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简介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庆祝建党百年,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举办“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又称“百人论坛”,邀请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国际著名学者共100位,每年围绕一个主题持续举办,今年为首届,旨在全方位展现“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打造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论坛品牌,成为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的重要平台。
日程
2021年10月14日星期四
09:00 ~ 11:00开幕式
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
14:00 ~ 16:00平行分论坛第一场研讨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论坛
文学、历史学论坛
经济学、社会学论坛
法学、新闻传播学论坛
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学论坛
16:15 ~ 18:30平行分论坛第二场研讨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论坛
文学、历史学论坛
经济学、社会学论坛
法学、新闻传播学论坛
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学论坛
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
08:30 ~ 10:45平行分论坛第三场研讨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论坛
文学、历史学论坛
经济学、社会学论坛
法学、新闻传播学论坛
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学论坛
11:00 ~ 12:00闭幕式
平行分论坛议程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论坛
第一场研讨
主持人:张异宾
专家发言
吴晓明世界历史与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
孙正聿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
郭湛百年中国:历史的思维与实践的历史
韩震以历史思维看中国道路
李宗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阐析
沈湘平中和位育安所遂生——试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传统文化根基
波多·洪姆巴赫(Bodo Hombach)
国际交流加深理解与支持(视频发言)
评议人:孙正聿
第二场研讨
主持人:欧阳康
专家发言
赵敦华哲学在中国的现代化
万俊人现代性的多元镜鉴
赵汀阳一种可能的智慧民主
艾四林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袁祖社后全球化时代人类现代化的价值基础重置与文明新形态创造的中国逻辑
臧峰宇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大卫·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
马克思理论与应对生态危机(视频发言)
评议人: 赵敦华
第三场研讨
主持人:万俊人
专家发言
冯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欧阳康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演进逻辑、核心价值与比较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多维探析
仰海峰马克思的批判性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刘同舫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如何掌握大国命运
贝淡宁(Daniel A. Bell)
外宣中如何传播中国文化(视频发言)
评议人:韩震
二、文学、历史学论坛
第一场研讨
主持人:高建平
专家发言
于沛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人类文明进步崭新道路
徐蓝中国外交的现代化之路
汪晖世纪的诞生与绵延: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位置
钱乘旦中国特色现代化:一个比较的视角
张福贵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现代文化传统与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问题
杨共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特征与世界价值
评议人:马敏周宪
第二场研讨
主持人:韩东育
专家发言
张江构建当代形态的中国阐释学
南帆现代文学:概念、审美、娱乐
陈晓明人民性、民间性与新伦理的历史建构——试论中国文学的现代异质性经验
党圣元“辨体明性”与传统文体批评
高建平从“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的区别谈起——兼论人文学科的民族文化之根和普遍意义
弗兰克·索拉克(Frank Solak)
现代中国的历史教育
卜松山(Karl-Heinz Pohl)
中西美学的异与同(视频发言)
评议人:张福贵周宪
第三场研讨
主持人:高建平
专家发言
马敏论晚清城市“公”领域的近代转型及其观念变迁——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侧面
周宪注意力的文化危机
韩东育大历史观与新世界观——对中共建党百年讲话的时空观理解
朝戈金 口头传统研究在中国:以知网数据库分析为中心
刘跃进积极推进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体系建设
高畅(Augustin F. C. Holl)
构建一个崭新的未来:联结民族与文化(视频发言)
评议人:徐蓝张福贵
三、经济学、社会学论坛
第一场研讨
主持人:李友梅
专家发言
李培林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新发展社会学
江小涓中国对外开放的时代特色与理论构建
艾伯特·马蒂内利(Alberto Martinelli)
多元现代性(在线发言)
蔡昉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共同富裕
林毅夫中国政府的决策动机研究
黄平现代化:中国的道路与道理
谢尔盖·尤利耶维奇·格拉济耶夫(Sergey Yurievich Glazyev)
构建欧亚大陆经济新秩序的中国路径(视频发言)
评议人:吕炜陈光金
第二场研讨
主持人:何德旭
专家发言
比扬·维特罗克(Björn Wittrock)
社会科学与现代世界(在线发言)
亚历山大·罗曼诺夫(Alexander V. Lomanov)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发展(在线发言)
黄群慧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刘元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核心参数测算及可能策略
李友梅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与人民共同体新文明
陈光金中国社会结构百年现代化变迁
张翼中国现代化的中长期发展趋势
卡琳娜·巴特雅尼(Karina Batthyány)
现代化在中国与拉加地区的不同路径(视频发言)
评议人:吕炜周飞舟
第三场研讨
主持人:何德旭
专家发言
吕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在何处
何德旭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
彭希哲论老龄社会治理之“中国逻辑”
吴晓刚社会凝聚力建设的中国道路
王天夫数字时代的社会变迁与社会研究
周飞舟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迈向“家国一体”的国家与农民关系
郝福满(Bert Hofman)
中国扶贫经验的有益启示(视频发言)
评议人:陈光金何德旭
四、法学、新闻传播学论坛
第一场研讨
主持人:王轶
专家发言
张文显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
唐绪军建设性:新时代中国媒体的新追求
吴汉东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的思想遵循与道路选择
莫纪宏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法价值结构与功能
王轶民法典时代的中国民法学
胡百精复兴与现代化之路的桥接:中国传统思想价值及其创造性转化
石佑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
评议人:季卫东单波
第二场研讨
主持人:胡百精
专家发言
黄旦报纸“雅集”:中国传统文人的城市化之始——以创刊初期的《申报》为例
张明楷中国刑法学的发展方向
林来梵自由权利概念移植史上的中国立场:以严复为个案
单波比较传播研究的反思与重构
王志强中国传统中的“法”与法律人——中西早期帝国的比较
陈龙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式传媒发展道路
约翰·安东尼·卡蒂(John Anthony Carty)
中国的阴阳互补论对现代世界多样性的启迪(视频发言)
评议人:张涛甫莫纪宏
第三场研讨
主持人:石佑启
专家发言
隋岩加速社会与群聚传播:信息现代性的张力
季卫东智能物联网时代的风险与保护个人数据权利的中国方案
张涛甫新传播技术革命与“拟现实社会”的来临
张洪忠信息的智能化生产与扩散:互联网空间的国际传播新格局
舒国滢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上的“知识联结难题”——一种基于知识联结能力批判的观察
高文勇(Evandro Menezes de Carvalho)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探索(视频发言)
评议人:张明楷陈龙
五、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学论坛
第一场研讨
主持人:张宇燕
专家发言
杨洁勉当前国际格局变化特点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方向
徐勇国家善治能力:改变贫困状况的社会工程何以成功
秦亚青全球社会的变迁——基于关系视角的解释
杨光斌政治学方法论与历史观建构
吴志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国际维度
郁白(Nicolas Chapuis)
“内外”:审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开放”理念(在线发言)
郑永年中国政治经济学原创性理论的三大来源:传统、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视频发言)
评议人:周弘
第二场研讨
主持人:杨光斌
专家发言
张宇燕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逻辑
袁鹏什么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鲍静中国的现代化与职业化
张树华世界变局与中国学术发展的新机遇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Yuri Tavrovsky)
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线发言)
胡里奥·里奥斯(Xulio Ríos)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的伟大探索(视频发言)
乔治·佐戈普鲁斯(George N. Tzogopoulos)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惠及世界(视频发言)
朱光磊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过程与建设逻辑(视频发言)
评议人:徐勇
第三场研讨
主持人:吴志成
专家发言
周弘国际发展合作的多重世界
吴白乙中西文明融合:延续“和平与发展”时代的重要条件与可能
黄仁伟中国与美国的大国崛起之路比较
李新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非洲意义——延安脱贫攻坚的启示
孙壮志新时代中国特色多边外交的形成与发展
黑尔佳·策普-拉鲁什(Helga Zepp-LaRouche)
从未来看中国对世界历史的贡献(视频发言)
评议人:秦亚青
闭幕式
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红岩
一、各分论坛代表发言
1.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论坛代表发言
2.文学、历史学论坛代表发言
3.经济学、社会学论坛代表发言
4.法学、新闻传播学论坛代表发言
5.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学论坛代表发言
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方军致闭幕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