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走进民国时代,看行走的历史记忆,浅谈男子服饰之特征与流行代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民国时期,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民国时期的衣、食、住、行的变化时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直接特征。民国初年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以废除传统服饰为中心内容的服饰改革。男子服饰出现了从长袍马褂向中山装和西装逐步过渡的趋向,女子服饰变得日益丰富多彩,出现了普及旗袍的趋向。那么,男子服饰在改革变化中都具备哪些特点,都衍生出了哪些民国时期的代表流行款式服装。
(民国时期男子款式多变、新颖靓丽、精致前卫的各式流行服装)
一、 民国时期男子服饰的特征
民国是我国历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虽然仅历时38年时间但却最复杂、最动荡。作为“以旧替新”的突出代表,民国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从政治、经济、文化到国民生活,几乎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可以说生活在民国期间的老百姓,深切体会到了社会生活与文化观念的变化。在这一系列变化之中比冲击力最强的就是服饰文化变革,从“上衣下裳”的传统服饰形制,直接过渡到了充满创新与现代元素的服饰理念。男性服饰在行制、变革方式、外观、形态等方面蕴含着内涵、文化以及风格方面的显著特征。
肩背立体、腰线随体
民国时期男子的服饰带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形象,这与当时社会背景和政治有关,肩背立体的设计在视觉上会显得人更加挺拔俊美,肩膀更加宽厚,身材更加高大。服饰在手袖与肩膀之间有明显分界线条,而且肩膀的位置会微微突起,令肩膀位置看起来更挺直,是一种十分正式的款式,能给予人充满自信的成就感。
(西式洋装的设计都具备立体感,垫高肩膀,使人更加有气势)
(长袍马褂讲究自然垂落,腰线随体)
(孙中山先生设计的中山装也具有肩背立体、板正严肃的特征)
中西融合、西式摩登中式传统的结合
亦中亦西、华洋杂处, 民国时期是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的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动荡与冲击中有了巨大的改变与发展.这样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也影响了这一时期人们的审美,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使得大众老百姓也认识了西装,不仅很多贵族用上了洋货,同时在穿衣打扮上也逐渐西化。
(中山装采用西式服装结构和裁制方法,并结合了中华文化思想,是伟大的中西交融服饰代表)
(学生装,大量留学归来的学生带入中国,传入中国后,在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中流行一时)
(民国的男性会在搭配中加入许多当时的流行元素,如西式的短发、眼镜、手杖、软呢帽、皮鞋等等)
(中式的长衫还会搭配西方的西裤与皮鞋)
(新式唐装,是加入了立领和西式立体裁剪所设计的中式服饰,但是它真正的直接源头是民国“改良马褂”)
二、 民国时期男子服饰的流行代表
中山装
中山装是孙中山在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并且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和中式服饰的特点,设计出了一种立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被世人们称之为中山装。1929年的时候,经过国民政府命令公布,中山装为法定制服。
(中山装是很多革命领导人出席重要场合必备的服装)
长袍
民国文人爱穿着长袍的原因,一则是由于戾气的褪去,不再需要外在衣物来凸显自我;二则是长衫确实合于中国人的传统性格,涵养有素且不温不火。
(长袍是很多文人学者钟爱的服饰)
马褂
马褂,立领、对襟、平袖端、身长至腰,前襟缀扣襻五枚。后逐渐成为日常穿用的便服,至民国时期又升格为礼服,统用黑色面料,织暗花纹,不作彩色织绣图案。
(长袍马褂被称之为国民男神的标配)
西服
西装又称作“西服”、“洋装”。它是一种“舶来服装文化”。民国时期,男子穿西服已经是一种时髦又体面的行头,不仅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政要、商人、知识分子甚至上班族都会穿着西装)
学生装
民国时期学生装的形制是东西方服饰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产物,体现出"西风东渐"的社会历史特征和追求"民主平等"的近代服装发展趋势。
(学生装,大多是海外留学归来青年以及学生常穿的服饰)
民国时代,是很多服装承上启下的一个时代,也诞生了很多新式的服装风格和出众的裁剪特色,为中国的服装文化添砖加瓦。改元易服,迎来中国历史上服饰的大变革。
21新闻1班
刘欣苑
21560205301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