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深刻体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之中。
5月12日,“孝德传承 浸润人生”——魁星书院国学和孝德文化课堂在灯湖书屋举行,现场30多组亲子家庭、近7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在李华丽老师的带领下,一起穿越时光,探寻中华孝文化之美,传承千年美德之魂。
欢迎收看活动精彩花絮~
碧波荡漾、绿树成荫,灯湖书屋位于岗公园-南海活水公园内,这里环境优美、清新宜人,是魁星书院的重要讲学点之一。课堂开始前,不少学生和家长在附近欣赏美景。一处远离喧嚣的文化之地,一场中华孝德传承之旅,为这个母亲节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开放……”悠扬的旋律响起,孩子们纷纷张开小嘴,用悦耳的嗓音随之合唱。课堂伊始,李华丽老师以歌曲《萱草花》带出今日的主题——母亲节,同学们温暖动听的歌声更是传递出了浓浓的感恩之情。
歌声结束,借着情感的余韵,李老师鼓励同学们对母亲说出自己的爱。坐在第一排的小女孩,勇敢地举起手,向坐在身边的妈妈说:“妈妈你辛苦了,我爱你!”真挚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并为其献出热烈的掌声。
在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长河中,对母爱的传颂一直源远流长。很多人都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其实这是起源于西方的,而中国也有着自己的母亲节。课堂中,李老师为大家讲述了“中华母亲节”的由来与典故。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耳熟能详的三字经,描述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这两段流传千年的故事。孟母,是古代“母教第一人”,至今仍被传为教育子女的典范。“中华母亲节”便设立在孟母生孟子之日,即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而开场歌曲中的萱草花,则是中国的母亲花。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在家周围种上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游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随后,李老师通过一则《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中的视频,和现场的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互动。她介绍了习总书记和母亲齐心的故事,从小家到大家,从小爱到大爱,点点滴滴都是“孝与爱”的显现。
孝德,也是南海四大核心价值观之一,传承与弘扬孝文化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你认为最大的孝是什么?”同学们踊跃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让妈妈操心”、“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好好学习”等等,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里,小朋友们更加理解了“孝”的含义和在生活当中的展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学生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齐声朗诵着《孝经》的节选,课堂也逐渐走向尾声。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现场的孩子们都非常积极,纷纷上台向爸爸妈妈表示谢意。有人希望妈妈永远年轻,有人祝妈妈一切顺利,也有人表示想替父母分担一些事情……现场的氛围一片温馨,令人感动。
本次文化课堂让大家对于孝道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懂得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孝老爱亲”。愿我们常怀感恩之心,以诗书立业、孝悌做人,成就更好的自己!
感谢参与活动的每一位学生和家长!欢迎持续关注“佛山魁星书院”公众号,了解更多文翰课堂和书院活动资讯哦~
· END ·
文明南海微信编辑小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