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独特作用
努力建设具有甘肃特色全国一流的文史研究馆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未来五年要实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并从五个方面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性安排部署。文史馆做为一个汇聚了一大批全省“文、老、名”人才的高地,无论是在培育增强“文化自信”和驱动开拓“文化产业”方面,还是促进熔铸“文旅融合”和推动强化“文化传播”方面,都是一支独特的力量。
一是坚决捍卫“两个确立”,争做“对党忠诚”的坚定拥护者。时刻牢记“旗帜鲜明讲政治”的第一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纲”和“魂”,对标对表、感恩奋进,着眼新时代文化建设所需、文史馆所能、馆员研究员所想,筑牢做好新时代文史研究工作的思想根基,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二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当好“文化自信”的坚定执行者。把文史馆工作放在全省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围绕文化强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方面,聚焦地域文化,深挖特色资源,淬炼文化标识,开展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与结合点,深度对接、高度融合、统筹推进,编辑出版高水平专著,展现甘肃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持续推进《甘肃金石录全编》《甘肃文史集萃》《陇上文藏》等著作编纂工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发挥独特作用。
三是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当好“文化交流”的倾情实干者。我省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华夏文明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加快这些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整理,有利于更加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展示陇原大地的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甘肃文化的软实力,加快推进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省上下的重点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央文史馆的沟通联系,抓住中央文史馆与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宝贵机遇,利用中央文史馆与国内外智库机构和国际组织联系广泛的优势,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陇原文化研究和专题书画艺术创作活动,积极承接中央文史研究馆在我省举办的各类会议、文史研讨和培训活动,助力提升我省文化建设水平。统筹谋划,注重发挥好馆员研究员在艺术创作、统战联谊等方面优势,进一步加强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与交流,把甘肃的历史、文化和潜力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支持甘肃,不断提升甘肃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是积极建箴言献良策,当好“高质量发展”的务实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开放办馆,加强与国内文史研究专家的合作,建立通道平台,健全工作互动机制,围绕文化强国建设的“国之大者”和文化强省的“省之要者”,更加主动担负好文史馆的“责之重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准确把握我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调查研究,贡献智力支持。充分发挥馆员研究员社会声望高、群众联系广泛的优势,坦诚谏言、秉公抒怀,积极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想办法、出实招,努力提供观点新颖、富有深度,有分量有价值的咨政建言报告,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和务实参考。
五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当好“甘肃故事”的积极宣讲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开展国情考察,组织馆员研究员参加国内外高层次文史和其他社科类学术交流合作。举办统战研修活动,开展交流研讨,加强对党外馆员研究员的政治引领,注重解疑释惑,统一思想认识。赴改革前沿、革命老区、基层一线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不断增强馆员研究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握团结奋进的时代要求,增强党外馆员研究员与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高标准办好“甘肃文史大讲堂”,一方面,邀请全国文史、经济、社会等领域知名专家为我们传经送宝,开拓思路;另一方面,发挥我省馆员研究员自身优势,从文史视角讲好甘肃故事,传播好甘肃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鲜活的甘肃风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崭新篇章增光添彩。
服务中心 打造品牌 推动文史资料工作创新发展
政协酒泉市委员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酒泉市政协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按照省、市委政协工作会议要求部署,深化大文史、大协作格局,不断提升地方政协文史工作水平。
一、强化理论武装,夯实履职根基,探索文史工作新机制。围绕中共十八、十九、二十大和历次中央全会、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点内容,先后举办学习座谈会59场次,参学委员和文史工作者1800余人次,形成230余篇成果。把文史工作列入市政协党组会议重要议题,定期研究调度。通过每年召开的市县政协文史工作联席会,通报年度工作要点和重点课题编研计划,构建双向工作网络,形成工作合力。先后修订专委会工作制度7次,主动加强与省政协文史委和县级政协沟通协作,建立“市县一体文史专家库”,形成学习培训共同参与、重点编研互联互动机制。
二、紧扣时代主脉,服务工作大局,激发文史工作新活力。坚持把政治属性作为政协文史工作第一属性,为改革发展助力。制定《酒泉文史资料征集编辑办法》《政协酒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管理制度》,分阶段制定《五年工作计划》,明确征编方针、目标、任务。围绕文化强市建设,相继编辑出版《酒泉文史》(1-12)和《酒泉人文历史故事专辑(1-2)等文史资料。完成《酒泉政协志(1985年—2021年)》、《肃州闻家圈农民反清起义轶事》《西凉王国》等资料征编、整理、出版工作。建立文史资料室,为编纂出版文史书籍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政协委员+文史专员+文史爱好者+专业机构”的文史工作队伍建设模式,以学术研究推动史料征编,全市各类文史编撰人员由2012年的53人翻一番增加至现在的159人,构建了横向工作网络。
三、探索融合发展,服务社会民生,培育文史工作新品牌。成功举办“丝路文化·最美酒泉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翰墨润警心·忠诚保平安”——政协委员进警营书画笔会”等活动,发挥以文化人,提振信心作用。组织政协委员积极参加“敦煌杯”全省政协系统书法大赛、全国“草圣杯”书法大赛7场次,艺术地展示了酒泉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成立政协书画院,与中书协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书法临摹和创作研修班,为委员和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展示、交流平台。创新开展“知酒泉·读书会”活动,举办“同心圆”讲堂,创建《酒泉政协》刊物。强化“委员书屋”平台功能,以委员活动小组组建13个读书群,组织142次线上线下读书交流活动,以“书香政协”助推“书香社会”建设。
四、市县齐头并进,助推文化建设,拓展文史工作新天地。创新工作方法形成强大合力。肃州区完善内部文史资料工作机制,与宣传、地方志、党史等部门长期保持协作关系,凝聚力量。金塔县鼓励和引导委员认真撰写“三亲”史料,推动文史工作和委员履职深度融合。玉门市提高撰稿人员积极性,激励作者多渠道拓宽稿源。瓜州县邀请阅历丰富、深谙县情的同志担任执行编辑,夯实了稿件基础。敦煌文博会连续三届成功举办“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展”,受到中外观众广泛好评。阿克塞县提出加大哈萨克族民族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传承的建议。肃北县形成的20万字《肃北文史》(第一辑)填补了蒙古语版资料的空白。各县区坚持开展“莫高精神”“玉门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等文化研究,以酒泉文史的感召力提升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合力。
五、强化业务指导,同频共振发力,树立文史工作新方向。认真履行对县(市、区)政协文史工作的联系指导职责,每年召开市县两级政协文史系统座谈交流不少于2次。帮助县级政协文史部门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破解各类工作难题69个,政协文史系统工作推动更加有力。年初对当年需要坚持、推开、创新、借鉴的工作,形成“四个清单”,印发县(市、区)政协文史部门谋划工作时参考。建设酒泉“互联网+政协+文史”直通车,实现纵向贯通市县两级政协,横向联通党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开展联动调研和协商,市县两级政协每年及早确定文史协商议题,共同选取部分重要文史类议题作为联动内容。2012年以来,已有15个文史协商议题开展了两级联动。
创新“专委会+”模式 推进文史工作新发展
政协兰州市委员会
兰州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文史资料征编、地域历史文化研究、举办凝聚共识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专委会+”履职模式,进一步形成对内激活、对外联合的文化文史工作新局面。
一、“专委会+党建”。坚持党的领导,把牢政治关。按照“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针,把牢政治关、导向关、史实关和文字关,确保政协文史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突出党建引领,用好“指南针”。制定了《中共党员委员活动小组工作办法(试行)》和《中共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的意见》,加强了中共党员委员与党外委员的联系。同时,在专委会建立5个委员活动小组,并以中共党员委员活动小组、委员活动小组“双小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做好政协文史工作。
二、“专委会+学习”。紧跟时代主题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中央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努力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举办培训专题学。开设政协理论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国学艺术等进行专门培训辅导,参加全国政协、省政协读书活动,为委员做好文化文史工作提供支撑。结合实际自主学。为全体委员订阅了《人民政协报》《民主协商报》,每年编发4期《学习参考资料》供委员学习,让委员及时了解、学习全国政协、地方政协的好做法好经验,为他们积极参政议政提供帮助。
三、“专委会+智库”。组建“专委会微智库”,发挥专家学者在政协文史工作中的作用。邀请专家、学者,以及文化文史等方面的研究人员组成“专委会微智库”,为文史资料工作研究提供智力资源。先后开展了“兰州精神”“黄河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兰州文化标识体系建设”等调研和协商论证会,通过智库学者们的参与,有效提高了政协工作水平。
四、“专委会+宣传”。成果传播有力度。市政协组织拍摄了《陇上大儒刘尔炘》专题片,系统展示了陇上大儒刘尔炘的生平事迹,该片被《学习强国》和《甘肃党建》采用,并成功入围第十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并上传互联网,开辟了政协数字存史的新路径。编辑出版有宽度。依托“专委会微智库”,成立文史资料选辑专项工作编纂工作小组。广泛征集政协委员的先进事迹,纳入“三亲”史料的范围,同时拍摄制作《政协委员风采》短视频,进一步激发委员在文史资料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编辑印制《流金岁月》专题片和图册,系统总结政协工作和政协委员履职大事小情,用影像图片展现委员的履职风采。凝聚共识有广度。专委会精心打造了“兰州岚沐文体旅创意产业园”和“兰州民盟盟员之家”两个凝聚共识示范点,开展文艺创作欣赏联谊活动。开展交流有温度。加强与省内外文史馆、图书馆的联系,交流《兰州文史资料选辑》和音像资料3000多册(件),有效拓展了政协文史资料成果共享。出版的《兰州牛肉面文化》《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著,参加了省委统战部在香港举办的“同乡文化名胜展”活动,为海外华人华侨了解甘肃兰州文化提供了帮助。
五、“专委会+存史”。突出“专”字。出版《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开了瞭望和走进异彩纷呈的兰州文化窗口,呈现了地域历史文化的无字碑和心灵史。突出“深”字。出版《兰州牛肉面文化》,围绕兰州牛肉面文化探源、传承、传播、影响四大板块,深入挖掘兰州牛肉面文化内涵。突出“广”字。出版《金城文化》,系统阐述了两千多年兰州文化体系在黄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潜力、寻求动力,以优秀文化感染人、团结人。
六、“专委会+界别”。加强党派政治联系。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界别党派委员的“双重积极作用”,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汇聚起关心和参与文史资料工作智慧和力量。红色教育激励初心。组织界别委员开展以“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界别活动,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挖掘征编界别优势。依托专委会平台,发挥民主党派和界别优势,聚焦文史资料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创新性,开展“文史资料征编界别委员座谈会”。激发界别委员履职活力。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与“社工委”工作紧密结合,在疫情防控和创文创稳等市域善治中更好地展示委员的担当和作为。
着力推进文史工作创新发展 不断提升天水文化软实力
政协天水市委员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动文史资料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传播天水好声音、讲好天水好故事、展示天水新形象,为奋力谱写幸福美好新天水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一、把牢政治方向,广泛凝聚共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化学习成效,始终保持文史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每年举办2期政协讲堂,每双月编印《委员学习参考》简报1期。发挥文化聚人心作用,围绕“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天水特色大市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历史人文遗迹保护等专题,每年组织全市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读书学习会、委员活动日活动,召集委员学习座谈,引导委员关注、关心天水发展。紧扣重大历史节点,拓展征编出版方式,真实记录、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天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截至目前,已累计出版各类文史资料27辑,共计约400多万字。《天水扶贫开发》专辑,集中反映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壮举。
二、守护精神家园,讲好天水故事。充分发挥天水文化资源优势,以祖脉文化为龙头,挖掘、整理、研究和宣传天水市“五大文化”,精心打造文化名片,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羲皇颂》展示了“羲皇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天水石窟文化》全面梳理天水“百里石窟艺术走廊”文化发展脉络。政协文史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独特作用,是政协文史工作肩负的社会历史责任。《邓宝珊将军》围绕民主和团结主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关系;《冯国瑞纪念集》收集了天水籍学者冯国瑞的著作、纪念文章等;《天水古韵》、《天水名山》、《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集中反映深厚的传统文化,用心用情用力凝心铸魂,传承历史文脉、宣传地方文化。今年开展《天水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专题史料征编,示范引领乡村振兴,为推进天水新型城镇化建言献策。出版《天水政协纪事》《三线建设史料》等专辑,最大限度发挥当事人所历、所见、所闻,突出“当代人写当代事”,展示团结奋斗的历程。
三、突出天水特色,打造文史精品。加强与党史、史志、档案、文化、新闻等部门的联系,拓展征编领域。《天水文物精华》收录市、县区博物馆珍藏文物照片和简介,以文物见证历史。以传承地域文化为主线,编辑出版《羲里墨珍》《陇南书院》《人文天水》等文史资料。质量是文史资料的生命。天水政协文史资料征编按照资料选题好、篇目设计好、文字运用好、编校资料好、装帧印刷好“五好”的标准把控质量,认真做好三审三校,坚持从专题策划、编纂方案制定、组稿、收集资料、编辑加工、总纂、审稿、再修改完善、排版校对、装帧设计、印刷、出版发行全链条实行质量管理,每个环节靠实工作责任,确保每个环节精益求精。《邓宝珊将军》《人文天水》等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邓宝珊将军》获得全省优秀图书二等奖。
四、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文史资料工作的政治属性,将重大选题列入市政协党组年度工作要点,坚持市政协党组定期听取文史工作汇报制度,推进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落地落实。在编撰过程中,我们正确分析研判各种问题,既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严格区分传统文化和封建糟粕,重点是把好政治关、史实关、保密关、文字关,落实文史资料审稿责任,确保留下真史、信史。鼓励政协委员撰写“三亲”史料,把文史资料工作列入委员履职量化考核范围、培训内容;建立由文史专家学者、特约撰稿人、离退休干部、文史爱好者等组成的专兼职撰稿人队伍;与文联、文化局、天水日报社、各县(区)政协等单位建立协作机制,集合多方智慧参与文史资料征编,形成工作合力。
打造文史精品 展示时代风貌
政协平凉市委员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凉市政协系统共征集出版文史资料68辑1749.6万字,为平凉文化产业发展留存了宝贵资料。
一、坚持政治引领,探索新时代政协文史工作新途径。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全过程,紧紧围绕党的大政方针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广泛征集、精心编辑出版“三亲”史料。牢牢把握文史资料工作的统战性功能,发挥政协文史工作团结各方、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专业部门征集与社会征集相结合、专家征集与委员征集相结合、重要节点征集与日常征集相结合,保证文史资料内容的权威性、来源的广泛性和征集的连续性,形成了以凝聚共识为着力,以编辑文史资料为纽带,政协组织与专业部门齐抓共管,政协委员与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的政协文史工作新格局。坚持政协文史工作与党政决策同频、与中心工作合拍、与时代发展同步,重点围绕文物保护、乡村文化建设、文旅融合等内容开展地方历史文化专题研究20场(次),提出意见建议218条,受到平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了文史工作资政辅政作用。
二、紧扣时代发展,激发新时代政协文史工作新活力。聚焦平凉史实事迹,编纂出版了《百年平凉》(丛书)及精编本、《平凉史事》《赵时春年谱长编》等文史资料。按照“挖掘文化资源、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血脉”的思路,收集整理、研究考证、精心编辑出版了《平凉金石录》《旧志平凉辑录》《平凉史地述略》《古城堡研究》等文化史料。聚焦全市重点工作和产业链建设,编撰出版了《平凉文史—西部大开发专辑》《脱贫之路》《静宁苹果产业链建设文史资料》《平凉红牛产业链文史资料》《庚子战疫》等文史资料,向省政协文史委报送文稿80余篇,让社会各界深度了解平凉发展成就,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建立由文史委初审,分管副主席复审,主席会议终审的“三审”制度,坚持在遵循实事求是、遵守国家新闻出版法律法规、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原则上把好“政治关”;在整理反映重大题材、体现“三亲”原则、符合历史真实性时把好“史实关”;在坚持思想性、史料性、可读性相统一,精彩内容和精美装帧相融合中把好“质量关”。建立线上线下协同联动、委员深度参与、组织构架完善的“书香政协”读书分享会和大学堂,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在书香浸润中增进思想共识、提高履职本领。依托《平凉政协》期刊、平凉政协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设“文史专栏”,鼓励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撰写“三亲”史料,推动文史工作成果转化。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文史文化讲读研讨活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文史工作队伍。在市政协机关建立“书香驿站”,订单式采购书籍,专设文史书架,收集历届政协委员书画作品打造文化长廊,使“书香驿站”成为以史会友、文史交流的重要平台。增设“文史专柜”。在市图书馆设立了“政协文史借阅专柜”,推动政协文史资料进入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拓展多元读书群体,传承优秀历史文化。
三、注重协同交流,构建新时代政协文史工作新格局。加强与省政协、兄弟市(州)政协及有关部门和学者的文史工作经验交流,探讨做好文史资料工作的做法和举措。加强与档案馆、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博物馆等部门的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开展地方历史专题研究和文化丛书编撰,抢救大量史实资料,充实了平凉文史资料宝库。建立了由市政协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定期研究部署、协调落实的领导机制;制定了《平凉市政协文史工作五年规划》,形成了有重点、有计划、按步骤开展文史资料征集的长效工作机制;采取召开市县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文史资料征集工作推进会等方式汇聚文史工作合力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政协文史工作有目标、能落实、见实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