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西周时王都的小学和大学

西周时王都的小学和大学

西周时王都的小学和大学夏代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只有奴隶主贵族中的少数文化人能掌握文字,接受教育的只是少数贵族的子弟。夏代的学校,主要分为“序”和“校”。 “序”是教射的场所

夏代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只有奴隶贵族中的少数文化人能掌握文字,接受教育的只是少数贵族的子弟。夏代的学校,主要分为“序”和“校”。 “序”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成为议政、祭祀、养老的场所,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弟的场所。 “校”原是指用木材围成的围栏,是养马驯马的地方,后来利用这宽广的场所来进行军事训练,成为习武的场所。“序”和“校”是两种面向不同对象层次的教育机构。前者设置于国都,面向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教育;后者分布于乡里,面向平民甚至奴隶进行教育。

国学教育培养孩子什么_教育国学_国学教育的意义及好处

商的农业耕作技术,织麻、制陶、制铜等手工业技术都较夏代有明显提高,是奴隶制文明得到发展迅猛的一个朝代。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精神生活和文化教育的的进一步发展。

商代已有了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商代已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划分了不同的教育阶段。教育内容上比夏代更丰富了,有思想政治、礼乐教育、军事教育(主要练习射、御技术)、书数教育等,六艺”教育(“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商代已基本成形。

国学教育的意义及好处_教育国学_国学教育培养孩子什么

西周(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已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了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学校。西周的学校设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设在都城内的学校称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学校总称乡学。

(一)国学

国学主要是为贵族奴隶主子弟设立的。贵族奴隶主子弟男童到了一定年岁后就要进入国学学习,在正式学校之前一般都要接受相当严格和规范的家庭教育。无论是天子的国学,还是诸侯国学,都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礼记·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这里指明了设学的地点,小学在“公宫南之左”,设在王公贵族集中居住的都城内,为儿童入学提供方便。而大学的入学对象已基本是成人,他们可以就远求学,所以大学设立在郊区。

天子的大学和诸侯的大学不仅名称不同,主要是存在着规模大小和等级高低的差别。天子的国学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复杂,四面环水,总称为辟雍。诸侯王都所设的大学建制比较简单,一面临水,称为泮宫。

(二)乡学

乡学是指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内的学校,入学对象主要是下级奴隶主和平民的子弟。乡学由管理民政的司徒负责总的领导,其教育内容有明确规定,即所谓的“乡三物”:“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三)考试

《学记》记载西周大学分别在第一、三、五、七、九学年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德行和道艺两方面,七年告一段落,称之为“小成”。第九年时经过考核,德行和道艺都达到要求,结束学业,称之为“大成”。

对于合格的学生,可以分派官职,奖励爵位和俸禄。对于不合格的学生(特别是德行上不合格的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劝诫程序后,仍不改悔的,则流放远方,永远不再使用。乡学中也有成套考核制度,通过考核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国学中的大学学习。

三.“六艺”教育

“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的方面:

一)礼乐

礼乐发源于原始社会宗教活动中的仪式(礼)和音乐歌舞(乐)。

周礼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礼的教育通过礼制来标明尊卑上下的等级关系,强化宗法制度和君臣等级制度,有效地维护奴隶社会秩序。

国学教育的意义及好处_教育国学_国学教育培养孩子什么

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当时乐的 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包含了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

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二)射御

周立国之后极重视武力建设,反映在教育上是加强射、御。

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西周时期以车战为主,常以拥有战车的多少来衡量一国武力的大小。车甲士都是奴隶主阶级,步兵则属平民甚至奴隶。因此射、御是当时主要的军事技术。

国学教育的意义及好处_国学教育培养孩子什么_教育国学

(三)书数

“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汉字发展到西周,已经相当成熟。数在西周并不单指算法,还包括历法等与数字计算有关的知识。我国古代的计算方法是在筹算的基础上发展了珠算。筹算在西周末年或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也可能是西周学校的教学内容。数还包括历法,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序排列成六十“甲子”,用以计年。这些知识都属于数的教学内容。

(四)总结

“六艺”教育经历了由夏、商到西周的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是中国教育长期发展的产物, “六艺”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六艺”教育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 “湘”约平江,这场国学教育文化盛宴有“韵味”
下一篇: 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国-新西兰学前教育研讨会的通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