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夏至节气,也是24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此时太阳运转到黄经90度,意味着昼长夜短已达到全年极致,此后白天时间将会逐日缩短,因而民间有“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南方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到几月份结束(2022年南方梅雨季节是几月份)
夏至来临之时,也就意味着三伏天即将到来,而一年的酷暑之日也即将赶来。相比往年来看,今年高温天气明显来的更早且更为强烈,华北、黄淮多地已持续多天没有降雨,多地也陆续迎来持续性高温。
测试发现,中午时分苏皖、鲁豫、晋冀等多地地表温度已超60℃,而杞县、民权、曲周、偃师地表温度超70℃,河北曲周更是达71.3℃,将鸡蛋放上去都能蒸个半熟,可见气温有多疯狂。
而从气温来看,北方多地最高温已超40℃,如河北任县、河南汤阴最高温为40.4℃,焦作、济南、商河、武城、临邑等地气温均超40℃。
从天气预报来看,21-26日,接下来几天北方高温还会持续在线,晋南、鲁豫、苏皖北部、陕西大部、内蒙西部将出现持续性高温,普遍在35-38℃,局部可达40℃以上,如郑州接下来3天都将迎来连续3天38℃以上的热浪;而京津等多地也将进入高温行列。
不过在北方高温持续的同时,南方却迎来暴雨或大暴雨天气,其中粤北、桂北、湘中南、赣中北、闽西北、浙南、黔南、鄂南等地迎来暴雨或大暴雨,清远、上饶等地迎来特大暴雨。以上地区最大降雨量为50-87mm每小时。
夏至对农业生产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其处在五月末,此时全国干旱、热浪、洪涝频发,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古人在漫长的时间里,总结了相当多的农谚,可预测农业耕作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夏至降雨好不好。
从字面上来看容易理解,如果夏至这一节气时降雨,那接下来18天里或都会迎来持续降雨天气,且雨水量偏大,接连不断的下。
其实,这句农谚说的就是南方的梅雨季节,而在华南、中南等地,雨水已接连下了1个月之久,部分地区已出现洪涝,预计接下来还会有雨水出现。
然而,接连不断地降雨,对南方水果业、养殖业来说并非好事,毕竟这一季节多种水果成熟,而雨水降落必然会使得水果品质下降,口感变差,果农将迎来一笔损失,水产养殖的鱼农们也同样遭受损失。
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如果夏至时降雨,那农家的粮仓内将堆满稻米,这一农谚说的是夏至降雨对农作物的好处。
就拿北方来说,尽管小麦已采收多日,可因天公不作美,迟迟不降雨,以至于热浪来袭,农田干旱、水泥路面断裂。这一天气下,松土都不容易,更别说播种玉米等作物。即便种植农作物,也需要三天两头浇水,部分地区已出现灌溉井抽不出水的情况,干旱之下庄稼生长缓慢,其产量也会受影响。
而在南方普遍种植水稻,尽管水稻对雨水需求量偏大,可南方普遍多雨,因而可以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这一背景下水稻产量自然也会提高,粮仓里大米堆积。
古人最渴望的就是能够中举,多少读书人穷尽一生为的就是考取功名。而夏至降雨比喻为秀才中举,可见对于庄稼人来说,夏至有雨是多么渴望的事情。
夏至为一年高温的开始,而高温来临之时,农作物也将进入快速生长期,此时地表水分蒸发量大,农作物对水分需求量大,唯有多多降雨,才能满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需求,才能让刚种植下去的玉米、大豆等种苗快速扎根成长,为秋季作物丰收奠定基础。
这句话更形象直观的表达出庄稼人对雨水的渴望和降雨的盼望,夏至时如果能够降雨,那就可以使得刚播种不久的秋收作物顺利出苗成长,为三伏天快速成长打下基础。
不过,今年的夏至节气前后,华北、黄淮等地却迎来了旱情,热浪已持续多日,北方多地迎来40度以上罕见高温,且地表温度已突破70度,这一天气背景下,庄稼播种、生长都十分困难。
当然,如果夏至没有降雨的话,那到了7月16日入伏时会十分炎热,毕竟没有雨水降落,大地很难降温降暑,今年还没等到三伏天就已出现罕见高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