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服务话语体系建设 打造高端中文学术期刊群

服务话语体系建设 打造高端中文学术期刊群

服务话语体系建设 打造高端中文学术期刊群中文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平台,是学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文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平台,是学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学术期刊不仅成为反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也正在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智库,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高校、学者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特别是一些科研管理部门把学术成果的国际发表(英文发表)等同于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一些学术期刊也热衷于申请加入国际检索系统,甚至将之视为中文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唯一目标。过度依赖国际检索系统,将其作为期刊评价乃至学术评价、大学评价的主导性工具,不仅不利于真正的中国学术国际化,而且将会危害中国学术的自主性乃至国家的文化安全。

过度重视国际发表的评价导向,导致大量学术成果外流、创新人才不能为国家所用,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致使国内高端中文学术期刊陷入“失血”窘境。据统计,2018年美国SSCI数据库收录中国学者第一作者论文25000余篇,同期南京大学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前100种期刊收录数量仅为13000篇。

中国学术期刊查询_中国学术期刊论文网_中国学术期刊网

人文社会科学论文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问题的特殊性,与历史文化传统、地域密切相关。但是由于SSCI发表论文的倾向性、读者群的构成,刊发的多是缺失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便于英语读者理解的文章,这些都不利于有价值的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刊发,即便是刊发的论文,有的也难以在中国学者群中产生影响。

此外,追求刊发SSCI论文的大多是中青年学者。长此以往,他们很容易为了迎合SSCI而减弱有关中国现实的问题意识,忽视真正需要研究的时代课题,既不利于学者自身的成长,也浪费了国家的研究资源。

由上可知,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国际评价话语权正面临挑战。当然,离开了中文学术的自主性,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是不可能实现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规则的标准制定权则是学术自主性的核心构成。如何破解“SSCI崇拜”?当务之急是堵疏结合,建设面向国际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高端学术期刊群。这既可以满足国内旺盛的高端学术发表需求,也可以捍卫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际评价话语权,这个期刊群必须能够面向国际、参与国际竞争,但归根结底必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以下三个方面特别需要重视。

一是坚持中文发表,展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繁荣的成就,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民族尊严。坚持中文发表不等于闭门造车,“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应当采取措施鼓励中文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在国内发表,同时通过多重手段引导国际学术界“走进来”开展交流和讨论。

二是研究中国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因此,面向国际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高端学术期刊群必须重点关注中国问题,构建中国理论,用原创的中国方法向世界解读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三是以中国化的方式实现国际化,建立符合中文学术研究自身实际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使用中文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是中国人,中国人发表学术成果只有使用中文才能更加精确、完整地呈现整个研究的本质。因此,中文学术成果的发表必须有自己的质量标准,否则我们只能被动地适应、迎合SSCI、A&HCI等基于欧美经验建立的所谓“国际标准”。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来、推广开。”这为当前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行动方向,明确了任务。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任务进行了系统性落实,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期刊评价体系,我们在推动学术期刊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和战略部署,积极开展学术创新创造和知识交流传播,完善学术期刊内部建设,引导学术期刊良性竞争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们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筹规划,充分动员学术界、期刊界等各方力量,从总体上把握期刊发展大局,引领学术期刊发展方向,聚焦研究质量、学术贡献和学术创新,深化对期刊评价“中国标准”的研究,逐步形成期刊评价的“中国方案”,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中文学术期刊和优秀中文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假以时日,当中文学术真正在国际上强大起来,中国的文化自信必将由内而外地展现出来。

上一篇: 中国知网
下一篇: 不断提升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