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小学生学国学渐成风潮 评:学国学不可急功近利

小学生学国学渐成风潮 评:学国学不可急功近利

小学生学国学渐成风潮 评:学国学不可急功近利小学生学国学、读经近年来渐成风潮,不过对于这一风潮的评价,却各有不同。本报采访著名学者、南开大学教授孙立群,他表示,让小学生乃至中学生接触一些传统文化,这本无可非

国学需要的是积淀和熏陶,不能人为地定下什么目标、指标,急功近利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国学

暑假来临,各种和小学生相关的国学活动,如国学夏令营、国学比赛、诵经等也蜂拥而起,吸引了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兴趣。

小学生学国学、读经近年来渐成风潮,不过对于这一风潮的评价,却各有不同。本报采访著名学者、南开大学教授孙立群,他表示,让小学生乃至中学生接触一些传统文化,这本无可非议,也不无益处,不过对于传统文化,不能盲信,甚至是迷信,不应盲目地认为传统文化是济世的良方、教育的良药。而是要加以分析,培养学生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吸收真正有益于现代社会的知识。

经典诵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韩非子》

【传统文化不是万能灵药】

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各种少儿读经、学国学的活动长盛不衰,教小学生行古礼、读古书渐成风潮,但这股传统热也引来不少争论。

孙立群说:“学界对于国学的定义,它的内涵和外延至今争议仍旧颇大。不过在社会上,这几年国学大行其道。严格说来,国学的定义并不清晰,所以现在流行的其实是指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当然有必要重视,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源头。但同时,它也有自身的问题。”

今天重提传统文化,究竟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孙立群说:“传统文化对于当下已经时过境迁了。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业时代、专制社会基础上的,根子上都是为了维护等级制度和王权统治,仔细读诸子著作就会发现,它们和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味道。比如儒家,言必称三代,是说一种往后看的态度,法家稍好一点,‘不师古,不法先王’,最起码在历史观上是往前看的,但仍旧是维护等级制度的。”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传统文化一无可取,孙立群说:“比如对于个人修养上的熏陶,为人处世上的培养等。所以,站在现在的角度去分析鉴别,统和成一个有益于今天的东西,这是有好处的。但是却不能把传统文化当作万能的灵药。”

【面向未来还是过去

学生读经、学传统文化,培养的是兴趣,本是好事,不过也应该从现代环境的角度考虑,而不是要回复到过去。

孙立群说:“小学生读经,也曾引起过很大的争论,是全盘读还是删节读等,其实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生活在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自然是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应该放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下,因此不管是读原文还是读删节的,都应该对他们加以引导,哪些是当时特有的,哪些是对今天仍旧有用的。至于说按照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模式,让他们背多少书、行什么礼,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

然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并非易事。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就有无数的学者研究这个领域,也因此产生无数著作。对此,孙立群说:“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毕竟是有隔膜的,比如诸子,大多都是一两千年前的著作,时代变了,社会在发展,想要完全融合不大可能。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现代精神,然后让他们能够以现代眼光看待传统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把传统文化照搬出来,从不盲信过去一定胜过现代。这是不对的,面向未来才是应有的态度,人类文明也总是向前发展的,而不是向后。”

【学国学不可急功近利】

国学风潮之下,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各种国学班、读经班,赞同者认为此举对普及传统文化有益,反对者则认为不过是和奥数班、兴趣班之类并无不同。

孙立群说:“家长希望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可以理解。对孩子来说,读一些古籍也可能会因此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也是好事。但需要注意的是,学传统文化需要的是积淀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功夫,不可急功近利,不能人为地定下什么目标、指标,一个假期必须背会多少古书,要达到什么程度,这些并无益处,对孩子反而压力太大,没什么效果,甚至起逆反心理。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传承了几千年,又何必急在一时。”

学国学是好事,却不能把好事变成坏事。孙立群说:“对于孩子的教育,基本的是现代精神的培养。此外课外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兴趣,学传统文化可能会激发孩子对历史、对文化的兴趣。所以说,建立兴趣才是根本,倘若能够在传统文化中领悟到一些优秀的部分,和现代教育形成互补,自然更好,但这应该是学生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别把宝压到国学身上】

然而,当今社会兴起创办的国学班、国学夏令营等,以各种名目招徕学生,参加的学生和家长们往往也寄以厚望,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国学本身,是否都太过沉重了?

孙立群说:“迷信国学的人,肯定是有的,也曾经有过这方面的争议。在学界来说,国学的界定本身尚未定论。而我个人的理解是,传统文化本身产生于农业时代王权统治的环境之下,如果说对今天的社会有什么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无疑是一个伪命题,传统文化绝无这种指导意义,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一个现代化的社会,自由民主的时代,它和农业社会、王权时代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学习借鉴其中对今天有益的部分,没有问题,但绝不能提高对它的评价,传统文化的那一套价值观,在今天早就过时了。即便是说当今社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现象发生,那也应该用现代思想来培养和重建,把宝压到国学身上,国学承受不了。”

对于学生来说存在同样的问题,孙立群说:“学生学国学,本来应该是吸取传统文化对今天有益的部分,甚至是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不是要学生去信奉传统的那一套价值观,把学生变成那个时代的人,这既不可能,也绝无好处。”

上一篇: 他是章太炎的老师,最早提出废除中医的观点
下一篇: 披传统文化“马甲” 传授占卜算卦圈钱——网上“国学培训”鱼龙混杂贻害甚多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