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夏天,北京大学考场里,笔墨飞扬,卷页翻动,每一位学子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战。然而,在这片沉静之中,偶尔传来一丝抽泣声,如微风拂过,悄然动人心弦。
众人不禁投去疑惑的目光,只见一位女孩,泪眼模糊,却满怀着激情地书写着。她就是叶曼,内心深处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情感,而此刻,她用文字倾诉着内心的悲喜交加。
作文题目仿佛触动了她心灵的最深处,唤起了对已故父亲的思念。泪水交织着字迹,在卷纸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这些泪滴,是对亲情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祈愿。
而当这份试卷最终落到了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的手中时,他并没有因为数学偏科而将其拒之门外。尽管有人提出了质疑,但他深知,一个人的价值绝不仅仅取决于学业成绩。叶曼在国文上的天赋和对生活的热爱,足以弥补数学上的不足。
进入北大后,叶曼展现出了非凡的学术天赋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尽管经济专业并非她的首选,但她依然凭借着对国学的热爱和执着,积极参与各种国学课程与讨论。
在著名学者们的授课下,叶曼的学识日渐丰富,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
与此同时,叶曼邂逅了自己未来的丈夫田宝岱,两人同样优秀的背景和志向使得他们迅速成为了知音。
在相互倾心的交往中,他们的感情日益加深,最终走到了一起,这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为叶曼的青春岁月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然而,夫妻俩随后的生活却充满了艰辛和挑战,随着丈夫田宝岱的职业发展,他们不得不频繁地迁徙至各地,开始了辛勤的驻外生活。
这段漫长的异国生活,让叶曼学会了适应和坚韧,也进一步丰富了她的人生阅历和见识。
真理探索的转折之路
在25年的驻外生活中,叶曼逐渐开始对人生的意义和生死的奥秘产生了思考,她接触了各种不同的宗教和哲学,却未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直到她重新回到中国,重新深入研读国学经典,她才开始逐渐接近心中的真理。
她深信国学能给予她答案,但她还是陷入了瓶颈之中,这时一位朋友的介绍成为了转机。
南怀瑾,当时备受尊敬的国学大师,成为了她的引路人,然而,初次相见时,叶曼却遭到了冷落,被误认为是为了婚姻问题而来。
直到南怀瑾得知她真正的困扰后,态度才有所改变,他给了她一本《楞严经》,并期待她有所收获后再来找他。虽然叶曼并非专精佛学,但在南怀瑾的指导下,她开始深入研究《楞严经》等佛学经典。
尽管叶曼在佛学方面并不精通,却因小时在羊肉馆的经历,对肉食有了心理阴影,从那以后就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吃素时光。
对佛学一度持消极态度的她,在得到《楞严经》后,努力钻研,并通过与南怀瑾的深度交流,接触了《心经》、《金刚经》等经典著作。
南怀瑾的“打禅七”消息让她迫不及待地前去,七天的深入讨论使她有了顿悟的感觉,告别南怀瑾后,她开始转变探究方向,专注于佛、道、儒三家的内涵,并时常赴台湾省与南怀瑾等大师交流。
然而,她也意识到了当下大学生对国学的陌生与不解,在她看来,这是一种可怕的事情,也许正是她将来的使命所在。
这一段心灵的转变,不仅为叶曼个人带来了心灵的解放,也为她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叶曼的追求并非止于学问,而是希望通过弘扬国学文化,让海外侨胞认识到自己的根源,于是,她在20世纪60年代在台湾省创立了“文贤学会”,并在70年代于洛杉矶成立了“文贤书院”。
这些举动旨在让海外华人通过学习国学,了解自己的身份来自大陆,传承着古老的文明。
随着1987年台湾省放开老兵回国探亲的限制,叶曼再度踏上中华大地。在国外长期宣扬国学的缘故下,她早已结识了许多国内知名学者。回到北京后不久,她便被邀请前往云居寺探讨国学。
对叶曼而言,云居寺代表着自己的记忆,然而,她却不曾想到,寺庙已经经历了战火的摧残,变得破败不堪,面对残破的景象,叶曼泪如泉涌,决心要重建云居寺。
回到台湾省后,叶曼借助自己的人脉走访富户权贵,向他们演讲并筹款。在她的努力下,成功筹集到32万美元的善款,其中30万美元用于重建云居寺,成为现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剩下的善款则被用于建设希望小学,她发现,虽然大陆已迎来新生,但依然满目疮痍,因此,叶曼不断将劳动所得和其他善款汇回国内,先后在云南、贵州等地建立了13所小学。
2007年,叶曼再次踏上北大的讲台,她的声音平和而坚定,她告诉在座的学子们,尽管她可能无法亲眼见证中国的强大崛起,但她深信,只要给中国一点时间,必将崛起。
她没有对自己无法亲历这一天感到遗憾,因为她深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将永远流传。
在那个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演讲中,叶曼不仅向年轻的学子们传递了信念,更强调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她指出,虽然西方在科技上领先了数百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处于劣势,相反,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文化遗产,并以新的思想、新的语言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明,传递属于中国的独特思想和声音。
十年过去了,到了2017年,叶曼老师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103岁,没有疾病,没有灾难,只有平静和安详。
在之前的节目中,她曾提到过自己可以活到103岁,就真的活到了103岁。
然而,她在世时播下的火种却仍在逐步燃烧,她的言论和思想在年轻一代中扎根发芽,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和指引。
叶曼老师虽已离去,但她的精神永远留存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为中华文明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国学事业,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结语:
叶曼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无论遭遇何种困境,我们都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世界,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如今的中国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叶曼老师的预言依然成真。
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呼唤,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资料:“读书会让你不知老之将至”——国学大师叶曼的长寿经 - 中国知网 (cnki.net)
叶曼:我吃素已有90余年 - 中国知网 (cnki.net)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