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当代国学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当代国学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当代国学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国学者,一国固有之学术。而“学术”包括“学”和“术”,“学”属理论、思想,“术”属技艺、工具。由此而论,国学大体可以认为是由“学”与“术”构成的博大精深的体系。这一体系

国学者,一国固有之学术。而“学术”包括“学”和“术”,“学”属理论、思想,“术”属技艺、工具。由此而论,国学大体可以认为是由“学”与“术”构成的博大精深的体系。这一体系,用梁启超的话说就是“世界第一个丰富矿穴”(《治国学的两条大路》,《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而这个“丰富矿穴”中有怡人情者,有开民智者,有明事理者,有养身心者,有治国平天下者。但国学无不产生于特定的时空,也无不由特定的主体提出,从而表现出局限性;而且,我们从事国学教育的人员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价值立场、国学修养、传播技能等因素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国学教育存在需要注意并克服的问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国学教育必须客观地陈述知识与意蕴。国学知识是非常丰富庞杂的,因此在国学教育实践中需要对国学知识和意蕴进行鉴别、梳理。我们认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常识层面的鉴别,就是凭常识即可以判断事物的精粗、优劣。比如,“三从四德”,所谓“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丧服·子夏传》),所谓“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显然,“三从”已不可能,而“四德”,特别是妇德的核心“贞顺”,更不现实。“贞”是要求女子坚守节操,守身如玉,对丈夫忠诚不贰;“顺”就是要求女子“婉娩听从”,对公婆、丈夫甚至对家族所有人谦恭有礼、逆来顺受。无疑,凭常识就可以判断“三从四德”已跟不上时代,它不仅是对女子身体的束缚,也是对女子精神的侵害。因此,当我们讲到“三从四德”时,就必须客观地解释和陈述,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故意混淆是非,颂为美德。二是理性层面的鉴别,就是依靠理性判断事物的精粗、优劣。比如,将“阴阳”理解成对女性的歧视,是重男轻女,是专制主义。这显然是没有接触到客观陈述的“阴阳”知识之结果,这就需要对“阴阳”进行分析,客观地陈述“阴阳”的内涵、氤氲,从而明白“阴阳”是中国哲学中的基本范畴,是事物产生的内在原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也是宇宙丰富多彩的根源。

二、国学教育必须使其思想内容与时俱进。以儒家“家”观念为例,在宗法社会里,家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对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都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儒家的“家”观念是特定时空的产物,而且非常庞杂,需要我们去分析、辩明。比如,《礼记·内则》云:“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男子不谈家务事,女子不谈公务事;男女之间不能直接传递东西,不得已要传递,必须放在竹筐上,由男或女去取;居内的女子与居外的男子不能共用一口井,不能共用浴室,不能共用卧席,不能相互借东西,不能混穿衣裳;妇女的家务事不说给男子听,男子的公务事不说给女子听。无疑,这些礼节或规范在现代社会完全丧失了其存在的空间。因此,对于儒家的“家”观念必须全面、深刻地加以分析和检讨,特别是要与现代社会中的“家”结合起来思考,不能笼统地、抽象地演绎儒家“家”观念的价值。现代社会中的“家”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发掘、宣传儒家“家”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不仅要检讨儒家“家”观念本身内容的局限性,更应该以现代社会中的“家”为参照,丰富和发展儒家的“家”观念。《礼记·学记》说:“大学之教也时。”就是强调教育必须按照时令(季节)而展开,不同的季节安排不同的内容,要与时俱进。概言之,国学教育也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对国学思想内容进行最佳调适。

三、国学教育必须选取最有效的传授方式。其一是平等施教,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传习录》下)这样才能接地气,才能为听众所接受。其二是因材施教。接受国学培训的人员,其文化知识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国学内容准备、设计等方面都必须有针对性,才会有积极效果。比如我们讲儒学,如果听课的对象分别是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那么我们准备的教学内容就应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就是要求根据天生资质和文化知识层次的不同对人展开教育。其三是技艺施教。事实上,悠久的教育教学史中留下了丰富的教育技巧和教学方法,而现代高科技又为教学方法充实了新内容,因而当代国学教育可选择的技巧和方法是多姿多彩的。

四、国学教育必须以宣传真精神为诉求。这里的“真精神”,也就是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学中的精华,是“正能量”。当下的国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种种违背国学“真精神”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学教育的娱乐化。比如戏说王阳明,有人在描述王阳明时,为了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和低级趣味,肆意编造桥段,极度夸张,虚构王阳明形象。二是国学教育的鱼目混珠化。比如将糟粕当精华宣传,神医张悟本臆造中医理论,“发明”鸡血疗法、甩手疗法、绿豆茄子疗法等,鼓吹“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三是国学教育的功利化,国学教育仅仅被作为牟利的工具。当今国学教育必须重视国学“真精神”、国学精华的宣传和普及。儒学的仁义、诚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精神,道家的自然、质朴、宽容、谦下等品质,佛教的奉献、慈悲、度人等情怀,都是国学中的真精神、核心理念,也是国学中的精华。即是说,所谓国学教育,最需要传承的内容是这些,最需要普及的内容是这些,最需要发扬光大的内容还是这些。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8日 11版)

上一篇: 教育资讯 | TIMSS 2019中韩国成绩领先
下一篇: 国学教育的探索 | 十年的进学与践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