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芒果TV播出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的第四集《市井》,片中主要讲述元代戏剧作家关汉卿、白朴等人的戏曲人生和艺术创作历程,展现了以戏剧为载体的儒家文化是如何在元代社会背景中“下沉”到市井乡野的演变过程,一步步融入到中国人的精神基因之中。
关汉卿代表作品窦娥冤(关汉卿代表作品西厢记)
《中国》第二季
看罢影片使我想起了上高中时学过的文言文《窦娥冤》来。当时只是觉得这篇文言文比以往学过的通俗易懂,里面的一些段落读来朗朗上口,比如这段:“忽听得唤窦娥愁锁眉上,想起了老婆婆好不凄凉。只见她发了怒有话难讲,禁妈妈呼唤我所为哪桩?”
现在想来,关汉卿作品中对于女性的描写与以往所看过的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更加真实和丰满。即使是明代小说比如《隋唐演义》、《三国演义》等中,对于女性角色的描述都差不多,开场都会用一段如“黛绿双蛾,鸦黄半额。蝶练裙不短不长,凤绡衣宜宽宜窄。”这样的文字来描绘女子的穿着打扮,非常的刻板,没有一丝活力,就像皮影戏中的人偶一样。关汉卿笔下的女性虽然很少着墨于外貌,但他却是从灵魂深处来描写每一位女性主角。他的元杂剧中的每一个女主角都有喜怒哀乐,充满活力,一个个都光彩照人。
关汉卿,相传他出生医学世家,自小便系统学习过正统儒家学说,向往朱熹所处的被称作“东方文艺复兴”的黄金年代,但是元朝科举考试长期停摆状态,想通过科举晋身士族是不可能了。他也曾经在金朝的太医院中任职。元朝统治者的残暴和社会的黑暗使他这样的“斜杠青年”放弃了幻想。于是他们混迹勾栏,与市井艺人为伍,接触了很多社会底层的女性,见识了她们的种种不幸遭遇。他们决定用戏剧抒发郁郁不得志的情感,控诉社会的黑暗残酷。正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太多的苦难,所以关汉卿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是有血有肉,非常的真实。
戏剧中窦娥的形象
在这些人物中最典型的要数“窦娥”了。《感天动地窦娥冤》取材于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传说故事。关汉卿不仅仅是同情孝妇,更是向元代黑暗的制度发出控诉“孝妇为什么要含冤而死?”的呐喊!剧本通过窦娥的一系列悲惨的遭遇,逐步刻画出了一个善良贤惠又敢于和命运抗争到底的中国古代普通妇女的形象。
当窦娥做了十三年童养媳又成为寡妇时,她第一次开始怀疑命运的不幸不是她的错,“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忧?”但是受传统的封建观念束缚,“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待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顺口”,善良的她选择了屈从命运地安排,做一个孝顺婆婆的寡妇。在贪官审问的过程中,即使窦娥一再遭到酷刑的折磨,也没有承认妄加到她身上的罪行。但是看到婆婆即将也要遭到酷刑折磨时,她大声地呼喊“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吧,是我药死公公来。”善良的她,为了救婆婆,承认了子虚乌有的罪行。即使是在她含冤而死,托梦父亲申诉冤屈时,也一再地请求父亲将无人照料的婆婆“收恤家中,替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
京剧《窦娥冤》
窦娥在即将行刑之前所发出的三个誓言使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坚强不屈,敢于向一切黑暗的力量斗争。
她在临刑前愤怒地斥责了代表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神灵——天地,“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三桩誓言: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充分表达了窦娥到元代黑暗社会制度的极度不满与斗争到底的精神,即使我做了鬼,也要让所有的人看到我的冤屈!
秦腔中窦娥形象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部元杂剧,现存的有18部,其中就有12部是以女性为主角展开的。这在以男子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戏曲家像关汉卿这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又鲜明的女性艺术形象。关汉卿描写的女性人物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王瑞兰、谭记儿、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关汉卿通过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抗争到底的斗争精神。关汉卿可以说是世界女权第一人!这些女性形象为我们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丰富多彩的人物长廊,为中国古代戏曲文学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