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东方学;韩国学;韩国实学;韩国诗学
研究目的:从中国的东方学史的角度,考察“韩国学”这一概念的变迁,研究中国“韩国学”的学术特点及方法转换等问题。
选取理由:本篇论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方学”体系建构与中国的东方学研究》研究成果。将韩国实学与诗学分别置于东亚儒学与东亚文学的视域中,探求韩国之学的东亚普遍性与韩国特性,确认中韩共有的历史、相通的文化。
小研带你“一张图看懂论文”!
观点一览:
1)作为中国学者,应该尊重并且承认两个国家共有的历史文化信念;换言之,无论是研究北部的朝鲜,还是研究南部的韩国,都必须把南北分裂前的整个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化纳入视野。
2)当我们把“韩国”置于历史文化的语境中予以理解,“韩国”并不只是现代的国别称谓,也可以作为朝鲜半岛上政治实体与历史文化的统称或概称。这个通称既尊重了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承袭了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关于“韩”“三韩”和“韩国”的称谓,体现了中国“韩国学”观念的东亚的、乃至东方学的视域整合。
3)无论在民族独立还是丧失独立的历史时代里,朝鲜半岛夹在中国、日本乃至俄国三个大国之间特殊的半岛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国家意识与区域意识是并存的,两者不免发生龃龉与冲突,但总体上又是统一的。换言之,他们习惯于从东亚区域来界定自己。对他们来说,要脱离东亚区域的语境,而孤立地研究自身的文化,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4)如果说“韩国实学”是一种社会实践性的经世致用的学问形态,那么“韩国诗学”则是一种非实用的审美思想形态。在韩国历史上,“实学”与“诗学”,两者一实一虚,相反相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或者说,实学与诗学两者本来就是韩国之“学”的两翼,难以分割,历史上韩国那些重要的实学家往往也是诗学大家。
论文来源 | 中国知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