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太平军集结重兵,在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的率领下对清军江北大营进行了集中攻击。因太平军精锐被悉数调到天京(今南京)周边,导致安徽兵力薄弱,彼时曾国藩的方略是,趁太平军集中力量全力进攻清军江北大营时,湘军把攻取长江沿岸重镇安庆作为首要目标,然后向南京挺进。
曾国藩派李续宾和胞弟曾国华率六千精锐湘军做前锋直扑安庆,这支队伍是湘军中最骁勇善战的虎贲,在之前的历次战斗中所向无敌、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在太平军集中兵力全力进攻清军江北大营时,李续宾率领这支军队也确实立下不少战功,曾经接连攻克了太湖、潜山、桐城、舒城等城镇,这些地方都是庐州附近的重要军事据点。庐州是清廷设在安徽的临时省会(以前是安庆),咸丰八年六月太平军曾攻下庐州,清廷几次下令安徽巡抚将此城夺回,可是却一直没有成功。因此,李续宾、曾国华就只有两种作战方案可供选择:一是按既定方针,直接绕过庐州到安庆会合湘军主力;二是乘机攻克庐州,再攻安庆,不仅能了却清廷的一桩心愿,自己也可邀功领赏,升官发财。
李续宾画像
李续宾(李续宾简介)
但若要攻打庐州,就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因为太平天国的后起之秀李秀成、陈玉成所率领的十几万大军就驻扎在离庐州不远的地方,如果他二人引军回援庐州,不过三、五日便可赶到。因此,攻庐州必须速战速决,一旦久攻不克,就又被太平军里应外合“包饺子”的危险,此仗还是十分冒险的。但李续宾、曾国华二人立功心切,此刻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他俩决定先取庐州,再赴安庆与曾国藩、曾国荃等会合。
咸丰八年十月,李续宾、曾国华率军开至金牛镇,此地就在三河镇外侧不足四十里处。太平军在三河镇设有一个囤积粮草的基地,因此这个小镇对太平军十分重要,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史料记载,三河镇的前面是界河、马栅河,背倚巢湖,左右两面是金牛岭和白石山,三河镇和外界联系仅有一条道路,因此,它的地形犹如一个酒葫芦。这种地势在军事上易守难攻。为了保险起见,太平军还在该镇外围修筑了9座坚固的堡垒,以作拱卫。
从金牛镇到三河镇不到四十里路程,因此,李续宾、曾国华率军很快便赶到了三河镇外,并与太平军外围部队发生了激烈的遭遇战。经过数日血战,湘军将太平军的九个军堡全部攻破并捣毁。三河镇失去了九个屏障的遮护,顿时变得岌岌可危起来。李续宾果然剽悍善战,他见太平军的九座堡垒被自己的弟兄们轻易拔除,热血奔涌,直冲脑门,于是督军向三河镇发起猛攻。
守御三河镇的太平军拼死抵抗,无奈对方人多且都是亡命之徒,嗷嗷叫着猛冲猛打,眼看不守。正当三河镇眼看就要被湘军拿下时,局势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李秀成、陈玉成亲率十二万太平军从天京外围赶到三河镇增援,并迅速将湘军团团包围。从半夜激战至第二天中午,仅用半天时间,太平军便在三河镇外将六千多湘军悉数歼灭。混战中,李续宾见突围无望,只得在一棵树上自缢而死(一说战死)。曾国华亦死于乱军之中(一说被人救出,后被逼出家)。
三河镇一役,六千湘军精锐被李秀成、陈玉成团灭,湘军悍将李续宾、曾国华也都战死沙场。消息传开后,曾国藩悔痛无比。
咸丰帝对曾国藩胞弟曾国华之死给予了极高的褒奖。然而,颇有意思的是,关于曾国华之死的说法不一,唐浩明先生等人经考证后认为,曾国华在三河之战中侥幸逃生,并于战后一个多月趁夜深偷偷逃回到曾国藩老营中。曾国藩见胞弟仍在,又惊又喜,同时也犯了难。原来,他早已将三河之败奏报了朝廷,咸丰帝已将“一门忠烈”的匾额赐给曾家,若此时先锋获知曾国华没有死,尚在人世,那自己可是犯了欺君大罪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曾国藩决定向朝廷以及世人隐瞒自己胞弟曾国华还活着的事实,而是把弟弟送到一座道观里去做了道士。从此,曾国华隐姓埋名,后半生当了个“活死人”。
三河镇惨败是湘军自组建以来所遭受的最惨烈的一次失败,靖港、九江之败虽然也很惨重,但也没有严重到一战而损失六千将士的地步。好在,此役曾国藩只是在遥控指挥,并未亲至战场,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插图源自网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