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仲联
钱仲联(1908—2003),原名萼孙,号梦苕,苏州常熟虞山镇人,著名诗人、词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国学大师,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先生1926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馆,先后任教于大夏大学、无锡国学专修馆、南京中央大学、南京师范学院、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苏州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钱仲联先生被评聘为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2年马亚中教授陪侍钱仲联先生游览虞山
摄于剑门
五月中旬,大苏采访了苏州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马亚中教授(博导)。马亚中教授是钱老的入室高徒,师从钱老完成了3年硕士和3年博士生的课程和学业。马教授在回忆中深情地谈到,钱老是一个富有情感,宽大为怀,平易近人的长者。他治学极其严谨,指导学生也极其严格,一丝不苟。他上课几乎纯用常熟方言,且语速极快,语调随感情而抑扬起伏。兴奋起来,还会拿几首诗文来吟唱,他虽为学生讲明清诗文,却常常广证博引,涉及整个传统文化领域。钱老授课从不用讲稿,也不开中药店,而是神思飞扬,纵横开合,挥洒自如,左右逢源。高兴时手舞足蹈,謦欬横飞,吟哦之声不绝,学生总是听得如痴如醉。熟悉钱老的人几乎无不惊叹他的博学强识。由钱老主编的《清诗纪事》于1995年12月荣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一、破格评聘为全国首批博导
国家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后, 钱老被国务院破格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当年钱仲联教授申报的只是硕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时,申报的博导候选人大多数未通过,于是决定从硕导申报人中寻找,钱老突出的学术成就被评委们一致认可。评委专家中有钱钟书先生,钱钟书先生对于钱老的成就素来十分佩服,同时也一直关注着钱老。五十年代,钱老完成了《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初稿,当时在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工作的钱钟书为他写了评论,发表于《文学研究》,这对于正处于低谷期的钱老是莫大的肯定和支持。在评审会上,钱钟书先生提出,“钱仲联教授只申报硕导,我们这些人可是没有资格申报博导的啊!如果钱仲联先生只带硕士生,那么,我也只能带硕士生。”钱钟书先生一言九鼎,而苏大也由此在众多普通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首批博士点的大学,此段故事成为一时佳话。也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古代文学第一个博士点,苏州大学才有了发展研究生学位教育的突破口,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为苏州大学文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校声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二、与范曾先生的交往轶事
在谈及钱老与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范曾的关系时,不得不提及钱老对于明清诗文深入的研究。钱老创办了明清诗文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主任。也正是因为钱老的关注,学术界才开始重视研究明清诗文,钱老也因此被誉为“清诗功臣”。范曾的曾祖——范当世,是清末著名文学家、诗文名家,是桐城派后期作家,同时也是同光体诗人的重要代表。钱老非常重视对范当世的研究,钱老在《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中以“天雄星豹子头林冲”属之,并认为同光体是由桐城师派变化而来的。后来,范当世的后人范曾想要整理范氏家族诗集,于是向钱老请教,因而与钱老成为忘年交。钱老曾在《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序》中对范氏诗文世家给予了高度赞许:“清代惜抱大桐城古文之派,以迄今日,厥传未绝,以言诗歌则南通范氏,其世执吟坛牛耳者哉”、“南通范氏既高居诗界昆仑之巅,其一家之述业撰则,又不止于诗也。”2003年,钱老驾鹤西去,范曾派他的学生手捧他亲笔撰写的挽联赶来吊唁,挽联的上联是:“五百载必有王者兴,溯遗山以还,诗雄当推范伯子”,下联是:“九六龄进陪古人去,怀北江而后,论哲莫过钱仲联”。
三、家学渊源
钱仲联先生祖父钱振伦为道光十八年进士,榜名钱福元。后来成为清王朝柱石的曾国藩,也在这一科成为进士,但只是在三甲(钱振伦为二甲),“赐同进士出身”。道光二十四年,钱振伦充四川乡试正考官,而他的副手,即副主考,正是曾国藩。钱振伦的诗词作品对钱仲联先生的童年学习带来很大影响,钱老曾提到“我家是中产者,并不富裕,而祖父母遗下的楹书却堆满一楼,加以父亲从日本带回的日文书籍,新旧都有。父亲却不教我读日文,偏要我读祖父的书,把祖父的著作稿本叫我抄,作为课余时间的作业。日写两三页,抄完一部又一部。在这过程中,对古奥艰深难认的旧体诗由不懂到渐懂,由略知一二到广泛深入的掌握,由动手试写到写得像个样子。”
此外,不得不提到常熟翁氏家族,钱老祖母翁端恩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人物——翁同龢的二姊。翁同龢,光绪帝师,咸丰六年状元,历官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钱老对翁家的感情非常深厚,其诗词中有关翁同龢等的作品很多。1991年,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于綵衣堂翁氏故居设翁同龢纪念馆,钱老为撰一联:“一代完人,风烟乔木长留,忧国当初,谣诼到蛾眉,零雨东归龙阙变;九州硕望,日月新天临照,升堂此际,精灵通肸蚃,大云西仰鸽峰高。”
钱老在他的九十五年生涯中,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这个将近百年的历史,也正是中国由近代到现代,由旧学到新学的转型时期。钱老这一代知识分子,是在中国社会大变动、学术大转型的历史中沉浮的,他们的学术生涯始终缠绕着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而他们自小打下的深厚的国学文化根基令当代学子们实难望其项背,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钱仲联书法墨迹
素材来源:马亚中教授访谈笔录,《诗学霸才钱仲联》(赵杏根 著)
策划: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