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国学教育的探索 | 十年的进学与践行

国学教育的探索 | 十年的进学与践行

国学教育的探索 | 十年的进学与践行国学教育的探索 | 十年的进学与践行,国学,教育,读经,传统文化,国文,儒释道

国学教育有哪些课程_国学教育机构_教育国学

近代受西方文化冲击,我们的传统几近断裂。到了现当代,一波波的国学热正是要继续传统。而在中美博弈的这样一个世界格局中,我们要有自己真正的文化自信,接续传统,成了这个时代的内在诉求。

但是内,传统是什么?在古代是整体的文化体系,上至国家下至百姓,共同遵循的一套政治、法制、礼乐、道德体系。而现如今这一波波的国学热,真的能触及、接续这个体系吗?传统真的能够带来文化自信吗?传统与当今的主流的科学、科技文明能够相容、相融、交相辉映吗?

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坚定的信仰者,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我们当然可以信誓旦旦地说,绝对可以带来文化自信。我们评判一件事情,从四个层面,内在信仰,价值立场,个人观点,事实情况。

在内在信仰上,那是个人的坚守,但绝不能强行让别人相信。所以,信仰是内心的坚守。在价值立场上,我们站在弘扬传统文化的立场,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说传统文化的好。但是如果一个人对传统文化很厌恶,他的立场就是科学,你越说传统文化的好,他越是反对。在个人观点层面,这是一家之言,我们可以发出自己的一家之言,但是呢,绝不能以自己的一家之言,压别人的一家之言,那将是无休止的争论。

好,最后回到事实情况,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包含哪些?怎么学?什么时候开始学?学的成效如何?这就是事实层面,平息争论的方法,也只有回到事实层面,实事求是,其实这就是科学的原则,这里就有科学与传统的对话。

所谓的实事求是,那就是到底喜不喜欢,看了多少书,看明白了多少书,有什么受益。开办的国学班,学员的规模,学习的气氛,学习的持续度,学习的成效。

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传统文化学习经历和国学教学经历。

自觉的兴趣阶段

在大学的时候,空闲时间比较多,经常泡在图书馆,那个时候,科学,管理,经济学,哲学,心理学,文学,国学,各种各样的书都会看一些,最终发现儒释道的学问比较对我的胃口,喜欢老庄,喜欢禅宗,不过那时儒家的学问还是兴趣寥寥。哲学很难真正进得去,理工方面本来是我的专业,喜欢也是应有之意。在大学里,最爱看的是《老子》、《庄子》、《禅宗公案》、李小龙的武学书,克里希那穆提的书,你看都是偏于传统性命的学问。这种影响,可能是我高中的时候看了一些金庸的武侠小说的缘故。

禅学入门阶段

工作以后,先是到处寻武问道,最终在寿老师那些习形意拳。习武的愿望满足后,又开始想着学习儒释道的学问。最终选择在橘子树学习禅学,从最开始的《心经》开始学起,慢慢地学习《阿毗达摩》《维摩诘经》《禅宗无门关》等,然后是静坐,心茶,慢慢地建立起了禅宗的闻思修体系。随着学习的深入,其实是要触及信仰层面了,在我们传统家庭的孝义的拉扯中,深深的家庭牵绊,把我从佛家拉到了儒家,慢慢地对《大学》、《中庸》、《论语》的兴趣越来越大。

古典学问阶段

因为我个人发起的一个“对话”项目,遇到几个有趣的人,其中一个在同济大学学中文,推荐我到柯小刚老师的同济古典复兴书院去学习,当时就觉得对了,来了。写了申请书,最后终于等待到了结果,录取。成为古典书院所办的“第二期国学师资培训”的一名学员。在书院学习古今中西的学问,中西方经典导读,艺术导读,经典文本讲解,艺术传习等等,不限于儒释道,古今对话,中西对话,课后还要写作业,要求很严格,经过三四年的学习,逐渐完善了知识体系和践行的方法,这个期间,我做了《四书读书会》、《庄子读书会》,有输入也有输出。

国学教育教学阶段

公益读经班

来到九州书院后,首先带的是公益读经班,和华夏儿童网合作办的。九年的时间,读《四书》,《诗经》节选,《史记》节选,《老子》,《庄子》节选等,以背诵为目的,适当讲解,亲子共学,每天要打卡,当时差不多有二三十组家庭,大家的学习氛围很浓厚,孩子们也很起劲。因为是公益的,考勤率不高,每次来的学员大概有六七层,这样办了几年后,孩子们是受益,但是呢书院运营压力很大,原来的很多成人项目越来越难做,书院的项目慢慢地从成人转到少儿这一块。

这是2020年的现状,当时的国学热,其实是虚热,真正高国学的人看的很清楚,其实就是个热闹,热闹过后,踏踏实实想学的并不多。家长让孩子们来学,主要还是为以后的语文打基础。在这个形势下,2020年我们有一个改革,那就是把公益读经班转型,转为收费的少儿国文课,于是经过半年的策划、教研,我们和几个文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和哲学博士搞教研,研发出了少儿国文。

少儿国文

少儿国文阶段,其实是国学经典和语文的结合,比较贴近于当时流行的大语文概念,我们也想着贴近体制教育,贴近家长学生的刚需,就这样20220年转型了,也就做了半年,2021年双减动真格的了,我们刚想着,也开始了贴近学科教育,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于是我们也很快做出调整,改少儿国文为少儿国学,离语文学科远一些。教学的内容也做了调整,那些成语,国学百科,阅读与写作等单元去掉了,只保留了经典与诗文,其实在整体的内容上又贴近了公益读经班的内容。其实,我们的国学教育是在夹缝里求生存的状态。

三个层面

上面所言,是教学的内容,形式的一些变化。学生学了有什么效果?古文的语感加强了,读古文比较有感觉,背诵起来也很快,经典的储备量很大,这是其一。部分的学员,很有礼貌,性情敦厚聪慧。但是还是有部分学员,可能是被父母逼着学的,往往有逆反心理,性情调不过来,扰乱课堂啊,说脏话啊,也是时常有之。

国学教育,首重心性,调心性,心性调好了,气血平顺了,孩子自然是端庄有礼,不卑不亢。心性没调好,气血不平和的孩子,坐也坐不住,听也听不进去,很难教。

其次是传统的天地人思维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就是文化和文明这个层面,这一点也很根本。

其次是古典文学的素养,对古诗,古文的感受力比较深刻。

这三个层面,心性,文化与文明,文字与文学,它们是相互贯通的。

接续传统,能把古今中西贯通的通才,必须从孩子教起,今与西,我们现在是不缺的,缺的是古与中,孩子们是需要补这个课。但是呢,从哪种路径入呢?我们在探索,我们这个时代也在探索。

琴棋书画

十年来,书院从成人的国学教育,逐渐转为少儿的国学教育,少儿的国学教育,有经典与诗文这一部分,也有琴棋书画这一部分。琴棋书画,对于孩子来讲,还是刚需。这是一技之长,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过时。这一块,师资稳定,教学质量就稳定,也是维持书院生计的一个重要环节。纯粹的琴棋书画教育,那就变成了培训机构,就不是书院了。

说在后面的话

虽然在信仰层面笃定,价值层面肯定,还需要少一些个人观点,多一些实事求是的工作。这十年的探索,进学,践行,也不容易,一步一步地走好当下的路,做好当下的事。

上一篇: 当代国学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 人大代表建议:全面推进兰州市中小学国学教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