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假期,
因弟弟弟媳工作忙,
进退维谷(进退维谷什么意思)
由我代劳,
陪家里小侄女去参加初升高的学校开放日。
一所新办的民办综合学校,
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
自成体系。
做招生主题演讲的,
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校长,
曾在市中心区带队重组过一所高中,
那所高中,
花了十年的时间,
从默默无名,
到名声鹊起。
老校长讲了很多过去的辉煌,
也介绍了他从那个高中带过来的一批跟他同期奋斗过的骨干班子。
可能是老校长的语速太慢,
音调太低,
让整个演讲少了激情,
我在演讲的尾声中,
昏昏然,
差点失礼睡去。
一个多小时的招生演讲结束后,
老校长拖着疲惫的背影,
在家长和学生起身转场之前离开。
大礼堂的校长讲话结束后,
我陪着小侄女去了分礼堂,
听高中部副校长的讲话。
副校长一上来,
就让来参会的家长填表,
写孩子们一模的成绩。
家长和孩子愕然,
陆续有声音在台下提醒:
“一模考试昨天才考,成绩还没出来。”
副校长眉毛一挑:
“不可能,按往年,这个时间,一模成绩肯定出来了。全市统一安排的一模成绩最能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这很重要,大家要填一下才好。”
我忽有些无语。
作为一个分管招生的高中部负责人,
明明觉得一模的成绩有重要参考价值,
却不能跟进了解今年初三考试的最新动态。
抱着“过去的认知”,
生搬硬套来管理“变幻不定的未来”,
容易让人失去信任。
有家长问副校:
“你们学校去年录取的最低分数线是多少?”
副校脸上出现踌躇,有点迟疑地答:
“均分是555。”
那位家长锲而不舍:
“我们家孩子成绩一般。最低多少可以进你们学校。”
副校迟疑了一下,改口:
“535也可以。”
那位家长认真地,希翼地看着副校,不说话。
副校视线扫过全场,声音有些拖:
“去年广州普高最低录取线是515。”
陆续有其他的家长提问学校的录取条件。
我在台下,
听着副校在迟迟疑疑间,
把入学的标准一降再降,
然后又在说到低的分数线时,
眉眼之间隐隐透出对低分数学生的不屑和挑剔。
忽然觉得有点悲凉。
副校最后说:
“如果要来我们学校,你们填志愿的时候,从提前批到第三批,都不能填,要空着。只要在第四批的第一志愿填我们学校就好。”
说完,还又补充一句:
“前面的志愿填了的话,你们就来不到我们学校了,肯定就被其它学校录走了。”
听到这,
我心里冒出一句:
“完蛋。”
成绩好、有选择的学生家长,
听到这,
大概率是不会推荐自家孩子考虑这所学校了。
这个副校,
实在不适合出面来招生。
我和小侄女花了一上午的时间,
听完了学校的各个招生宣讲。
从学校出来的时候,
小侄女跟我说:
“伯母,我不喜欢这个学校,我不想来。”
我拍了拍她的肩膀:
“好,我们明天再看看其他的。”
在我心里隐去没说的是,
孩子,
其实你并没有很多的选择。
这所学校的老校长、副校和级组主任,
不想招分数低的学生,
但因为学校没有什么口碑,
只能咬着牙,
为了“凑”齐开班的学生,
成绩再低,
他们也在考虑“收编”,
进退维谷。
我家的小侄女,
其实跟他们一样,
哪怕不喜欢这个学校,
但因为成绩不好,
最后可能连进这个学校都难,
一样的进退维谷。
想要选择的自由,
就要有选择的能力。
招生的一方,
懂这个道理,
但现实没给他们太多的余地;
报考的孩子们,
懵懵懂懂,
家长们却不敢给他(她)们太大的压力。
这个时代,
在中考、高考的家长之间,
暗暗流转着浓浓的“小心翼翼”,
担心孩子们的一不小心就“抑郁和轻生”。
哪个时段,
哪个人群,
会没有进退维谷的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