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什么是国学】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什么是国学】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什么是国学】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首先要以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作为根基,才能够真正达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什么是国学?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哪?

我非常崇敬和感恩南怀瑾老师,南老是中华民族当今时代的文坛领袖,一代宗师,是这个时代的一座丰碑!

国学是什么课程_什么是国学_国学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要以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作为根基,才能够真正达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孔夫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古代圣人要求我们文武全才,文质彬彬,“质”就是我们的天然真性,尽管天然真性已经沾染很多后天的败坏,但是圣人说的“质”不是被败坏以后的真性,不是人的劣根性;而是发自内心灵魂深处的先天真性,一个人的本质好不好从小就能看出来的。

但是,如果太过发挥人的原始本性的话,就会变成一个野人,一个野蛮粗野的没有教养的人,就是“质胜文则野”。

反之,如果一味的捆绑压制人的真性,完全用后天所谓文化的手段给人套上枷锁和戴上面具,那么就是“文胜质则史”,就是说只能做一个记录史记的文化官,那样的人又有什么用哪?

在唐五代以前,质胜文的事情屡屡出现。从汉朝末年,黄巾军大起义,冲击了汉朝的封建统治地位,导致被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伪儒学压制了四百多年的人的野性,“质”爆发出来,才会产生了三国动乱时期,引起五胡乱华,让汉族遭受了巨大的亡国之痛,差点连根拔起,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代。

通过南北朝,到大隋到大唐,才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再次振兴起来。

唐朝李渊家并不是真正的汉族人,他们是东突厥人改姓李的,情愿归汉把自己变成汉人,认老子为他们的祖先,所以唐朝文化非常的繁荣。

但他们的本质是野蛮的,后来一味的崇敬武力引起了安史之乱,陆续到残唐五代诸侯混战,又出现好多质胜文的事情,是很危险的。

到了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痛定思痛,觉得这个“质”太胜“文”了,就改变了历史画风,从这里开始非常注重文人,拼命的压制武将的地位和能力,导致了文胜质的开始。在北宋这个现象还好一点,到了南宋简直不堪描述,导致崖山之痛,历史上说“崖山日落无中国”,这句话讲的事到现在都让我们心痛肠绞,差点汉族人又彻底连根拔起,是令人非常痛惜,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历史画面。

中间元朝蒙古人统一中原,因为他们太质胜文,没有文化底子,所以能打天下不能治天下,短短八十几年又被夺回来。明朝很奇怪,朱元璋明明是一个文化不高的粗人,得天下是凭武力统一的,后来太注重文人,压制武将的地位,又出现文胜质的局面,才导致了满清的入关。

这里没有民族歧视,都是天意。龙生九子各自不同,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正好九个封建王朝,就是当年大禹治水铸九鼎震九州,他的孙子不学好被人造反,等重孙上来这九鼎就不见了。

后来这九股龙气陆续出世,有了九个封建王朝。

中华民族国家自信、民族自信为什么在近三百多年被西方人完全践踏得毫无自信心了?

好多历史学家,只能认识到明清中国比西方落后了,却不懂得这个病根到底从何时开始的。

中华民族的病根就是封建时期太长了,因为有九个龙子轮流来统治中华民族......又加上中国的地理位置,东南临海,西北高山荒漠,就导致中国人闭关自守夜郎自大,这种农耕文化的田园思想,没有拓展的思想。

中华是神州是老天眷顾的土地,在自家随便种种就可以吃饱穿暖,是可以自给自足非常安逸的生存环境,是生命的美好摇篮。才导致中国人从皇帝到臣子,都没有放眼世界的格局和远大的眼光。

西方工业革命以后,那一帮爱漂流不安现状的冒险家把视野拓展开来,有了今天的地球村的局面。

不管满族还是蒙古人,在那个时代都是家里的民族矛盾,四边都是蛮夷戎狄,是因为很多不听话的,或者发配到四边的,四周的生存环境都不如我们的中心内地。

---摘自涵阳子讲解《什么是国学》第一课

上一篇: 什么是国学 丛守武
下一篇: 中华之学 | 到底什么是国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