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学院成立于2013年1月,是在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1978 年)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通过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学科资源、汇聚人才队伍、构筑学术高地

环境学院成立于2013年1月,是在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1978 年)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通过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学科资源、汇聚人才队伍、构筑学术高地,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学与科研、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师资队伍方面,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拥有较强学术影响力与创新能力的学术研究团队。截至2023年12月,学院共有在编教师9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8人,副高级职称29人,博士生导师31人。拥有客座院士1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海外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教师队伍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为高水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科实力稳步提升,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获评“B类”,生态学获评“A类”。环境和生态学进入和并稳居ESI前1%行列。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与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以及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生态学三个本科专业,三个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科发展注重交叉与融合,形成了环境污染与控制化学、环境催化、环境灾害风险预警与防范、城市污水再生与储存、水污染控制与可持续性发展、环境生态与湿地保育、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草地生态与多物种互作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

近年来,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学生科创作品和社会实践项目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50余项。《环境污染与人类》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研究生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编写实践教材3 部、理论教材 2 部。《环境与生态类野外实习指导》为“十三五”规划教材,《环境工程专业实习实训指导教程》获省级重点教材,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学院还拥有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吉林松嫩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等10余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并在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岭等全国各地建立多个野外实验站。2022年,又获批建设“东北水污染低碳治理与绿色发展教育部工程中心”。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四个面向”使命定位,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近年来,共发表科技论文700余篇,中科院一区论文100余篇,自然指数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PNAS、Global change bi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Ecology等高水平杂志。1人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承担国家重点研发、基础工作专项、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总经费超过1.1亿元;获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5项;授权专利58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软件著作权15项;制定行业标准5项;牵头组织提出的科学问题建议入选中国科协2020年十大重大科学问题之首。

学院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如:美国的乔治敦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宾州州立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康涅迪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威斯星大学、英国的阿伯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德国的马普学会、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北海道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早稻田大学、筑波大学、澳大利亚的悉尼科技大学、新西兰的梅西大学、挪威的卑尔根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邀请10余名国际知名教授来校交流,并选派研究生若干出国进行联合培养,同时接收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及访问学者。

学院始终秉持“厚德、崇学、求是、至善”的院训,坚持理性思维、卓越素质、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人才。学院毕业生中,有国家、省部级领导干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环保部青年拔尖人才,企业高管等。

东北工程相关韩国学者论文选_东北工程相关韩国学者论文选_东北工程相关韩国学者论文选

上一篇: 聚力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下一篇: 中国发布丨教育部: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