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学?
首先,我们先简单说明一下,什么是国学?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是中华思想文化与学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电视国学的热播,随即也掀起了全民学国学,吟唐诗宋词的热潮,国学摇身一变,不再是晦涩难懂的古文化,而是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为什么要推动儿童读国学?这首先基于近百年来中国文化出现断层的深刻危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这就沦为万劫不复,永不翻身。”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不管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都在讲究“有用”或“无用”,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国学对你攫取利润、获得金钱的成功可能真的没什么用,但你在追求物质成功时,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你疲惫的身、焦灼不安的心,空洞冷漠的眼,物质的富有并不能填满你精神上的空虚,你的心灵深处少了一份幸福感。
所以,学习国学,并不是为了获得大把的财富,而是为了学习如何获得幸福的能力。
当然,除了能获得幸福的行为能力,国学更是一种寻求精神层面的东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教会我们勇攀高峰的精神和傲视古今的胸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至上的超脱精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劝诫我们要珍惜时间;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欲成大事就要经受磨练;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即使再微不足道,也要有宏伟的目标,远大的志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勇于实践才能获得真理。
人生的一切迷惘、失意、忧思、痛苦,或许你大多能在国学中找到解答。与古人穿越千年的精神交流,足以沉淀浮躁,让身心获得一丝宁静,获得前行的精神力量支持。
从古至今,虽然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幻莫测,但对理想的追求、对家乡的思念、对美好的盼望,始终如一。只要国学还在,我们与古人的精神链接就绝不会断裂。只要我们是中华儿女,就理所应当肩负起弘扬国学之宗的重任。
如何学国学?
国学并非远离生活,高高在上,它与生活处处相关,那我们如何学习国学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国学之所以和生活紧密联系,不外乎有以下三点:
一、国学是一种价值认同,而不单单是一种知识。
我们提出“孩子多大开始学国学”,往往指的是国学知识,从价值认同上来讲,当一个孩子出生家庭中,从小到大他都耳濡目染的在接受这种价值观。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他是不是应该自己吃饭了?
饭粒掉在桌上有没有捡起来吃了?
他是不是能够不剩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国学。
到三四岁摔破花瓶做错了事情,孩子会说对不起会用于承认错误吗?一个孩子能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这也是国学,不要以为国学就是背三字经和吟诵唐诗宋词。
行为上的国学能多早就多早,这是一种观念,是一个人的价值认同。
二、家长跟着孩子共同成长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共同成长更多显示在日常行为方面,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学国学,跟孩子与平等的身份交流分享不同的见解,不仅给了孩子答案,更给予了孩子话语权,让孩子可以解释,可以反过来教家长,这样的国学开始得早一点儿,它还是会让日子过得有趣的。
三、学习国学这件事儿不见得那么早就强调标准答案。
学校的教育体系是给大家标准答案,而家庭的教育体系是强调非标准答案,解决生活里的难题,有时候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跟孩子在家商量学习这件事儿,有民主的探讨气氛比标准答案重要得多。
于丹老师一直认为孩子的成长应始于父母之心,始于家庭。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学国学,不仅能让孩子学到丰富的知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指导他们的行为,如此,孩子便能真正地学好国学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