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下,民国时期的学生装拥有着怎样的价值意蕴?

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下,民国时期的学生装拥有着怎样的价值意蕴?

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下,民国时期的学生装拥有着怎样的价值意蕴?校服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价值符号,它不仅拥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意蕴,而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校服的样式、风格、颜色、图案、面料等方面也映射

导言:

校服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价值符号,它不仅拥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意蕴,而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校服的样式、风格、颜色、图案、面料等方面也映射出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比如,中国汉代太学的学生就统一穿青色衣服,于是就有了曹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千古绝唱。宋元时期学士文人用巾裹头,程子巾、东坡巾、逍遥巾等头饰也可以看作是学士文人身份的标志。明朝更是出现了进士服、儒士服等。

民国学生装扮_民国学生装_民国时期学生装

到了20世纪,中华民国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在政治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解放。学生校服在这种巨大的变革下,自然也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气息和文化意蕴。

今天,就和阿康同学一起来探索一下民国时期学生装的价值意蕴吧。

民国时期的学生装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掀起了创办近代学堂的浪潮,先后创建了军校、技校、医校等多种不同科目的学校,这些学校发给学生统一的衣服、帽子、靴子。这些以中国传统服饰为主的服饰, 可以说是中国式学生制服的开始。

当后来逐渐有学堂开始使用西式制服时,《奏定学堂章程》说: “近年来,各省学堂冠服一端,率皆仿效西式, 短衣皮靴,文武无别。”

民国时期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扮

但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校服”概念是由西方国家的教会在中国创办学校时引入的,这些教会学校明确规定,校服应是上衣无领无袖,颈下前后做方形大缺口,形如搭背的联衣绕膝裙。新文化运动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轻松和愉悦,这些都在服装上得到了体现。

民国学生装扮_民国时期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

当时,最典型的中国式男子校服是在当时深受学生喜爱的中山装,而颇受日本款式影响的制式装校服,则成了女学生的最爱。

1.女子学生装主要以华服传承为主,亦中亦西

女子进入学校学习,在思想上是一大革命,影响到学校服装上的直接成果是出现了独具风 格的女子学生装。女学生装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中西混合式的裙衫 ;另一类是改良的旗袍。

民国时期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扮_民国学生装

短袄长裙是女学生中西混合装的典型搭配,配一副眼镜, 剪齐耳短发,穿一双搭带布鞋,不施质纹,不戴昝钗、手镯、耳环、戒指等饰品,因为这种服饰明显区别于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清代服装,而被称为“文明新装”。

民国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扮_民国时期学生装

从保存至今的照片及实物资料来看,一般上衣窄小,领口很低,短袄衣身齐腹,略有翘腰,下摆成弧形者居多,衣袖过肘,袖口加宽成喇叭形,全衣无绣饰,衣色为白色、灰色、淡蓝色不等。长裙为深色、黑色或条纹等,一般无皱褶,自然下垂至膝盖下,与短袄形成鲜明对比,把少女亭亭玉立,清纯娇小之美展露无遗。此装扮朴素简洁和淡雅之中,尤其有中国民族服饰的风韵。

民国学生装_民国时期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扮

另一类女子学生服则为改良的旗袍。 这种服装是在原满族男女通用的旗袍的基础上,结合西式服装简短的特点改良而来的。改良后的旗袍由长及足面缩短至小腿,由直通式改为收腰式,袖子由宽大改为上贴下散式,领子仍保留高领。这种旗袍剪裁简单,旗袍的形象和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十分契合,迎合了中国女性温和内敛的性格特点。穿上这种旗袍的女学生无不给人一种规整、含蓄、端庄的东方女性之美。

民国学生装_民国时期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扮

总之,民国时期的女子学生装采取了批判式融合与吸收国外服饰文化元素的方式来显示了自身独特的中国服饰文化价值底蕴。

2.男子学生装主要是对域外服饰的效仿

民国时期的男子学生装,主要是以西装和中山装为主。

西装这一服饰形式进人中国之后,对近代中国服饰的发展演变轨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维新派人士认为穿着西服可以促使国人学习西方的进取精神,可激发努力向上,雄武刚健的精神气质,孕育有独立的思想从而脱离奴性的思维惯性。这种认识显然过于片面化,不过却从一个侧面促进了服饰的变革。另一种民国时期学生装的表现形式则是“中山装”。“中山装”不仅揉合了欧美、日本等一些国家男士服装的某些特定服饰文化价值理念,又不失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价值的理念内涵。

民国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扮_民国时期学生装

中山装与欧美及东亚各国西服的最明显区别在他的立领是关闭式的,凸显了中国民族所内蕴的含蓄内敛之服饰文化价值取向。出于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当时不仅学生穿着“中山装”而且政府官员、文化人士纷纷穿着“中山装”。一时之间“中山装”成为了民国时期的风尚。也正因此,中山装成为民国时期三大男装款式之一。

直到今天,中山装作为一种内蕴着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价值符号依然流行在人民的生活中。

民国时期学生装的价值意蕴

服饰作为一种外在的文化价值符号,体现了意识形态内蕴不同的文化价值理念的冲突与融合进程,它对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以民国时期为时间段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服装的近现代化是中国服装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其内蕴的文化价值具有自身独特、重要的价值意义。

1.民国时期的学生装反映了民国时期思想文化的价值取向

在1840年之前,中国的思想文化比较单一。1840年后,由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单一的思想文化的存在格局被打破,除原有的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外,又相继出现或产生了外国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本国资本主义思想文化。

民国时期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扮

在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历史中,统治阶级一直统领着国家的衣冠服饰标准。它立足于儒家 “礼”的思想价值内涵,结合统治阶级立场,对服饰制造的生产、管理和穿戴以及样式、色彩 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定,体现了垄断性、阶级性、保守性和封闭性的特点。

民国学生装扮_民国时期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

随着民国时期各种思潮的兴起,从“剪辫易服”以及西装的引人,长袍、马褂和旗袍不再是学生装的唯一选择。学生装从款式上也经历了一个从保守性的思维模式到简洁明快突出男女身体特征的历程。新式校服的穿着在民国时期被视为一种新思想和新的社会文化价值符号。 一方面,它逐渐打破或解构了传统服饰文化的等级象征意义的栓借,另一方面,其也慢慢地融人了现代的实用主义精神和新鲜的人性化审美观念,与此同时,它还表明了中国社会现代化服饰意识的初步觉醒,可以说开启了对传统民族服饰的现代化探索,为民族服饰增添了新鲜的活力。

2.民国时期的学生装内蕴着审美美学发展趋势

审美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特别是审美意识的塑造。审美美学的价值理念发展趋势不仅反应了审美活动的过程,又体现了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取向。

民国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扮_民国时期学生装

首先,民国学生装审美学引导人们造就完整人格。严格意义上的美是在审美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价值取向,描绘了人类生存完满性的终极意义。正如黑格尔所说,真与善只有在美中才能实现水乳交融。民国时期的学生装抛弃了那种以单向度视角分析、观察世界的方式,培养和造就完整的人格。多维视角的审美视角可以使人既享受感官层面的愉悦,又坚守道德良知。或者说,审美人最为全面地占有人的本质,持善与寻真在求美中达到有机统一。

民国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扮_民国时期学生装

其次,自由、民主的审美意识形态充分地物化于民国时期学生装这种形式符号之中。对传统服饰的改造不 在固守原有的规制。从款式上看,喇叭形的身袖,领边,袖口和下摆的装饰也由繁人简,甚至直接不点缀边饰。

民国学生装_民国时期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扮

最后,民国时期学生装的审美美学的实用功能和意识形态价值的功能也有重要发展。从简单的遮体和保守的桶装形式发展为三维、合体的款式。同时,民国学生装也一改传统服饰“保守、陈旧”的形象,充满了活力和现代的气息。通过服装的多样性来展示 自身朝气蓬勃的青春和独立人格。

3. 民国时期的学生装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关于人文主义,其最直白的理解便是,它昭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因素,就是注重自身的独立性,发掘本真,还原自我真实色彩。在中国近现代化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人的独立性的意识逐渐浮现出来。这个时期在服装史上的特殊地位表现在:

一、形成并建立了西方与中国之间的广泛而深人的交流关系,主要表现为西方的服饰时尚施加于中国的影响;

二、现代通用时尚与中国民族服饰传统之间的交锋、征服与替换,现代通用服饰逐步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两者又是合二为一的:空间上的西风东渐、中西交流也就是时间上的今古冲突与转换。

民国学生装扮_民国时期学生装_民国学生装

在这个动荡的、百花齐放的特殊年代,青年人成为了推动服饰潮流的主力军,自由、独立的意识形态通过学生装这种外化的形式主义符号得以体现,大开大盎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旧时代衣着制度。

总结

虽然民国时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只存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却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其经典的款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绝对称得上是中国校服文化史中最光辉的一页,它也成就了中国校服史上影响最为深刻的一次变革,至今依然感动着世人,对当代的校服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上一篇: 首届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人才培养公益论坛圆满召开
下一篇: 贵州黎平智慧树国学幼儿园开展大型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_北京时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