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作为儒学发源地的济宁,文化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值传统文化复归之际,济宁市实验初中自建校以来,在孜孜追求扎根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从未止步,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努力实现学校办学思路与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相融合,实现国学精髓扎根校园,师生浸润心灵成长。
“一体化”模式:
“日日有诵读—周周有展示—月月有主题—期期有汇演—年年有成果”
学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诵读活动,坚持常态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已近五年。每天早晨七点十分,班主任或国学老师就会指导孩子诵读学校的自编教材《国学故事》和《国学经典伴我成长》《国学与人生》等。而且,我校要求但凡上学日,“日日有诵读”,用国学开启学生美好的一天。而且,每个周下午第四节课致远国学社社团活动时间,学校会开展“桃李讲堂”活动。这个活动完全将舞台放给学生,让学生讲自己的国学心得体会和展示自己的诵读情况。重要的是,“周周有展示”。通过展示,保证了学生诵读国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诵读国学的积极性。同时,老师会对孩子进行《诗经》解读、诵读经典、走进孔子、国粹欣赏、学生讲堂五个方面的指导培训,与学校棋社、武术、民族舞蹈社团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除此之外,我校根据诵读国学经典的内容,建立主题活动月,每一个主题活动月,学校都会围绕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利用清明、端午、春节、元旦等传统节日,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分年级展开。孩子可以通过书法、国画、手抄报、电脑报等国学作品的形式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一系列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看似只是一场普通的国学活动,每月如此,长此以往,孩子对于学习国学兴趣会越来越高涨。接着,学校顺势打造了“期期有汇演”模式,即在每学年度尾声举行一次以诵读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汇报表演。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校2016级以班级为单位举行的“传承经典,追梦书香”经典诵读活动中,各班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新的解读和演绎,他们通过轻盈曼妙的舞姿、空灵悦耳的歌声、刚柔兼济的武术、行云流水的书法与国学经典完美融合。《青春对话》节目中,孩子们好像从时光深处走来,满带着诗人如潮的情感,呢喃、诉说、呐喊,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诠释得淋漓尽致,感染了台下的家长和老师一起和着音乐的节拍,朗诵经典文化的诗篇。
为了保证活动系统、常态开展下去,我校每年都会对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和提炼活动经验。由此,学校形成了“日日有诵读—周周有展示—月月有主题—期期有汇演—年年有成果”的国学经典诵读开展模式。五年间,我校编写了两本国学校本教材,定期开展了五届读书节活动,先后开展了“国学经典”剧本展演、国学诵读大赛、国学书法大赛、象棋大赛、国学知识竞赛、古诗词背诵大赛、汉字听写大赛、国学故事会、国粹才艺表演等10项特色国学教育活动,并于每年六月份开展“走进国学”文艺汇演。在2017年在全区运动会上,学校“三三三制”阳光体育课程展演,融入中华传统武术和经典诵读,学生齐颂《满江红》,齐练五步拳,获得巨大成功。这些国学经典诵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活动,让师生在国学经典教育的熏染下长,国学文化渐渐成为我校师生文化自觉的行为。
“一体化”途径:
与文化建设、德育生活、课堂教学、课程开发、家庭教育相结合
建校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国学经典为先导,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着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教学文化,培育和提炼学校精神,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综合竞争力。为了更好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学校的规划建设与传统文化、办学理念相融合。2014年先后建成了以学雅广场、腾飞大厅、学校精神景观、砺志大道、崇雅广场、行健馆为核心的中轴“儒家”文化带,以长雅廊、文雅斋、思雅水榭、乐雅园、质雅台、优雅径为主线的“运河”文化园,一“带”一“园”东西呼应、首尾连接,将学校文化融为一体。东西路名以“博”字开头,分别为博闻路、博学路、博思路、博兴路、博时路;南北路名则以“修”字开头,分别为修德路、修身路、修业路、修明路、修远路,将“儒家”文化经典寓“教”于“名”,彰显着“修德博学,致强致远”的实验校风。此外,学校各功能教室、学生活动场所也和儒家文化经典结合
进行文化建设,比如教学楼门厅设有四个文化长廊:至美长廊、至善长廊、尚德长廊、尚行长廊,长廊两边挂满经典国学诗文图画、排放着各类展板;在每个班级里摆放书橱,开设读书角;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国学内容的贴画、名人语录装饰教室。师生行置身于传统文化之中,观赏优美的文字、画面,感受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宏伟气势,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国学的熏陶。
为了让国学经典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我校在晨会、主题班会、年级学生会时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宣传;在语文课前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演讲;定期开展朗诵比赛、读书节活动……让经典诵读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使孩子在生活中时时可以感悟,事事可以践行。
同时,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全体语文教师必须参与的诵读领导机构,制订传统文化教育诵读计划并进行和方案的解读。而且我校特别重视师资建设,先后选拨2位教师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开展的国学经典培训,5位参加了济宁市国学讲师培训。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文化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每周定时间、定地点在学生读书阅览中心开设国学阅读课、国学赏析课,除却“晨诵”之外,再把“午读”“暮省”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黎明中与国学共舞、在午读中品读传统文化、在暮夕中内化国学精髓。
而至于经典诵读的教材,则分年级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其中2014年上半年学校致远国学社教师团队成功研发了《国学与人生》《国学伴我成长》两本校本教材,并获区校本课程教材编写二等奖。
学生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区共同的责任,故而我校注重教育合力的构建。学校每个主题活动月总结和表彰、举行的国学讲座都邀请家长、社区代表和学生同聚一堂共同聆听和分享;学生在学校诵读传统文化后,鼓励他们回到家庭、社区参与践行活动,比如组织“扶残助困”小分队开展定点扶助,开展向社会奉献爱心的公益活动;或者利用寒暑假在家庭中开展国学知识的学习,观看《百家讲坛》等介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视节目和相关书籍,让学生“会讲一个美德故事、学习一个美德人物、写一篇国学学习笔记、做一件美德实践活动”。学校的传统文化诵读和社区、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形成了家长、社区居民和学生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风雨七载,一路行来,其中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我校全体师生会享受着诵读经典的快乐,再把孔孟故里国学美名扬。
(作者单位:济宁市实验初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