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岁月悠悠,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化诞生、发展、灭亡,但不管结局如何,殊途同归的它们都被记载进了历史的文献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走得更长远,那么眼光要放的更高远,而看得远的前提就是不断回望过去,以史为鉴,我们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中国五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就是中华民族的根,要想在屹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没有文化传承的民族是短暂的,是没有希望的,是不会进步的,所以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
广告MU奇迹:十五年的经典,再次激发你的游戏热情!
×
而近来“国学热”在中国逐渐兴起,不管是电视节目还是日常生活,对于国学的讨论都比往常来的热烈,这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迅速发展,对民族精神的探求也在不断进行。由此,国学大师就成了大家目光追随的方向,作为国学大师,文品和人品是不能脱节的,而在学术界红极一时的国学大师文怀沙,只会沽名钓誉,没有任何真本事,所谓“文章见真知”,他的“真知”也不过是从古籍中东拼西凑的赝品。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文怀沙的早年经历文怀沙,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斋名燕塘,号燕叟。年幼时,文怀沙就随着母亲迁居到了杭州,拜了秋社才女徐自华为师,从此,他便开始走上了所谓了专业文人的道路。在抗战爆发后,文怀沙曾经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在各地活跃,从那时起,就时常发表自己所著的诗歌、散文、杂文、译文等。之后又在上海参与地下工作,在上海的棠棣书店担任文字编辑一职,在那时化名为王耳。解放后,文怀沙便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后于1953年调入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还在多所名校开设讲座。
广告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巧妙地运用过哪些「自然实验」?
×
文怀沙的一生更是出版了很多著作,其中较为出名,具有代表性的是《四部文明》(总编)、《屈原今绎》、《屈原离骚今绎》等。文怀沙不仅著作众多,头衔更是不少,官方介绍他是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吟咏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还被誉为“2015中华文化人物”,如此优秀的一位大家,文怀沙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声名是很响亮的,但又是什么将这位曾经的泰斗拉回到大众的眼球中,还将他国学大师的面具撕了个精光?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年龄骗局,真假难辨何谓国学大师?近代的钱钟书、唐文治、章太炎……当称得上,国学大师要求在中国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对于国学要有着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不仅如此,“大师”之所以为“大师”,还不能光看学问,得看道德人品,言行不一的学问者绝对称不上大师,只能说舞弄文墨的小人。而文怀沙的年龄争议一直都是存在的,现在很多资料上包括百度百科都明确写着文怀沙出生于1910年1月15日,这也是文怀沙自己在多个公众场合对外宣称的年龄,他还曾经向记者出示自己的身份证,上面也的确显示文怀沙的出生年月与其所称的没有区别,但是1910年还中国还处于清朝末年,当时中国没有现代的出生登记制度,所以这其中真假也叫人难以辨别。
广告哪里堵了泡一泡,快速疏通管道!就这么神奇
×
但是这种质疑从何而来?因为当年文怀沙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的时候,他自己填下的于1920年出生,据中国国家话剧院记录,文怀沙又出生于192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十年代初的第一本花名册中,文怀沙的出生时间又变成了1922年。对于一个“国学大家”,对待年龄却是如此含糊不清,让后人无法捉摸。一个人的素养总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端倪,作为一位世人眼中的国学大师,文怀沙的行为是有一些匪夷所思。
众人质疑文怀沙的学术水平2009年2月18日,一篇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就像向一池原本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石子,一瞬间便激起无休的涟漪,在那篇文章中,《人民日报》的资深记者同时也是一位著名传记作家的李辉对文怀沙提出质疑。李辉提出“文怀沙真的是一位国学大师吗”的怀疑,并且说到:“寻遍图书馆和网上旧书店,难见一本他的学术专著,故只好放弃研究他的学问的念头。”而对于文怀沙学术水平的质疑,李辉并不是第一人,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早先也说过国学界从来没有把文怀沙当作什么“大师”,他从来没有被承认过。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也说从来没有在北大图书馆见过文怀沙所著的《鲁迅旧诗新诠》,中山大学的博士徐晋如更是批评文怀沙的“正清和”是胡说八道。
广告系统重装大师|重装系统大师免费版 5.0
×
东拼西凑的“国学”,复制粘贴的“高级”而文怀沙最具代表的关于《楚辞》的研究著作,也被文学界所批判。研究国学,也要格外注重严谨,而文怀沙并没有写过任何具有学术性、研究性、考据性的东西,他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将楚辞翻译成现代汉语,并且他的翻译也被众多人诟病,认为他翻译的并不是很好。而媒体所称的“楚辞第一人”,也不过就是当年任命文学出版社的一次分配任务,文怀沙恰巧被分配到了《屈原集》,但是众多学术界的大家都认为文怀沙在那次文学工作上是失败的,所以之后才被调离人民文学出版社。
从文怀沙的多本著作来看,可以说他做的并不是文学研究,而是注释的工作,但就是注释也全都是极其通俗简单,还十分不连贯,前后文完全没有照应,更不用说在其中能看到什么文怀沙自己的见解了,他只是单纯的“翻译搬运者”。并且文怀沙总是在各个场合大谈“国学”,但其实只要你听得仔细,多听几场,就会发现文怀沙的“国学”格外机械化,每每都是差不多的几句套话,毫无新意,没有多少水品。但是,你又能要求一个只会从古籍中复制粘贴、东拼西凑的“大师”告诉你多少有价值的学问呢?
广告【记事本软件】记事本下载 桌面记事本软件
×
小结:很多人认为国学离自己很远,实则不然,国学其实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常活动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学到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们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学到换位思考的哲学,我们从“斧斤以时入山林”“不涸泽而渔”学习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我们更是从小就被教导要“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国学的意义,不仅在于立人,还在于立国,中国作为唯一留存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看到其他三座文明的灯塔的陨落,我们更要居安思危,要知道文化的诞生、发展、创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格外重要的,在这其中,对于国学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在研究中,后人会将先贤的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他们的文字和见解向国家和社会从多个方面传递他们的思想,让更多普通民众有机会了解到国学,了解到中国那种“根”的文化。就像季羡林说的,让我们每个人不仅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像文怀沙这样的“国学大师”,不仅不能给我们带来有营养的学问,还会对很多国学的初接触者造成不好的影响,这是极大的错误。不管如何,学问就该是严谨的,所有靠拼凑出名的“大师”,根本算不上学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