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构建与学术的桥梁 拉近与权威的距离
2020年4月,经《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编辑委员会审核同意,《测绘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JGGS)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
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其主要访问平台是中国知网)是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计委的大力支持下,由清华大学直接领导的一项知识工程。该工程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发起,于1995年正式立项,最初仅仅是发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迅速占领中国图书情报市场,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市场。1999年,CNKI实现网络化,中国期刊网开通,该项目由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联合立项。在这之后,CNKI工程不断拓展服务,建立了包括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年鉴、统计数据、图书、标准、专利等资源在内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Integrated Knowledge Resources Database)。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是由清华大学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和清华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是国家“十一五”重大网络出版工程《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雏形”是清华大学于1995年创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在1999年全文上网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学术、技术、政策指导、高等科普及教育类期刊为主,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截至2011年6月,收录国内学术期刊 7700多种,包括创刊至今出版的学术期刊4600余种,全文文献总量 3200 多万篇。
《测绘学报(英文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测绘学会、测绘出版社联合主办,测绘出版社编辑出版,是《测绘学报》中文版的姊妹刊,面向国内外发行,季刊。
2018年12月,《测绘学报(英文版)》创刊号正式出版,创刊号收录了龚健雅、杨元喜、魏子卿等多位院士及专家的高水平论文,内容涉及数字摄影测量与深度学习、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数字摄影测量、海洋大地测量基准与海洋导航技术等多个前沿研究领域,充分反映了我国近些年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科研成就。
《测绘学报(英文版)》过往期刊封面及目录
《测绘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JGGS)以龚健雅任主编,杨元喜、李建成、李志林、史文中任副主编。
龚健雅
龚健雅(1957—),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现任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1982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测量系,1992年获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丹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国务院第六届、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测绘学科组召集人。
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理论、方法、软件、标准以及几何遥感的研究。在地理信息理论和几何遥感基础研究中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提出了GIS中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和互操作模型,引领了面向对象GIS和面向服务GIS的发展;提出了遥感广义几何成像模型与精确处理方法,大幅提高了遥感影像几何定位精度;基于自创的理论与模型,自主研发了GIS基础软件与网络服务平台以及遥感地面处理系统,解决了国家重大需求。
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多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其中第一作者专著6部),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期刊论文300多篇、第一作者论文80多篇、SCI论文70多篇、EI论文180多篇),论著他引10000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Dolezal成就奖1项。
杨元喜(1956—),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研究员。1980年毕业于郑州测绘学院,1987年获该校大地测量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2年任郑州测绘学院教授,1995年美国德州大学空间中心访问学者,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德国波恩大学理论大地测量研究所洪堡研究学者,1998-2009年任西安测绘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研究员,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北京卫星导航中心研究员。现任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
先后主持完成了“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工程”和“全国天文大地网与空间网联合平差工程”;创建了“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和“自适应导航定位理论”;共完成学术专著2部,合著3部,发表论文29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被SCI收录30余篇,他引2000多篇次;“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等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地测量质量控制理论与应用”和“自适应导航定位理论与应用”、“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工程”、“大地测量数据融合理论与应用”、“大地测量一体化平台建设”等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1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地球科学奖”。
李建成(1964—),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现任武汉大学副校长。1983—1993年就读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先后获学士(1987年)、硕士(1990年)和博士(1993年)学位,1993年7月留校任教,并先后在美国、芬兰、德国做访问学者。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4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0年被评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首批科技领军人才。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光华科技工程奖(青年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何梁何利奖等荣誉。
长期致力于地球重力场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研制了我国自主的全球重力场模型,解决了区域精密数字高程基准确定的多项难题,形成了自主创新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学术兼职:《测绘学报》编委、《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编委和国际期刊《marine geodesy》副主编。
李志林(1960—),博士,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教授。2008年获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Gino Cassinis”奖,2004年获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Schwidefsky”奖章,2004年“数字地表模型的多维动态构模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年 “多维动态空间数据模型与方法”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基金。2009年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科学博士”荣誉称号,同时也是首位两度获得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特设卓越成就奖(科研)(2000年度及2005年度)的学者。
长期致力于空间数据多尺度建模与表达;遥感影像解译与信息提取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和空间信息理论与方法在高铁安全运营中的应用等研究。在国际上首次用实践与理论两种方法系统地揭示了数字地面模型精度与采样密度及地形坡度的关系,为多快省建立数字地面模型提供理论基础。在数字地图的多尺度表达方面,他曾于1992发表了国际公认的Li-Openshaw算法(线条综合算法)、1993首次发表了空间现象客观表达的“自然准则”。
史文中(1963—),博士,现为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系主任、讲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空间信息联合实验室主任。分别于1988年和1985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为武汉大学)获硕士和学士学位,于1994年在德国Osnabrueck大学获博士学位。2014 入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科技领军人才";2012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颁发 "王之卓奖";2011当选武汉大学杰出校友;2008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 (排名一);2007中国国务院颁发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排名一)、教育部颁发 "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三) ;2006中国教育部颁发 "长江学者 讲座教授";2006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颁发 "ESRI最佳科学论文奖" 第一名、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杰出青年基金(B类 )";2005中国测绘学会及国家测绘局颁发 "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一);2007香港理工大学颁发 "校长特设杰出成就奖"(2007年从1000多名教师中遴选三名)。
曾在德国、荷兰、澳大利亚以及一直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从事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不确定性机理与空间数据质量控制、基于卫星影像与LiDAR数据的分类、目标提取和变化检测、多维动态GIS数据建模与空间分析。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其中包括250余篇学术期刊文章(150余篇被SCI检索)。
《测绘学报(英文版)》刊载论文可在官网全文免费下载,此外,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亦对《测绘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JGGS)进行全文收录。
权威 | 专业 | 学术 | 前沿
微信投稿邮箱 | song_qi_fan@163.com
欢迎加入《测绘学报》作者QQ群:751717395
进群请备注:姓名+单位+稿件编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