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挥厚(一世)就是任职于依兰县的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是己知的努尔哈赤最早的祖先,在元末明初的动乱时期,为躲避北面兀狄哈人的侵扰,胡里改部迁至原渤海故地,今绥芬河流域,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阿哈出率领族人沿胡里改江(即牡丹江)南迁到珲春江以西、图们江以北、邻近朝鲜的地方居住,明永乐元年(1403年)十一月,阿哈出到明都南京朝贡,明廷就在胡里改部设建州卫,以阿哈出为指挥使。建州卫的地理位置大约在今辽宁东北、吉林通化一带。
万历十年势力图
之后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自立为王,万历四十四年发布“七大恨”正式起兵伐明,而明朝内部也因为天灾而农民起义,和内部吏治腐败摇摇欲坠,
清朝什么时候灭亡(清朝什么时候灭亡的)
女真统一
但是按照历史上以往的惯例也应该是农民起义成功建立政权也没有北方少数民族啥事,但是偏偏守在北方山海关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不和你玩了,
明末势力图
大顺政权建立者李自成也没啥战略眼光,你看哈,
1,他不能团结其他义军首领。杀罗汝才,杀贺一龙、左金王贺锦,逼走张献忠。在失利后,李自成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2,虽称义军,终为流寇。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三月十九日入城,不足百日。四月二十一日,山海关大败,到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也不过百日。可谓大成大败。
接下来大清就入关了。
之后张献忠,李自成一群乌合之众自然就慢慢消亡了,
但是南宋尚能在元朝猛攻之下坚守四十余年,南明形式胜于南宋,清的局势也弱于元,但为何仅仅十几年间就销声匿迹了呢?
其实明虽有外患但还是内忧最为严重,明是两京制度,在南京还有一套班子,也可以继续运营,但是他们之间就是猜忌,你说气不气。
南明积重难返
再后来多尔衮率军南下,顺治帝入主中原,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南平三番,收台湾,清朝逐渐步入正轨,
清康熙初年地图
如果说康熙为帝国奠定了稳定的基础,那么雍正就是把这个帝国推向了更高的层面“变法改革”。
康熙末期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康熙驾崩的时候国库存银仅仅七百余万两,还包含了五百万两压库银,可谓是穷的都要当裤子了,
雍正即位初期西北作乱,户部没银子,咋办?变法吧,朝廷开始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纳粮,都啥意思呢,小编给大家解释下,
康熙年间地图
摊丁入亩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比如说我家十口人一亩地邻居家一口人十亩地,以前是按人头收,后来是按土地面积收,这对一些贫苦人民来说,大大的减少了负担。
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火耗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雍正二年七月推广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
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或称“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此政策是指”官员地主也必须缴纳赋税。“即废除他们免税的特权。
所以我认为总管清代十二帝雍正是最有作为的了。
雍正读书图
经过十年的改革国库充盈,西北战事顺利我们的工作狂也顺利下岗,在雍正驾崩前夕国库达到了六千万辆银子,别说人家光攒着不花,人家也平定了西北,人家单纯是能搞钱。
网上有人说清实亡于乾隆,说的也有三分道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乾隆时期应当是最繁盛时期了,我觉得有点像开元盛世,乾隆平定大小和卓版图达到最惊人的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了四万万人这也为后来的共和国奠定了版图基础和人口基础。
大清鼎盛时期
但是也暗藏危机,乾隆打缅甸,虽说胜了也不好看,惨胜而已,这也侧面说明了当年骁勇旳八旗士兵已不复当年。白莲教在湖广地区慢慢扩张
白莲教
1799年历史上续航最久的皇帝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接下来登场的是我们的嘉庆同学,他能当上皇帝纯纯是靠他爸把前几个儿子都耗死了,他是乾隆的第十五个儿子,资质平庸,正常来说皇帝位子咋轮也拍不到他的头上,但是,只要哥哥死的早,荣华富贵少不了,他就这样上位了,上位第一年就爆发了起义,起义势头猛范围广,前前后后持续了九年,从这之后大清慢慢的就衰弱了。嘉庆皇帝一生貌似没干过啥大事,算是个守成之君吧。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徒攻进紫禁城,他又以鸟枪击毙两贼。嘉庆帝很高兴,封他为和硕智亲王,其御枪也被赐名为“威烈”。此后,旻宁备受嘉庆帝器重,嘉庆帝称赞他“忠孝兼备”。
嘉庆二十五年嘉庆皇帝于热河行宫病逝旻宁以太子身份继位年号道光,
道光皇帝在位期间清朝由盛转衰,鸦片在清朝肆虐,列强觊觎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又进入了水深火热之中,道光皇帝在位三十年1850年逝世
后来他的四儿子继位是为咸丰皇帝,在位十一年,奕詝即位后勤于政事,任贤去邪,重振纲纪。但此时清朝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1861年奕詝病逝于热河,庙号文宗,他的嫔妃中有一位就是住在了晚清五十年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
同治皇帝是咸丰的唯一一个儿子,晚清后期皇室凋零也表现了国运的衰弱,同治皇帝只活了十九岁,六岁继位在位十四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太后垂帘听政,期间举行洋务运动,一瞬间竟然有点让帝国起死回生的样子,同治皇帝青年死亡,无后,慈禧太后为了能继续垂帘听政特意找了年仅四岁的小载湉继位,是为光绪皇帝,
载湉1875年1月被立为皇帝,在位期间历经甲午战争失败,后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保守派的反对,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1908年载湉驾崩,慈禧太后就在他后一天死亡,这两人死的的确蹊跷。
1908年冬光绪病重慈禧下令将小溥仪抱进宫里十一月十四日光绪皇帝驾崩,慈禧太后下令溥仪继承皇位过继于同治皇帝同时继承光绪皇帝,溥仪继位年号宣统在位三年,清朝灭亡。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清廷一片慌乱。溥仪下《罪己诏》。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队两镇南下,同时命海军驶入武汉江面配合陆军作战。但荫昌指挥不动北洋陆军。在“养病”的袁世凯,一直密切注视局势的变化,同在北京官场和北洋陆军中的心腹徐世昌、段祺瑞等保持着联系,对政局了如指掌。武昌起义的胜利,引起帝国主义的仇视,各国公使一致促请清廷起用袁世凯。清廷不得已任命袁为湖广总督,令其督师南下。袁以脚病未好为借口,不肯应命,暗中却操纵北洋军怠战,并提出组织责任内阁,给他指挥水陆各军的全权等条件,要挟清廷。清廷被迫召荫昌回京,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和节制水陆各军。袁在彰德“遥领圣旨",下令北洋军向革命军进攻。十一月二日攻下汉口后,即按兵不动,而后带卫队抵京。十六日组成责任内阁,迫使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务,袁世凯总揽政府大权,接着便下令北洋军猛攻汉阳,炮击武昌。南北内战爆发后,华南地区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朝中央,但清廷仍控有北京附近省份。最后孙中山与袁世凯密约,若袁能使溥仪退位,就让他担任大总统。袁世凯便一面胁迫,一面劝说好让溥仪退位。袁世凯一面施加压力,一面提出优待条件作为诱饵。南北和议代表先后举行了五次会议。除讨论军队停战和政权体制问题,还议定了溥仪退位的优待条件。经多次磋商,双方达成优待清室条件八条:清室退位后暂居官中,日后移居颐和园;仍用皇帝尊号,民国政府以外国君主之礼相待;每年提供400万两的费用;特别保护皇家私有财产等等。
自此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华帝制到此结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