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辛弃疾,同为宋代豪放派词人,他们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可每每读来总如听歌唱曲般,有各种滋味体会,仿佛自带旋律,起伏高低总有不同,特总结一二,非专业诗词鉴赏,仅仅供大家娱乐分享。 诗词内容
豪放派代表人物(豪放派代表人物婉约派代表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诗词分解标注
经过比较梳理,可以发现这两首词的内容构成上,存在四点共同的要素,那就是两首词都是在围绕“抒豪情、引事件、写场景和叹古今”四个方面展开,为方便理解交流,特按进行标注。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抒豪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引事件)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写场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抒豪情)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引事件)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写场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抒豪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叹古今)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抒豪情)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叹古今)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写场景)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抒豪情)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引事件)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写场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叹古今)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通过比较这四方面内容,可以总结归纳出两首词的差别,梳理出作者寄托在词句间的情怀意境变化,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豪放派风格。
思想格局上:辛家国情怀大,苏反抗精神强
苏轼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据说团练副使不仅官阶低,而且是闲职,让他一度失意,在游历赤壁时,联想到了传颂至今的三国周瑜,便借周郎破题,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辛弃疾的词,写于他六十六岁(宋宁宗开禧元年),当时朝廷正筹划北伐,辛弃疾也刚被复用,且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但南宋政治时局依旧复杂,战和两派内斗不休,且朝政的抗金策略不乏轻敌冒进之处,深感难有作为的辛弃疾忧心忡忡,他的意见更没有引起朝廷重视,在某次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之机,写下了这篇词,词中充满了无力回天但又一心报效国家护佑锦绣河山的愿望情怀,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且丝毫不见对个人命运的抱怨仇恨。
气势节奏上:辛层次灵动丰富,苏特色鲜明高亢
苏轼整首词,一路高亢豪放,遣豪迈辞藻,勾澎湃景致,引大历史事件,情绪和氛围几乎一浪接一浪,无法抑制平复,只在最后,横空出世一句“人生入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低吟感叹,便戛然而止,快意人生,胸臆尽书!
辛弃疾整首词,高低快慢结合,忽豪情满怀高声感叹,忽浅吟细谈,遣词琢字,气势氛围,即有对“金戈铁马”和“烽火扬州”恢宏历史场景的一笔勾勒,也有对风云过后,场景的肃杀静谧,更有“斜阳草树巷陌”和“祠鸦社鼓”的细处构图。
场景意境上:辛立体丰满恢宏,苏傲骨嶙峋惊艳
苏轼的豪放豪情多融入在实体景观的笔墨写意上,如上阙“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卷起千堆雪”,下阙“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等,而历史事件多引用小事件,继而通过描写以周瑜为代表的历史人物,雄姿英发、踌躇得志的人生高光时刻,来寄托豪情,如“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景观与历史的场景,无不散发着,面对波淼云诡,惊涛骇浪,两岸江山峦峰与英雄豪杰的无畏不驯。
辛弃疾基本把豪放豪情,放在大历史事件的恢宏场景中,去直抒胸臆,而不是把个人豪情寄托于古人的丰功伟绩中,相反辛弃疾却总能在恢宏之后,笔锋一转,落景于细致处去静观止,通过场景和情绪的冷却,更加突出对恢宏大历史的怀“恋”和向往,
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紧接着就是“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巷陌”,马上又“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封狼居胥”、“仓皇北顾”和“烽火扬州”,然而,一幕“祠鸦社鼓”又瞬间打破了对烽火狼烟的沉浸,可谓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回味无穷。
意境留白上:辛家国情深未尽,苏何不游戏人间
同有淡淡失意,但面对历史与过往,苏轼的吟叹中,则更多是一种,参透世事与人生之后的无奈叹息,“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惆怅间似乎又添了一份洒脱与超然的自嘲。
辛弃疾的咏叹中,透出深深的悲壮苍凉,正所谓“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可堪回首”,更发出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奈何自问,语尽之处的余音中,回响的依旧是持续为朝廷为民族出力的壮志情怀。
#2021生机大会##冬日生活打卡季##2021加油带头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