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箕谷在哪里(箕谷之战)

箕谷在哪里(箕谷之战)

箕谷在哪里(箕谷之战)诸葛亮一伐路线图根据《魏延传》,魏延每次出征都会如此建议,而魏略则是第一次北伐的具体方案,但两段记载体现的思路并非一致。箕谷在哪里(箕谷之战)按《魏略》说法,魏延要控制的地方是长安而非潼关,他的思路在于赢取会战主场。按他说法诸葛亮从斜谷进军,可以赶到魏军赶到前抵达。而他的作用是

诸葛亮一伐路线图

根据《魏延传》,魏延每次出征都会如此建议,而魏略则是第一次北伐的具体方案,但两段记载体现的思路并非一致。

箕谷在哪里(箕谷之战)

箕谷在哪里(箕谷之战)

按《魏略》说法,魏延要控制的地方是长安而非潼关,他的思路在于赢取会战主场。按他说法诸葛亮从斜谷进军,可以赶到魏军赶到前抵达。而他的作用是,通过冒险突袭,攻克长安,使战场环境有利于蜀汉。这一计划提出了三个假设:

1.魏延十日内可以达到长安;

2.夏侯楙会弃城逃走,而长安因此投降;

3.诸葛亮可以先于魏军到达长安。

从褒城沿秦岭东向,取到子午谷,至长安路程在八百里以上。以古代正常行军速度,一日为四五十里,兼程强行军可达七十里,而山地则会明显变慢。十日经谷道抵达长安并非不可能,但士卒疲惫,一旦长安不降,更无作战之力。

有人认为子午谷无法通行军队,这其实是一个误区。钟会伐蜀时正有一路从此谷行军。

魏延期待夏侯楙逃走,成败完全取决于对手,而且相比之下变数更大。孙子云:“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魏延可以通过突袭惊震夏侯楙,但不能替他做决定,说到底将一切寄托于对手的失误,其实是相当被动的。一旦不得手则满盘皆输,违背了“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原则。

魏延

按魏书描述,夏侯“楙性无武略”,并非将帅之才。但他远在魏国,其能力与品性固非魏延能深知。“怯而无谋”不过是敌国传闻之言,岂可断言反应?只怕魏延也不会轻信若此。从这一点看,魏略这一说法倒像是魏人将自己的假想附会给了魏延。

至于第三条,因为缺乏时间上的记载,魏军到长安所需时间并不可知,所以姑且认为假设成立。但诸葛亮自建兴五年春屯汉中,年底在他的引诱下孟达叛魏,六年春出师,其北伐之意早已明显,魏国只是不知道他会选择的主攻方向,而救援要地长安,必为事先假设之一,不应需要很长时间反应。对魏军反应速度的看低,亦颇一厢情愿。

夏侯懋

而其最终结果假设为,咸阳以西可定。关中平原东至函谷方有潼关阻隔,魏延不说潼关以西可定而说咸阳,则东至潼关处,不言而喻是长期交战地带。这样的说法是符合实际的,在丢失长安后,魏国必不能坐视不管,关中的会战只是长期放血的起始,反将蜀汉拖入了消耗战的泥潭,对于猛然吃下长安的蜀汉而言,是否支撑得住呢?在经过好一番周折,结果也不过如此。

《魏延传》中的说法,体现了另一种思路:抢先到达潼关,借助山势险阻达成前沿防御。这一说法未明确提及子午谷,从汉中过秦岭入关中,主要路线有斜谷,其分叉出箕谷,往东有骆谷与子午谷。骆谷出口不如子午谷更近长安,更难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故而此处异道指子午谷的可能极大。在这一计划中,魏延需要以小部队强行军千里以上,若想再攻克关口怕是不行,若要堵住出关之路,不为守军逆击所破,则未必不能。一旦成功则可堵住援军,亦封锁了长安守军退路,迫其投降。

这一计划有三个问题。

1.会师点从长安东移到潼关,诸葛亮是否还能比魏军先到?这一点因缺乏时间记载,不妄加推测,但比起魏略计划,显然难度更大。

2.出入关中并不一定需要经过潼关。

潼关以北有黄河渡口蒲坂津。曹操与马超对峙时,先弃潼关过黄河,再由蒲坂津西渡至渭北,再南渡渭水入关中。故长安不会轻降,而魏军亦有入关中之路。当时马超在渭北尚有势力,夹渭对峙时有骑兵驰突阻挠渡河立营,终不能阻挡曹操。

3.在关中不平的情况下,诸葛亮不利于客场会战,亦无法与魏军对峙于渭水:深入敌境,有重兵在前,长安等城池芒刺在背。从汉中运粮,路途遥远不能久支,且粮道暴露在关中魏军面前,难以保护。

诸葛亮

综上所述,这一计划比《魏略》所说更不可靠。马超降附刘备,曹操与之交战经过,诸葛亮应有所了解,自知抢占潼关无用,也就无怪乎不采纳魏延之计。本号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诸葛亮的战役计划组织风险大,缺乏容错性,有兴趣可以参阅:诸葛亮一伐中原探微。但在这个计划的框架上,似已难以做出改进。魏延的计策走了完全不同的路,但细考之也不合理。

如果让我构想新的战略,则会先以主力徐徐出祁山,引魏军主力至陇西对峙,而赵云、邓芝则出斜谷进入关中,截断其粮道与后路。或以偏师扬言出祁山,引诱魏军赴援陇西,而大军出斜谷进关中,将魏军隔绝在陇西,迫其求战,占据战略主动权。

上一篇: 乾隆的哪个儿子继承皇位母亲是谁(乾隆的哪个儿子继承皇位叫什么)
下一篇: 兰陵王是哪里人氏族(兰陵王哪里人百度百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