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又一位我喜欢的作家发财了

又一位我喜欢的作家发财了

又一位我喜欢的作家发财了去年我在安利《清明上河图密码3》(点击跳转)时说过,能靠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挣到钱的人是凤毛麟角,我由衷希望自己喜欢的作家都能衣食无忧,读者用钞票抽打着他们写出一本又一本书。

去年我在安利《清明上河图密码3》(点击跳转)时说过,能靠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挣到钱的人是凤毛麟角,我由衷希望自己喜欢的作家都能衣食无忧,读者用钞票抽打着他们写出一本又一本书。去年《清明上河图密码》的作者冶文彪因为影视版权实现了财务自由,而今年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熊逸也发了财,于是就借这个机会聊聊他。

说发财是因为一个月前熊逸在罗辑思维的APP得到上开了个名为《熊逸学院》的付费专栏,一年定价199元。专栏上线现在一个多月,订阅人数已经将近47000,假设最后突破50000(这几乎是一定的),那么收入就是将近1000万,假设他和罗辑思维是和知乎Live以及苹果商店一样的七三分成,那么这一年也有将近700万的收入。这么多钱光想想简直都要高潮。

另外我最近在看的熊逸新书《王阳明:一切心法》(这本书也是罗辑思维张罗出版的)是去年8月出版,手头这本今年4月买的,版权页上显示已经是第9次印刷,相比他之前许多书印了初版之后就再也没后续,甚至很多想写的内容因为过于小众冷僻直接被编辑枪毙,如今的情况实在要好上太多,堪称人生巅峰。

国学大讲堂_国学讲堂大学_国学讲堂大师

其实我对罗辑思维的印象并不算好,一打开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5分钟商学院”,“10分钟汇报全球头条”,不由让我疑心总有一天能看到“3天怀胎生子”的课程。生孩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除了前面的十月怀胎还有谈恋爱,结婚,上床等一系列需要躬身实践的事情。而罗辑思维的许多课程容易给人一种“我看了这么多AV就能生孩子”的幻觉,本质只是通过“占有知识”的幻觉,来抚慰中产阶级焦灼的心灵,和看AV撸管并无太大区别。

就拿熊逸的专栏来说,在得到APP的介绍上大概是这么写的:

思想隐士熊逸承诺,将在这里带领你读52本思想经典。你会以省时间、很轻松、知识牢、视野广的方式学贯中西,融汇贯通古今中外的思想经典。让你花最少的时间得到中国传统文化趣味,而且还有足够深度。介绍里还列了这一年里每周会讲解的经典书籍,从孔子的《春秋》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到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可谓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国学讲堂大师_国学讲堂大学_国学大讲堂

扪心自问,如果我不是熊逸粉丝,看到这种介绍第一反应大概就是:这特么哪儿来的忽悠大师过来收智商税么?滚粗!即便是熊逸粉丝,我看完这个简介也是充满疑惑。不是不信他看过这么多书,而是不信一周就能讲完一部大部头古籍,而且这浓浓的“国学大讲堂”气息也不是他的风格啊,反差之强烈如同中学时的清纯校花转头变成了站街女。不过由于熊逸在我心中的地位和李松蔚一样,都是属于可以不看内容直接掏钱的男神级别,所以还是很干脆掏了199元。

于是最近一个多月,我每天早上醒过来后都是一边听着熊逸的音频,一边穿衣刷牙洗脸,一套搞完也差不多音频结束。听到现在的感想就是:虽然内容更加碎片化,但熊逸依然还是那个熊逸。如果说以前他的书是一坛陈年佳酿回味悠长,那么现在就是兑了些水后出售的零售包装,虽然滋味多少单薄了些,但更易入口,且精华依然保留,没变成别的东西。

熊逸之前写过很多书,从介绍《易经》的《周易江湖》,分析《六祖坛经》的《思辨的禅趣》,到研究正义概念的《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和《中国古代的正义两难》,甚至还用马甲“苏缨”写过不少艺术史和诗歌方面的书籍。

国学大讲堂_国学讲堂大学_国学讲堂大师

不熟悉的人大概会以为熊逸的风格要么是类似当年明月,以通俗的方式介绍各种传统文化知识,要么是类似各种机场读物,以自己的方式解读各类国学经典,贩卖成功学灵药。当然以熊逸的知识储备和文字功底,我好不怀疑这两种事他都能做到同类中顶尖,不过他还是依自己兴趣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去研究各种思想观念的由来和变迁。

在我看来熊逸最感兴趣的并非是思想观念本身,而是思想观念是如何诞生以及演变的。如果将一本书或一种思想视为果实,那么熊逸所抱有兴趣的并非果实,而是结出它的枝干乃至土壤。拿得到专栏里的文章举例,不少购买的人都是抱着听“经典解读”的心态去的,以为会帮他们总结这些经典的中心内容思想内涵,但事实上熊逸文章的重点根本就不在这本书上,而是关心这本书在历史上所造成的影响。

以讲解《诗经》为例,熊逸并没有如语文老师那样讲解分析任何具体的诗歌,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诗歌在古代社会中地位和作用”这个话题上,介绍了诗歌在政治上的各种功用,以及古人在诗歌审美上与现代人的不同。又如关于《公羊传》和《毂梁传》的那一周,讲得就是这两本书是如何对《春秋》做出不同解读的,以及随着统治阶级对意识形态需求的转变,这两本书的地位是如何浮浮沉沉。

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的内容对于那些抱着“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提升自我”目的的人,简直是当头一猫!我今天就看到这么一条悲痛的留言:

国学讲堂大师_国学大讲堂_国学讲堂大学

关于这个问题熊逸前段时间专门写过一篇长文,坦诚地论述了自己对于“国学”的态度,观点十分有趣,总结如下:对熊逸来说,所谓“国学”就是上世纪的大哥大手机,他本人感兴趣的并非大哥大本身,而是大哥大如何一步步变成了如今的智能手机。虽然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大哥大的种种功能,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当然是选择用苹果和安卓才更有效率更好用。

我们接受的教育常常使人误以为圣贤和经典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是岿然不动、万古长流,但真相是一切都敌不过时间的伟力,即便是当时再正确和前卫的政治人文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是湮灭在历史之中,要么是顺应世事人心的变化添加上新的内涵来续命。

从这个角度来说熊逸如同一个侦探,惊人的阅读量使他可以穿梭于诸多古籍经典中,去发掘相互印证的线索,然后依据推理和演绎去拼凑出观念在历史上的变迁图景,他感兴趣的是社会与思想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某种思想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后续各个时代和阶层如何受到它的影响,而思想又如何随着时代变迁和各方面的需要被重新诠释。

至于在熊逸这里中能获得什么,这就是见仁见智了。也许有人从中领悟了历史的规律,也许有人打破了对权威的迷信,对我来说光是看熊逸用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结合古今中外各种旁征博引,将历史人物和观念置于更宏伟的思想史图景中去进行探究,这份“思辨的乐趣”就已经值回票价。

看到这里,如果你对熊逸有兴趣的话,我推荐可以试试这三本书,至于《熊逸书院》专栏,我不推荐任何不熟悉熊逸的人订阅,更何况因为音频本身的碎片化形式,不论是逻辑的完整性和干货程度都不如看书:

1、《王阳明:一切心法》:熊逸最新长篇著作,以王阳明的生平为轴解读心学,也重新梳理了一遍儒学的各种流派观点和思想演变。相对于市面上各种吹王阳明多么强无敌的书,熊逸这本给王阳明除去了不少光环,努力去还原王阳明及其心学更真实的一面。也顺便科普了不少明代社会政治知识。

2、《为什么我们离正义越来越远》:围绕“正义”这一概念逐一介绍了古今中文各种相关的思想观念,清晰地展现了一个概念是如何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旁征博引非常过瘾。

3、《少有人看见的美》:熊逸用“苏缨”做马甲写的一本书,从思想史角度来解读隐藏在名画背后的各种奇异哲思。

除第一本外,后面两部都有正版电子版。

上一篇: 人工智能脑科学科普教育专家组一行赴东莞实地调研
下一篇: Hot !武汉晴川学院动画版宣传片来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