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通市中考模拟适应性试卷(B卷)语文试题考生在答题前清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核对答题纸上的条形码姓名、考试号。3.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无效。如需改动,清用橡皮擦干净后,再书写其它答案。4.请直接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活动一:辑录“文化”诗文(2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5分)文化是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的juěqǐ,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文化不绝,民族就不灭。在这个意义上,传承、hóngyáng我们的文化A可以说是我们民族复兴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江海大地,诵读经典B(蔚然成风、风起云涌)。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时代正在悄然来临!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分)A处的标点符号是▲°(1)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处。(1分)B处的词语是▲。(2)请提取画横线句的主干部分。(1分)▲.4.江海中学围绕“文化自信,魅力江海”的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分享文化带来的诗意与美。
请你参与。(5分)(1)小江拟了一副对联,请小海帮他完善对联()(2分)上联:①,如歌岁月如歌趣;下联:墨香扑鼻,②似水流A.①书声萦耳②似水流年B.①书声绕梁②似水流年C.①书声萦耳②似水年华D.①书声绕梁②似水年华(2)小海准备就“青少年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发言,他想要选右图作为发言稿插图,请结合图片内容简述理由。(3分)▲▲▲5.整本书阅读。(6分)(1)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可以用什么颜色为他们设色呢?请帮助小江选择一位,结合小贴士和名著内容说明理由。(3分)A.阿长B.祥子C.沈琼枝D.尼摩船长(2)小海准备就“青少年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发言,他想要选右图作为发言稿插图,请结合图片内容简述理由。((2)小海准备就“青少年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发言,他想要选右图作为发言稿插图,请结合图片内容简述理由。(3分)5.整本书阅读。(6分)(1)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可以用什么颜色为他们设色呢?请帮助小江选择一位,结合小贴士和名著内容说明理由。(3分)A.阿长B.祥子C.沈琼枝D.尼摩船长小贴士: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寓意。红色代表热情、温暖;棕色代表健壮、耐劳;紫色代表优雅、高贵;绿色代表平静、安逸、青春;蓝色代表沉静、理智、诚实;白色代表纯洁、朴素;灰色代表忧郁、消极;黑色代表崇高、坚实、严肃。
小江选(▲)▲▲▲(2)请帮助小海从下面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名著内容,谈谈小海将从中汲取到怎样的精神养分。(3分)A.《红星照耀中国》B.《艾青诗选》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简-爱》小海选(▲),▲▲▲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诗文中有家国情怀:“了却君王天下事,(1)”是辛弃疾忠君报国的雄心壮志;"(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推己及人的博大胸(3),英雄末路当磨折",是巾帼不让须眉,女子也有保家卫国的志向与战胜苦难的勇气。诗文中有人间挚爱:“(4)春蚕到死丝方尽,"是李商隐至死不渝的深情;“我寄愁心与明月,(5)"是李白绵延无尽的牵挂;“乡书何处达?(6)"是王湾传达一片真切的乡情。诗文中有深刻哲思:《陋室铭》中,刘禹锡高歌“(7),",直抒因品德高尚而陋室不陋的情怀,引人深思;《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8),'告诫我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迷惑,要放眼长远才能履险如夷。活动二:寻找“文化”身影(2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7分)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备守致道①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闺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机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②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③。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注]①及道,史正志,字致道,曾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官留守。辛弃疾时任建康(今南京)通判,此时他南归已七个年头,而抗金复国事业却毫无进展,他还遭到朝中议和派的排挤打击。安石,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③泪落哀筝曲,晋孝武帝末年,谢安位高遭忌。请简述首句中“闲”字的表达效果。(3分)▲▲▲8.词人是如何借景抒情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8分)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铃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大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崛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史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发郡中豪杰(▲)(2)薄内地(▲)(3)在燕凡三年(▲)(4)安事二姓(▲)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史卒曰:“吾事毕矣。”▲▲▲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人劝阻,仍然入卫京师?(4分)▲▲▲1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天祥是个怎样的人?▲▲▲活动三:回首“文化”活动(13分)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完成14〜17题。【材料一】志愿服务播撇了凡人善举的种子,它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让志愿精神成为时代新风。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志愿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君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华民族有着助人为乐的优秀文化传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温暖着、激励着每个人。近年来,随着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工作的持续全面深入推进,我国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志愿者队伍成长迅速。志愿服务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在新冠疫情防控一线,在地震、泥石流、山火等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在扶弱助残、教育文化、科技卫生、法律援助、应急救助等领域,广大志愿者和志愿者服务组织积极投身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百姓民生,融入社会治理;在冬奥会等各项体育运动和文艺活动的台前幕后,志愿者热情参与、真情奉献,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动机调查表参与动机完成父母、学校的要求获得他人认可享受志愿快乐结交新朋友其他比例14%28%42%5%(某集团学校调查表)【材料三】雷锋非凡的人格、不懈的奋斗,铸就了雷锋精神。“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日记里的一字一句,他“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信仰,转化成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他立志“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在服务人民、助人为乐中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他甘当“一颗最小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从“雷锋式好战士”刘英俊到“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从坚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张黎明到矢志不渝传承雷锋耕神的郭明义;从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的扶贫干部,到疫情防控一线的千千万万志愿者……一个个鲜活形象,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近年来,“当代雷锋”"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等在人们身边大量涌现,雷锋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引领越来越多的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无数人学习雷锋好榜样,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厚道德滋养。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只要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材料一中以“中国名片”为喻,更通俗地论证了志愿者服务给中国带来的新影响。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一定的精神动力。志愿者服务就是“雷锋精神,人人可学”的具体表现。15.根据材料二,请你写出两条调查结论.(4分)▲▲▲16.请结合材料•和材料三,分析材料二深圳志愿者队伍门益壮大的原因,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启示(6分)▲▲▲活动四:探寻“文化"印记(21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8〜21题。青石板路李汉荣没有一条路能把我们领回到过去,但是青石板路能。青石板路,它就是过去,你站在上面,就是站在过去的时光里面。
它青灰色的皮肤上,烙满了各种痕迹。低下头来——如果你是个喜欢凝视的人,你一定要低下头来,在时间面前,你只有低下头,才能看见时间的秘密。古老的青灰色石板、它多古老呢?据说它是宋朝的一段路面,够老了吧。现在,你和古老面对面,你和时光面对面,你看见多少细节,都藏在时光的容颜里。你看见牛蹄踩下去的凹痕,你看见宋朝的牛、明朝的牛、清朝的牛、民国的牛,嚼着一样的青草,迈着相似的牛步。它们一生重复着上山下山的路,几乎每一天都要经过这段青石板路,它们或许也喜欢这段路吧、因为它们发现:这段路不陡,也不泥泞,这段路上没有追赶和靴子,这段路不需要它们负重拉犁,青石板上不种植什么,青石板上只需要放松行走,于是它们全都放松下来,也放慢下来。这时,你会从这散漫的蹄痕里,看见那散漫的黄昏、散漫的牛、散漫的夕阳、散漫的古代生活。你会从众多牛蹄痕之间,看见少许马的蹄痕。那是哪个朝代,这里出过一个进士,他成了朝廷的官人,但是他不习惯匍匐在一堆帽子和官衔里,他想念那被轿子和文牍隔离了的亲爱的南山,他想念月夜里的田园,想念故乡的青石板。他早早地托病辞官,带回很多书,骑回一匹马,马背驮着那个朝代的明月清风和琴棋书画。他回乡办学收徒,授业传道,闲时就骑马漫游,踏雪访梅,寄情山水。
你看见那深深浅浅的蹄痕了吗?一匹马行走在一群牛中间,诗书行走在青草中间,儒雅行走在质朴中间,马粪和牛粪都成了庄稼的肥料,马蹄和牛蹄都成了岁月的回声。后来,这里一直延续着办学、读书、吟诗的儒风,是否与那匹马、与马背上的那个人有关呢?你无法考证,但当你低下头来,你看见了马蹄,你听见了在那些霜晨月夜里,马蹄敲出清寂的声音。那个年代远去了,但留下了马蹄,马蹄曾经为一首田园诗押韵,为一个村庄的记忆抑韵。你还会看见什么呢?你不愿从历史的磁场里迅速抽身,你愿长时间逗留在时光长久逗留过的地方。这时,你看见密集的鞋的印子.布鞋、草鞋、棉芋圭、单会、绣花鞋、大鞋、小鞋、宽鞋、瘦帝一教不清的拄子们走过去、声音踩着声音走过去,鞋底贴着孕圭底走过去。.是的,是我底,青石板把每一双走过去的鞋底看得最清楚,牡面是属于人看的,能底是属于路看的,看鞋底,这是路的职业。青石板看清了,也记住了每一双会底,记住了每一个年代的会底,不管是民间的样式,还是官家的样式,不管是细针密线,还是粗针疏线,不管走得慢,还是走得急,不管鞋印是深是浅,不管鞋们有着怎样的寇面,不管鞋们的目的地是什么,青石板记住了,所有的牡底上都有母亲的针脚、都有母亲的手纹。世世代代的装走过去了,母亲们的针脚和手纹,
反复抚摸着青石板,那其实是母亲们的手在反复抚摸。青石板就在母亲们的抚摸里、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衰老,它一直保持着它的青灰色,那最初的青春容颜。青石板保持着它千百年前的样子,甚至保持着它千万年前的样子——在它没有下山之前、它见过女炳补天,那时候,它是青石山上的青石头,它青灰的眸子映照了女朔的身影;它下山之后,成为一段青石板路,虽然地处偏僻,但是无论显赫的王朝或迷乱的年月,都必须经过这段路才能把那个年代走完,把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走完。青石板是录音的光盘,如实录下了时光的足音和生活的口音,可惜我们还没有破译的技术,史由于我们的耳朵里灌进了太多现代的水泥,我们习惯了噪音的轰炸和谎言的诱拐,我们失去了微妙真切的听力,我们已经听不见时光深处的声音,听不见任何深沉的声音。此时,我执意从密集的高速路网里逃出,从高速的央击里、从机械的追赶和围困里逃出,撤退到这段青石板路上,彳放退到这段古老的缓慢里。我缓慢地走着,有时就蹲下来,低下头,与时光面对面,凝视、聆听,感到天长地久的岁月,踏踏而来。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这时,你看见密集的牲的印子,季琶、芋卷、槿卷、平移、坊枝巷、太牲、.、性、宽驻、瘦牲——数不清的批子们走过去,声音踩着声音走过去,拙底贴着鞋底走过去。
"句中的加点词,能否改成“各种各样的鞋子”?为什么?▲▲▲赏析下列句子。(3分)“在它没有下山之前,它见过女娟补天,那时候,它是青石山上的青石头,它青灰的眸子映照了女朔的身影。"▲▲▲有人认为文章写的是“青石板路”可第⑤段中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刻画一位进士形象,这明显多余,应该删去。你认为呢?为什么?(5分)▲▲▲作者凝视青石板路,引发了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阐述。(6分)▲▲▲活动五:书写“文化”感悟(65分,其中书写5分)写作。请以《走进》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语文B卷第页,共2页2024中考模拟适应性试卷(B卷)语文参考答案1.崛起;弘扬2.,或逗号3.(1)蔚然成风(2)时代来临4.(1)C(2)示例:这幅漫画以一本写着“文化自信”的书为主要构图元素,书的下面分别是男女老少几类不同人群的脚,代表着所有人,书的内页有一张纸条,写有“文化强国”四个字。这幅图符合本次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主题,构图巧妙简洁,易于让大家理解。
5.(1)示例1:选红色为阿长赋彩。红色代表热情、温暖,阿长是我的保姆,她关心我的生活,她不识字,却记着我想要《山海经》,又千辛万苦为我买来,深深地感动了我。她是热情的,让我感受到了温暖。示例2:选棕色为祥子赋彩。棕色代表健壮耐劳,祥子刚进城的时候,身体健壮,拉车拉得好,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吃苦耐劳,省吃俭用,特别是在烈日和暴雨中拉车的细节,更是表现祥子吃苦耐劳。(2)示例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通过保尔·柯察金这一人物形象,展现了无产阶级英雄的光辉事迹。保尔在革命斗争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即使身体遭受严重摧残,也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他的人生哲学——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深深地影响了我。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明白了只有不断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种精神力量,成为了我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强大支撑,激励我不断前行。示例2:《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感受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英勇奋斗,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滋养和启迪。6.赢得生前身后名;安得广厦千万间;俗子胸襟谁识我;蜡炬成灰泪始干;随君直到夜郎西;归雁洛阳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欢喜7.“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他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8.①上片写登临所见,夕阳斜照,鸟儿回巢,乔木落叶,孤零零的小船漂泊,笛声悲戚,词人借这些景物渲染了悲凉、伤感的氛围,表达了词人的感慨:作为六朝古都的建康徒留空名,弥漫着败亡的气息。②下片最后两句写早晨江上便狂风怒号,卷起的巨浪似要翻倒房屋,不仅写出了江上波涛的险恶,也暗示了词人对时局险恶的优虑。9.上/知/天祥终不屈也10.征发;逼近;总共;侍奉11.国家危急,但却无人应召;以身报国希望能感召忠诚义士12.(1)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2)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13.①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②文天祥忠君爱国。
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降。③文天祥守节不屈。兵败后,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14.C15.示例:①深圳志愿者人数多年来持续上升,2021年上升幅度最大。②该校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是享受志愿快乐的比例最高。16.①政府高度重视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志愿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华民族有着助人为乐的优秀文化传统;③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启示略。17.①马蹄痕②散漫的古代生活③母亲的温情18.不可以。鞋印代表人们的行走和生活痕迹,作者列举了各种鞋子的类型、尺寸和样式,写出了走过青石板的路人繁多,年龄参差、身份各异,暗示着青石板路历史悠久,见证了无数的变迁。19作者运用联想的手法,由眼前的“青石板路”联想到了远古神话“女娲补天”的故事,将青石板路的年代追溯到远古时代,突出了它的历史悠久,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厚重感和艺术感染力。20.文中的进士集儒家各种美好品德于一体,寄寓着作者的人格追求。
他因不满官场、托病辞官,是一个身正有傲骨、淡泊名利的士人形象;他带回很多书、驮回琴棋书画,是一个学识渊博(学富五车)的士人形象;他回乡办学、传道授业,是一个心系桑梓的士人形象;他骑马漫游踏雪寻梅,是一个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生活有情趣的士人形象。21.作者凝视青石板路,看到了各种凹痕,由此联想到牛蹄痕、马蹄痕以及过去的各种生活场景,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深远,表达了对散漫诗意、淡泊闲适的生活的向往。此外,又由凹痕联想到鞋印及背后的温情。青石板路见证了过去缓慢时光里的惬意、温暖及诗意,即使在密集、高速、机械的时代,它始终保持最初的样子。作者借此抒发独特的生命体验:慢下来,与时光对话,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岁月的天长地久。22.作文略附译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在童子时,看到学校祭供的同乡先辈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塑像,谥号都叫“忠”,就景仰他们。二十岁考中进士,在集英殿回答策问。当时宋理宗在位时间长,政务渐渐懈怠,文天祥以遵循天意不懈怠作答,长达一万多字,不起草稿,一挥而就。皇帝亲自选拔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这份答卷流露的古风(古代贤人的风义)如龟镜一般可供人学习,他的忠心像铁石,所以臣冒昧地为您获得人才而庆贺。
”德祐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事情上报朝廷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说:“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逼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跟驱赶羊群去和猛虎搏斗又有何不同。”文天祥说:“我也知道是这样。只是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有急难,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要以身殉国,希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文天祥在大都一共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四十七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现。我读圣人贤人的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东西吗?从今往后,我大概对圣人贤人的教诲没有愧疚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