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人工智能脑科学科普教育基地建设,9月6日,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秘书长刘洪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巡视员、人工智能脑科学科普教育专家组副组长高崇峰,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秘书长、人工智能脑科学科普教育专家组秘书长齐崇峰等专家赴东展开实地调研,并与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周长瑚,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粤港澳人工智能学会执行会长雷渠江,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教授、广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会长杨劲,东莞市委党校教授、市情研究中心主任黄琦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
在国家战略层面,中央多次强调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为此,国务院相继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我国新时期科技强国与人工智能做出战略部署。
为贯彻落实国家这一重大部署,广东东莞率先行动。继大湾区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区启动以后,《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也于不久前公布,在全国科技领域引发不小振动。尤其松山湖科学城将以打造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城为总目标,以构建基础科研体系、推动核心技术研发,加强区域开放合作、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努力建成重大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战略构想,更是引发业界极大的关注。
调研中,基于东莞的战略构想,专家组一行围绕人工智能脑科学科普教育基地未来的落地与建设,与广东省政府、东莞市部分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
调研中教育部课改专家推荐了“东莞市粤华学校”,该学校秉承“大德立业,教育报国”的办学宗旨和“育时代英才,铸百年名校”的办学目标,遵循“适性扬才,多维出彩”的办学理念及“平安粤华、质量粤华、特色粤华、创新粤华”的办学方针,实行“十八字德育工作方略”指导下的三全德育、主题德育、活动德育,实行“十八字教学工作方略”指导下的集体备课导学案制、小组合作导师制、6+2适性课堂、四清管理等育人模式,在德育、教学、艺体特色教育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学校着力打造“适性”教育特色,是东莞品牌学校培育对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创新示范校”、“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全国生涯规划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创新教育联盟中小学创造教育基地”、“中国特色品牌学校共同体示范基地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东莞市品牌学校培育对象”、“东莞市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一等奖”、“东莞市一级学校”等,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委会常务理事单位。
出席调研座谈的嘉宾还有东莞市粤华学校董事长、人工智能脑科学科普教育基地(筹)投资人谢景沛,东莞市粤华学校校长曾文明等班子成员,国城弦歌(北京)文化传播中心总经理、人工智能脑科学科普教育基地(筹)办公室主任王俊清,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刘尚泉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