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鼓励我县广大师生广泛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由大通县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开展的“诵国学经典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案例及征文评选活动已圆满结束。本次活动共评出优秀教师作品50份、学生作品75份,部分优秀作品将通过“大通教育”公众号陆续推送。
乘国学一舸 品文化之美
——大通二中高一学生诵国学经典有感
王方文
春光映繁花,弥漫一缕芳香;秋月伴梧桐,摇曳一树落寞;无边细雨诉说游子的惆怅;部部国学经典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每当我翻阅那些泛黄发皱的纸页,便能品读这一方国学经典中隽永博大的灿烂文化。
乘《论语》一舸,养浩然之气
乘着《论语》一舸,我仿佛变成了孔圣人门下的一名学子,听孔老师的教诲,如林间清风般拂醒人的善念,似山涧泉水般不断滋润心田。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这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这其中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地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
《论语》中不断提及“君子”,启示我们注重个人德操修养,养一身浩然气,成一生大事业。凡君子,皆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及傲视万物的气魄。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君子不能不坚强刚毅,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不能只对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还很远,责任还很重。“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将仁义作为原则,一直向前,不论路途多么艰难,没有丝毫退缩。凡君子,皆先行后言,礼出必行。《论语》让我懂得了自己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读圣贤书,必要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有君子一样的笃行之志向,更要有君子一样不畏艰难的坚毅勇敢,唯有如此,新青年才能以披荆斩棘的气魄,矢志不渝的坚定步伐,肩负国家使命奔跑于祖国伟大复兴的路上。
乘诗词一舸,品文化之美
乘着诗词一舸,我来到如梦如幻的唐宋:晚风吹开盛唐的帘幕,“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的繁荣景象跃然眼前;画面流转,我与王安石共享“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傲然。乘着诗词一舸,我感受着百景更替、四季更迭,日登庐山,紫烟氤氲万丈川;漫步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行至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由此领略别样秋色。“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犹见祖国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疫情期间不分国界的守望相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中阿两国人民热爱和平、团结合作的典范......春花秋月、雕梁画栋、山川流云,诗词歌赋同样承载着国学文化的旖旎风情。
乘《大学》一舸,修明德之心
乘着《大学》一舸,书中对德行的阐释,引领我走向人生的至境。书中的文字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我对文章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的“明明德”感触最深。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时就引用了这句话,习总书记认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明明德”这句话启示我无论如何,从自己做起,淡泊明志,洁身自好,静心修身,提高素养,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明明德”的根本在于像张桂梅那样即使身患数病,却依然于穷山僻壤之中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像樊锦诗那样即使满头白发,却依然于茫茫大漠之中为构建“数字敦煌”坚守初心。而作为吾辈之青年更要不负青春,不负韶华,追光而行,以实际行动为伟大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撑一支长篙,乘国学一舸,感受文化之璀璨。那经典史册,见证了几多历史的变故;那国学长河,浓缩了几多历史的文明。儒家孔孟,经典数部;大师梁纪,国学数千。国学经典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引领着我,不断踏上更高的人生阶梯。
作者简介:
王方文,大通二中高一(1)班学生,他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曾多次获得大通县、西宁市、青海省及全国棋类比赛第一名,并获全国青海赛区青少年“棋王”称号,在2017年青海省棋类锦标赛中获得青少年组象棋冠军,2019年以青海省五子棋锦标赛第一名的身份代表青海省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五子棋的比赛,并被评为全国“优秀运动员”,成为国家级业余二级棋士。2020年在西宁市及大通县魔方速拧、搭建机器人大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2020年8月在三天内完成360公里自行车环青海湖挑战赛。2023年获得西宁市“青春与法治”主题征文大赛优秀奖。
监制 | 史万明
审核 | 冶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