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文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1644年,明廷平贼将军左良玉率部在九江进行休整,而这个时候一名兵士匆匆忙忙地来到了左良玉所在的中军大营,向其上报北京的战事情况。
左良玉(左良玉简介)
当这名兵士说出北京已经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上吊殉国的消息之后,在场的将士为此惊愕不已,而作为主帅的左良玉更是不由地痛哭流涕,悼念自杀身亡的大明天子崇祯皇帝。
而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崇祯皇帝生前,曾多次催促平贼将军左良玉率军北上勤王,但是左良玉却选择按兵不动,不管崇祯皇帝的死活,任由李自成率军攻破京师。
但是等到京师被攻陷,崇祯皇帝兵败身死后,左良玉却“一反常态”的失声痛哭起来,并且为逝去的崇祯皇帝进行了悼念。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令左良玉不管崇祯的死活,不肯率部勤王呢?而为何又在崇祯皇帝兵败身死之后而痛苦不已呢?
左良玉,自幼父母双亡,被寄养在叔叔家中,长大成人之后,恰逢明末乱世之秋,为求生计,加入到官军之中。
在随后与清军的作战之中,左良玉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立下战功,因而深得明廷大将孙承宗的赏识,被委以重任,成为先锋官。
1632年,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明廷就派遣官军前去围剿,而左良玉被朝廷授命率部去往河南镇压农民起义,到了河南境内之后,左良玉审时度势,招募兵勇,扩充自己的实力,很快就将河南境内的农民起义军镇压了下去,而左良玉因为这次功绩,受到了明廷的褒奖。
1642年,左良玉率部与李自成麾下的农民起义军交战于朱仙镇,此战,左良玉太过轻敌,导致兵败,率部一路败退至武昌。
败退至武昌的左良玉进行了休整,并且要朝廷要兵,要粮饷,但是朝廷并没有对其进行补给,使得左良玉恼羞成怒,对过往的漕粮盐舶进行了抢劫之后,便去往九江开始招募兵勇,拥兵80万,观望自保。
与此同时,曾击败过左良玉的李自成,见左良玉率部观望自保,便率部北上,朝着北京的方向进发。
而北京城内的崇祯皇帝深知北京无险可守,周边又没有刻意调动的大军,便向驻守在九江的左良玉发出求援信,令他率军火速驰援。
左良玉收到求援信之后,依然按兵不动,令崇祯皇帝十分着急,崇祯皇帝见状,只好下诏对左良玉父子进行加官进爵,希望以此来打动左良玉来率军驰援。
而左良玉受封之后,并没有率军北上,而是拟定了一份出兵计划书上交了上去,让崇祯皇帝进行批阅,但是崇祯回复的批阅没有等到,等到的却是崇祯的死讯和北京城被李自成攻陷的消息。
那么为何左良玉不管崇祯的死活,不率兵北上勤王呢?
文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左良玉高估了京师明军的防御能力,低估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攻坚能力,左良玉并不是不管崇祯的死活,他是在等崇祯皇帝给予他更高的权势,为自己挣取更多的政治资本,因此崇祯皇帝多次要求他出兵,左良玉都是表面答应,实际按兵不动,为的就是让崇祯皇帝向他妥协,给予他更高的权势,但是就在双方“讨价还价”期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竟出乎意料的攻破了京师,令左良玉的计划彻底破灭。
第二,前车之鉴,令左良玉进退维谷。左良玉深知崇祯皇帝的为人,崇祯皇帝是一个猜疑心很重,并且不懂自省之人,朱聿键,袁崇焕等将领都曾率兵勤王过,但是最后的下场是一个比一个惨,因此想到这里,左良玉就后脊背发凉,面对崇祯皇帝的多次求援,左良玉都是按兵不动,无动于衷。
第三,左良玉面对李自成底气不足,不敢率军与之对敌,左良玉先前和李自成率部厮杀,多次被击败,这就使得左良玉的信心受挫,因此当崇祯皇帝令其率部勤王,左良玉恐与李自成再次对阵,因此先择按兵不动,不奉崇祯之诏,北上勤王。
聊完这个话题,我们再来聊一聊左良玉为何会在崇祯皇帝兵败身死之后而痛苦不已呢?
文者认为也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崇祯皇帝兵败身死,左良玉心知有愧,左良玉本以为京师的城防会将李自成拖入到对峙的局面,自己从而和崇祯皇帝讨价还价,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京师的城防竟如此不堪一击,相持还不到一周,就被李自成攻陷,崇祯则是选择了上吊自尽,左良玉面对这个结果,十分痛心,因此崇祯之死,有他的一份责任。
第二个,崇祯皇帝一死,左良玉失去依靠和庇护,崇祯皇帝自尽于梅山,不仅令大明王朝失去了主心骨,也彻底覆灭,崇祯皇帝之于左良玉既是主上,也是伯乐,更是依靠,崇祯皇帝一死,左良玉失人又失势,孤立无援,好似一片孤舟。
第三个,崇祯皇帝一死,左良玉受尽千夫所指,遭人唾弃。左良玉并没有想到崇祯皇帝会上吊自尽的结果,他只是想尽可能地确保自己的利益,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出乎意料,令他不仅受到千夫所指,也成为他一生的诟病之处,遭人唾弃。
因此,我们综合以上几点来看,左良玉驰援不驰援京师,左良玉都将陷入到了一个“死局”之中,很难破局,也很难全身而退,令左良玉无法自拔,无论左良玉如何选择,左良玉都要为此承受相应而来的代价和境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