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实验初中位于济宁市琵琶山路北首,任城新区核心区。2010年8月,学校正式揭牌成立。建校以来,坚定不移地行走在追求优质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上。在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安波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措施带领下,六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首批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新教育全国优秀实验学校、全国国学经典联盟校、山东省健康示范学校、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学校安全与管理研究先进单位、济宁市第二批数字化校园、济宁市语言文字规范校、济宁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宁市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2014、2015、2016年三年中考成绩连创佳绩。按实际参加中考学生统计,每年中考成绩总平均分、总及格率均名列城区学校前茅,重点中学上线率为60%以上,让学校真正成为了“学生喜欢,家长认可,教师信赖,社会赞誉”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教育可以创造奇迹吗?答案是肯定的。耳闻目睹的例证,我们可以信手拈来。在济宁城区,就有一所这样的学校,她有一个新鲜而又响亮的名字——济宁市实验初中。
这所明媚如春的学校,于2010年8月揭牌成立,学校是任城新区第一家入驻的事业单位。建校以来,学校经历了艰难的创业过程,当时学校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够便利,政府没有完成搬迁,校内杂草丛生,校外一片荒凉,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多次义务劳动,校领导身先士卒,带领师生拔草、整理校园卫生。校园文化建设更是一片空白。但是,校长安波坚信,一张白纸恰好可以作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学校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了艰难却是雄壮的起步建设,2013年学校绿化、文化建设开始整体规划与实施招标,2014年动工建设,历经两年,一所美丽如画的学校展现在城区人民的面前。
回忆建校六年以来,实验初中走出了一条不为人知的艰苦创业之路。六年的艰辛路,是汗水背后的奋斗史,是荣耀面前的拼搏史,更是实验初中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圆梦史。校园里的每个师生,都是学校创建过程中的奋斗者和见证人,他们将青春岁月、奋斗足迹留在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每处景观、每处花草。六年的创建、积淀、融合、提升,实验精神、崇雅文化早已根深蒂固,扎根任城新区这片美丽、富饶、充满新希望的土地上。
完善理念,厚重国学文化底蕴
该校校长安波认为,在学校发展历程中,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形成学校文化的重中之重。学校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完善办学理念,用办学理念凝聚人心、重建制度、规范管理、指导教学,形成学校的“文化生长圈”。
正是基于此种教育理念,学校在2014年校园文化、绿化景观工程建设之际,凝练了新的“崇雅砺志、实验实知”的校训,“修德博学、致强致远”的校风,“敬业爱生、为师为范”的教风,“勤学善思、求真求新”的学风,也确立了创建一所“管理理念先进、校园环境优雅、教学设备精良、教育特色鲜明”的优质品牌初中的学校发展愿景。安波校长说,学校的办学理念不仅要求每一位教职工耳熟能详,而且要落实到一点一滴的行动上,惟其如此,才能让办学理念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才能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在办学理念体系中最核心的是校训。学校的校训是“崇雅砺志”,源自《诗经》。《尔雅》中记录:“崇,高也。”雅——中国周代朝庭上的乐歌,“雅”亦解释为正规的,标准的,美好的,高尚的。“砺志”即磨砺意志,语出汉代班固《白虎通·谏争》“砺志忘生。”“雅”和“砺”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师生皆以“崇雅砺志”为追求。学校确定的办学目标就是构建“四雅”学校文化为特色,四雅即:“优雅校园、文雅学生、儒雅教师、博雅家长”。通过创设优雅的校园环境,用“雅”的文化熏陶和浸润学生,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文雅之人,将教师培养成德艺双馨的儒雅教师,这是办学追求的不懈目标。
一“带”一“园”,建设国学教育平台
济宁市实验初中的文化建设以“三风一训”为核心,以“雅”文化为主线,形成儒家文化和运河文化两大校园景观带,将校园环境与传统文化精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设从校园外观到园区环境与之相关的功能角落和景观雕塑。
学校先后建成了以“学雅广场、腾飞大厅、学校精神景观雕塑、砺志大道、崇雅广场、行健馆”为核心的中轴“儒家”文化带;以“长雅廊、乐雅园、思雅水榭、文雅亭、优雅径”为主线的“运河”文化园。一“带”一“园”东西呼应、首尾连接,使学校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区划明显,将学校文化融为一体,各文化景观寓意深刻,博古纳今,形成靓丽的校园国学地标、地貌和鲜明的崇奉高雅的国学经典文化特色。
全校师生每天脚步一踏进学校,就会立即感受到校园文化的大气磅礴,可以随时随地在独特的文化气息当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的启迪和文化的教益。
寓“教”于“名”,形成国学教育网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校领导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可谓用心良善更用心良苦。为了让师生时时能触及国学经典,感悟华夏文脉,学校每一处建筑楼名、每一段道路路名设计别出心裁,均出自学校的校风——“修德博学,致强致远”,寓“教”于“名”,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典故。如教学楼名以“学”字开头,分别为学正、学海、学明楼;东西路名以“博”字开头,分别为博闻、博学、博思、博兴、博时路;南北路名以“修”字开头,分别为修德、修身、修业、修明、修远路,楼名路名分别出自《国语》、《礼记》、《中庸》等儒家经典,旨在教化全校师生修身博学、厚德载物。
学校综合楼楼层导视系统、各功能教室、学生活动场所的命名也出自学校的校训——“崇雅砺志,实验实知”,并结合实际进行了文化建设,例如:在致雅楼1楼的师生读书阅览中心和书库——(命名为)“长雅廊”、“广雅阁”、“博雅轩”(每周初一——初三年级1节阅读课,学生在这里读书),教育文化展厅——“和雅厅”、教学成果展厅——“名雅堂”、德育成果展厅——“德雅苑”以及风雨操场——“行健馆”等都是全校师生流连驻足的地方。
校长安波亲自动手撰写《实验初中赋》,将学校的景观雕塑、楼名路名、活动场所、办学理念一并融入赋中,从中品味学校办学的深邃内涵。
以“点”带“面”,营造国学文化氛围
为了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班级,走进每一位实验师生,学校以“点”带“面”,大力营造“校园处处是文化,学生时时受熏陶”的氛围。学校一是在1楼读书阅览文化中心和5楼综合实践史地中心,精心布置“国学经典”文化专廊;二是在腾飞东西大厅、教学楼西侧墙壁建设系列浮雕,文化主题分别是《运河之都育英杰》、《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德育华夏·文明之光》、《生命·和谐·创造》,用黄铜、树脂等素材精心锻造,大大提升了学校文化的内涵和层次;三是大力建设独特的班级文化,同时培育年级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等细胞文化。每个班级开发班本课程,进行完美教室的缔造,设有图书角、植物角、国学名言、作品园地、腾飞卡荣誉台、主题墙报,做到“五化”即:环境布置个性化、各类用语规范化、物品摆放条理化、“三表”悬挂合理化、教室内外清洁化,使每一个班级充满文化气息;四是利用清明、端午、春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开展主题节日教育活动,将学生的书法、国画、手抄报、电脑报等作品进行展览,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五是定期开展读书节活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诵读、诗歌吟诵年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校领导与师生们不是专家,但是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者。对于自己心灵所需的文化,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他们工作的目的与努力的方向十分明确——把校园努力建设成为一座美丽如画的花园、快乐求知的学园、精神成长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成为一个师生共同向往、共同圆梦的地方。——这是对学校和校园文化的认识,也是每一位实初人的校园梦、“中国梦”。
实验初中的师生们将学校文化追求,浓缩为一句话:校园就是一座“花园+学园+乐园+家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安波校长对记者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