以团特务连一部重建九连。14团在榆社地区进行扩编,恢复了一、三营建制。后又将榆社独立营编入为第二营(对外仍称榆社独立营),全团约1500人。第14团团长肖永银调任四分区司令员,团长由丁维坤接任,政委由李镜如担任。1945年8月调入新组成的太行军区西进部队第3支队为第14团。10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8旅为第22团。

第4分区

1940年6月成立。石志本任司令员,王孝慈任政治委员;辖区为长治、潞城、壶关、平顺、陵川、晋城地区。

第32团

前身是第771团的一个连又二个排为骨干所编成的先遣支队一大队。开始只有一个营,到1939年6月,河北磁县人民游击队并入后扩大为三个营的建制,大队长周民国、政委田裕民。1940年2月在武安柏林镇,改番号为第129师先遣纵队第2团。7月在山西和顺县与第5团(原反正之一个营扩大的)合编为第11旅第32团。团长宗书阁、政委李震。百团大战后调归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为分区基干团,1945年3月恢复第32团番号,1945年8月,编入太行军区石何支队仍为第32团,10月15日,随所在支队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为第17旅第49团,后为第12军第103团。

第43团

前身是1938年4月28日组建的晋豫边游击支队(唐支队),1940年2月初改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1旅2团,1943年3月调入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仍为第2团,6月调入太行军区第8军分区仍为第2团,1945年10月改编为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第43团。1946年底编入新组建的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仍为第43团,1947年8月15日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为26旅76团。

第45团

前身是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的沁河独立团,1945年5月,沁河抗日游击支队扩编为沁河独立团。张大英任团长,高宗智任政委,卫景濂任政治部主任。辖4个连。8月初,沁河独立团改编为太行军区第8军分区45团。10月改编为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第45团,1946年底编入新组建的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仍为第45团,1947年8月15日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为26旅77团。

第46团

前身是1945年3月,由黎城地区部分游击武装和武工队合编的太行军区第46团,8月,编入太行军区石何支队仍为第46团,10月15日,随所在支队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为17旅50团。

左权独立营

原名辽县独立营。1941年1月,左奎元受命在将辽县游击武装基干部队组建为辽县(今左权县)独立营,被任命为营长兼党支部书记。为纪念左权将军,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于1942年9月18日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辽县独立营更名为左权独立营。左权独立营的建制情况:营部下设1、2两个连,每连6个战斗班,1个炊事班,全连不足100人。除此之外,根据当时对敌斗争需要,还设有2、7区两个区基干队,每队3个班,40人左右的样子。1944年秋,经营党委决定并报请军分区批准,在寺坪村又组建了第3连,人员编制也基本上和1、2连相同。1945年左权城解放后,根据本县的对敌斗争变化情况,经营党委研究决定,将2、7区基干队以及上其至炮台伪军起义的数十人合编为4连。这时,左权独立营就由原来的3个连、两个区基干队变为4个连,而后,奉命整编为八路军第385旅第769团第4营。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左权独立营从第769团调出,并以左权独立营为基础组成立了太行第4支队第51团。由左奎元任团长,侯治邦任团政治处主任,其余团的领导同志由别的部队调来。组建时,从769团调进两个建制连。1946年再次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司令员陈锡联)七旅(旅长赵兰田),番号为第20团,左奎元担任团长。左权独立营营部及各所属连队的领导人员情况:左奎元任营长、政委杨蕴玉(县委书记兼)、副营长李忠太任、副政委田耕、梁超、侯治邦、参谋王文贞、特派员冯达、宣教干事张宗周、管理员孙林文、军械员陈祥瑞、文书焦振华任、军医何宝书。一连连长周其尤、连政委赵普俭,二连连长刘兆明、连政委王亦其,二区基干队队长赵文元、基干队副政委吕祥任(政委由区分管书记兼任,下同),7区基干队队长乔锦田、基干队副政委周秉智,三连连长乔锦田,四连连长赵文元、连政委马峨(马岳庆)。1948年,改为皖西军区第一分区第20团。1949年3月,第20团除二营仍留皖西军区外,其余全部归建,后改番号为第11军第31师第92团。1950年12月,第92团随师归第12军建制,改称志愿军12军31师92团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4月,第92团随军回国,并恢复原番号为12军31师92团。进驻浙江江山,执行机动作战任务。直到1961年11月移防苏北。1969年,全军番号重排,3营随92团改编为12军36师107团3营。1998年,第107团番号撤销,3营调归36师108团,仍称3营。2003年,12集团军第36师第108团3营(左权独立营)转隶第31集团军第92旅为步兵第4营。。现为东部战区第73集团军序列内。

第5军分区

1940年6月,由晋冀豫军区第3军分区改称。辖涉县、偏城、武安磁县林县、安阳等县。1945年1l月,与第6军分区合并,改称第17军分区。1946年6月,与第16军分区(原第7军分区)合并,改称第3军分区。1947年3月复称第5军分区。1948年分设第5,第6军分区。涉县、武安、磁县、沙河4县划归第6军分区。,1949年1月改称武安军分区。5月,该军分区撤销,所属涉县、武安、磁县划归安阳军分区。8月,划归邯郸军分区。历任领导人:司令员皮定均、韦杰陶国清,政治委员鲁瑞林、王维纲徐子荣、何正文、陶鲁笳杨珏,副司令员皮定均、张国传、张希珩、崔建功、黄以仁,副政治委员赵时真、吕鸿安、谷景生余积德,参谋长熊心乐、高体乾何正文、李景良、黄以仁、李承尧政治部主任郭万祥、李开湘、王银山、曾宪池、余积德(兼)。辖

第34团(基干团)

原第129师特务团编成。1941年1月调归。团长齐开宏、蒋克诚(后),政治委员胡备文,后,金传华梅盛伟、袁文波。1945年6月编入太行纵队。

第1团

原新1旅第1团。1943年3月改编为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基干团(亦称第1团),9月改称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基干团,1945年8月编入太行军区秦向支队仍称第7分区基干团,10月15日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6旅为第46团。

第5团

1943年9月,组成华北义勇军。1944年7月,改称平汉义勇军。司令员田裕民政治委员张学礼,副司令员阎绍科。1945年2月,改编为第5团。6月,与磁武独立营合编仍称第5团。团长卢彦山,政治委员李少清。11月,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第18旅,改称第54团。

第47团

1943年9月,由磁县、武安、邯郸独立营编成磁武邯独立团。1945年6月,改称第47团。副团长刘朝望,政治委员陈萍、张志(后)。11月,编归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第16旅,仍称第47团。

第48团

1945年6月,由辉嘉独立团改称。团长蔡生金,政治委员陈国礼。1946年12月,编人太行独立第1旅。

第49团

1946年1月,由淇汲团改称。团长郭茂芳,政治委员周泉、师贵庭(后)。1949年3月,调归华北军区,改称警备团。

第50团

原安阳独立团改称。1946年9月,第53团并入该团次年1月,与豫北支队合编,仍称第50团。团长牛子龙、段成秀(后),政治委员陈国礼、刘英(后)。8月,与第1军分区第36团1营合并,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9纵队第27旅,改称第80团。

第51团

1946年1月,由新辉独立营、辉获营、武安大队、赞皇营编成。团长蔡生金、刘玉明(后),副政治委员齐国铨。1947年9月,编入太行独立第1旅。

第52团

前身是45年3月由潞城独立营扩编的太行军区第52团,8月编入太行军区石何支队仍为第52团。1946年1月,由安阳独立营扩编重建第52团,团长曾东山,政治委员何高民。1948年6月,调第6军分区。

第53团

1946年1月,由武安独立团改称。9月,大部编入第50团,12月与警备总队合编,仍称第53团。团长宗具臣政治委员甘德洲。1947年8月,与第1军分区第36团3营合编,后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9纵队第27旅,改称第81团。

警备总队

1945年10月,由磁武支队扩编组成。总队长宗具臣,政治委员甘德洲。1946年12月,并入第53团。

民主建国军豫北支队

1946年4月,由第7(16)军分区调归。司令员牛子龙,政治委员李惠田。1947年1月,编入第50团。

第6军分区

1941年9月,由新10旅第29团组建。初辖武北、邢西、沙河、邢东4县。1945年11月,与第5军分区合并为第17军分区。第6军分区番号撤销。历任领导人:司令员范子侠、宗风洲、胡震政治委员朱穆之、鲍先志谢富治何正文,副司令员刘金宣、宗风洲、胡震副政治委员鲍先志参谋长魏风洲韩卫民,政治部主任胡裕文郭林祥、王大任、李震。辖;

武安团

1941年9月,由新10旅第29团第1营编成。团长何德育。1942年3月改称第1团,9月并入第2团。

邢台团

1941年9月,由新10旅第29团第3营编成。1942年3月,改称第2团。团长安仲琨,政治委员王漂萍。4月,第3团并入该团。9月,与第1团合并为基干第2团。

沙河团

1941年1月,由新10旅第29团第2营编成。团长杨信义。1942年3月改称第3团,4月并入第2团。

第29团

前身是河北抗日义勇军冀察游击队第2路军第2师,1938年初与宗凤洲游击队合编番号未变,1939年11月20日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平汉抗日游击纵队,1940年4月与晋冀豫边区先遣纵队之一部合编为八路军第129师新编第10旅第29团,1941年9月调归太行军区第6军分区建制仍称第29团,1942年改编为太行军区第6军分区基干团,1945年3月改编为太行军区第41团,8月编入太行军区韦张支队仍称第41团,10月15日随所在支队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为16旅第47团。

第39团

1942年初,由地方武装编成。团长郑炎辉,政治委员徐志奋。

第13团

原为第385旅独立团。1940年5月改称第129师385旅13团,1942年4月编入太行军区第6军分区为第13团,团长刘昌毅,政治委员李震,后,陈文琪、杨天保。1945年3月14日,由六分区副司令员兼13团团长刘昌义,率13团直属队和二、三营为基础,组成豫西抗日游击第六支队,在涉县河南店集结整编,南下豫西。13团团部及第一营留下重建,14团红9连调到13团编制,与原13团一营为基础进行扩建,补充数个县大队,全团897人,编两个营,归第6分区建制。团长张以成、政委杨天保、副团长冯成国、参谋长王敏。1945年9月改编为太行纵队第3支队第13团,10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9旅为第25团

第2团(基干团)

1942年9月,由第1、第2团合并组成。团长安仲琨,政治委员鲁之沫、张振兴(后)。1945年11月,编归晋冀鲁豫军区第17旅,改称第47团。

第42团

1945年5月,由邢台独立营扩编为邢台独立团。6月改称第42团。团长藉献西、于振河(后),政治委员王大川、曹荫槐(后)。11月,编归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第18旅,改称第52团。

邢台独立团

1945年8月,由新编邢台独立营扩编。团长蔡启荣,政治委员李震宇。11月,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第18旅,改称第53团。1948年3月重建第6军分区,改辖涉县、武安、磁县沙河4县。1949年1月改称武安军分区。5月,武安军分区撤销,沙河县划归邢台军分区,涉县、武安、磁县划归安阳军分区。

第7军分区

1943年9月,以林南辉县、获嘉、新乡、汲县、淇县、浚县、汤阴等县划出。司令员皮定均,政治委员高扬。将第4军分区所辖第3团,第5军分区所辖第1团划归建制。

第8军分区

1943年9月29日,八路军一二九师成立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黄新友任司令员,江明任政委,宋之春任政治部主任。中共晋冀豫区委、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同时成立第八地委和太行区第八专署,江明任书记,杜毓沄任专员。辖沁博、晋东、陵川、陵高、修武等五县。第4军分区所辖第2团,第3军分区所辖第7团划归指挥。

军区直属

抗日军政大学太行大队

1944年3月建驻涉县元曲村。大队长童国贵,政治委员彭宗珠。次年8月,编入晋冀鲁豫军区军政大学。

军区警卫团

1945年8月,由军区警卫营扩编组成。团长赵永堂、吴仕宏(后),政治委员王友全。

第23旅

1945年12月,由决死第7,第9团和临汾支队编成,原属太岳军区。1946年6月拨归太行军区建制。旅长贾定基,政治委员车敏瞧,参谋长张振华,政治部主任孙灏正。36年(1947)1月,回归太岳军区。

军区独立第1旅

1946年12月由第1军分区第34团,第2军分区第38、第39团组成。旅长建功、蔡爱卿(后),政治委员王大任、崔建功(后),副旅长兼参谋长张锡珩。1947年8月,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第25旅。9月,以第5军分区第5团,第2军分区第41团和第4军分区第44团重建独立第1旅。旅长安中原政治委员杨绍曾,参谋长杜灵,政治部主任李迅。,1948年2月,编人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第13纵队,改称第38旅。

军区独立第2旅

1946年12月,由第5军分区第48团和第4军分区第43,第45团编成。旅长向守志,政治委员余洪远,副旅长张显扬、陈皓,参谋长陈皓(兼),政治部主任窦立新。1947年8月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第26旅。9月重建独立第2旅。旅长钟发生,副旅长王海东,副政治委员王贵德,参谋长曾嘉,政治部主任孔俊彪。1948年2月,编入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第13纵队,改称第39旅。

上一篇: 海湾危机(海湾危机是哪一年)
下一篇: 姑息养夫讲什么(姑息养什么的成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