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国学大师王国维书法:直入高妙之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书法:直入高妙之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书法:直入高妙之境界二十世纪前期,中国有四位影响较大的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学术界尊称四堂。他们是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董作宾(彦堂)、郭沫若(鼎堂),其中观堂的成就最为杰出。

国学大师官网_国学大师曾仕强_大师国学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二十世纪前期,中国有四位影响较大的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学术界尊称四堂。他们是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董作宾(彦堂)、郭沫若(鼎堂),其中观堂的成就最为杰出。

王氏家族的先世祖籍开封。《宋史》有王氏先世王圭、王光祖传,远祖王圭、王光祖、王禀、王荀四世,均以战功显赫,其中王圭、王禀及王荀死于国难,尤以王禀于靖康元年,在太原抵抗金兵,守城御敌而殉国,是一位勋绩卓著的抗金民族英雄。王禀之孙王沆随宋高宗南渡,袭安化王爵,赐第盐官,遂定居于此,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到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已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孙。海宁旧有安化王祠,始于明弘治年间,嘉靖壬子年毁于火,后又重建,移之邑治之东,今旧祠已不存。王氏家族因抗金名将王禀及袭封前爵、赐第盐官的王沆,在海宁受到当地人民的长期敬仰。王国维对此也深感自豪,撰有《补家谱忠壮公传》。

王国维娶莫氏,生潜明、高明、贞明。莫氏故世,继室潘氏,生子纪明、慈明、登明,生女东明、松明、通明(早殇)。长子王潜明于1926年早逝。1949年以后,3子女留在了大陆,2子2女去了台湾。现在世的有台湾的长女王东明、成都的五子王慈明。而二子王仲闻最为知名,从事诗词校注,但被诬陷为特务,最后服药自尽。

大师国学_国学大师官网_国学大师曾仕强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

1898年,二十二岁的他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3种生平著述,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方面。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逼近北京之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

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但也因此被后来的共产党激进派所唾弃,在主流文化之外。

1927年的初夏,阴历五月初三,想不开的王国维,转了两圈,看看周遭无人,一头栽进颐和园昆明湖。那时,颐和园门票巨贵,要大洋六角,因而游人甚少,待救起,已断气。当时的废帝溥仪事后赐王国维谥号为“忠悫”。

大师国学_国学大师官网_国学大师曾仕强

毛泽东有诗云:“莫道昆明池水浅”,那里的水并不深,王跳进去,便一头扎到底。事实上并非溺毙,而是被湖底的淤泥朽草,塞满七窍,窒息而死。呜呼,一代学者,草草一生,就这样于污泥浊水中逝去,时年五十一岁。从他身上,翻出一纸遗书,上有“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等字样。有人说,他这个“辱”,为死殉清廷,效忠逊帝;也有人说,他这个“辱”,与他亲家罗振玉有些什么纠葛。但不管什么缘由,当时及后来,都认为不值得。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国学大师官网_国学大师曾仕强_大师国学

王国维书法

清末民初的书法家序列里,王国维不在其次。作为著名学者,他不以书名是极其正常的。尽管王国维弱冠习书,遍临秦汉魏晋之后的优秀碑帖,又得其父王乃誉的亲授,眼界开阔,臂腕灵稳,所书字迹颇重“高格”。但,终因他的学术成就所淹,使天下士子少议其书。

提及王国维的书法,就需提王乃誉。他生于1847年,卒于1906年,字与言,号纯斋,居家以后改承宰、娱庐。青年时曾在溧阳县当差,父丧便退隐乡里,以读书教子为乐。返乡的王乃誉带回一些书籍,其中不乏论及金石书画之书,王国维在父亲的指点下,逐一披览。王国维评介其父说,乃誉公曾尽窥了各家所藏宋、元、明、清书画,以至碎石零金,成了真正的收藏迷。退隐田园的王乃誉生活淡泊,仅靠祖传的二十多亩田地为生,余下的时间就是习字、刻印,鉴赏书画。王国维说王乃誉“书学禇河南、米襄阳,四十以后专学董华亭”。王乃誉良好的文化修养,自然会对王国维的学习提出格外的要求。他除了督责儿子学好私塾课程,以备科举考试之外,还亲自“口授指划”,让王国维写诗题对,临帖习字,鉴别书画古器。在临帖上,王乃誉教导儿子以“笔、墨、力”作为书法的“三字金鍼”,亲授悬腕、运笔、施墨的功夫,期望达到“气韵生动、趣味闲逸”的美学境界。在鉴赏方面,王乃誉强调“毋为重名所骇,毋为秘藏所惑,毋为古纸所欺,毋为拓本所误”,父亲的“鉴赏四毋”对王国维日后的治学影响颇大。

国学大师官网_大师国学_国学大师曾仕强

王乃誉指导王国维学书,目的是为了科举,而非是当一名书法家。即使王国维成为学术界的大师后,自己也从不写大字和条幅,也未见谁人称其书家,所留墨迹,多是笺书、文稿、信函。有意思的是,无意成书家的王国维,恰恰是因一幅扇面,一首咏史诗,偶然得到罗振玉的赏识,才得以迎来人生的转机。在东文学社学习的王国维手书了一幅扇面,录有自作《咏史二十首》中的其中一首——西域纵横尽百城,张陈远略逊甘英;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罗振玉看到后,喜出望外,对此,他说:“公来(东文学社)受学时,予尚未知公。乃于其同舍生扇头读公《咏史》绝句,知为伟器,遂拔之俦类之中,为赡其家,俾力学无内顾忧。”少年并不得志的王国维,在罗振玉创办的东文学社里,依靠家学,开始崭露头角。应该说,罗振玉对王国维的成长,是继王乃誉之后起到重要影响的人物。

大师国学_国学大师官网_国学大师曾仕强

王国维生于1877年,卒于1927年。治学范围广泛,涉及经史、文学、戏曲、考古、文字等学科,是中国近代屈指可数的大师。也许王国维的时间多半被读书、著述占去,很少见到他的可供悬挂的书法作品。他的墨迹,基本上是书稿、尺牍、笺书、便条等,幅度不过盈尺,字型只有一厘米大小,结构谨严,章法疏密得当,笔力遒劲,做文章读,铿镪有力,当书法看,赏心悦目。仔细欣赏,不难感受到作者的文化修养、人生阅历、人格操守,以及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理性认知和技术把握。王国维是较早研究甲骨文的专家,又认真考释了道光、咸丰以后出土的“三代重器”毛公鼎、盂鼎、克鼎,以及虢季子白盘等钟鼎彝器铭文,融会贯通了“地下之学问”与“纸上之材料”,撰写了我国学术界研究甲骨文的代表作《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遗憾的是,在王国维留下的墨迹里,没有见到他写的甲骨文。这一点,他与罗振玉不同。同样为学术泰斗的罗氏,所书甲骨文书法,至今为人乐道。

大师国学_国学大师曾仕强_国学大师官网

体现王国维书法造诣的是他的小楷、行书。这与他的工作、生活方式有关。王国维写一手高妙的毛笔字并不奇怪,文化开蒙直到功成名就,毛笔是他唯一的书写工具。又何况父亲王乃誉和恩师罗振玉对传统书画、古文字的真知灼见,左右了王国维对书法的热爱程度。王国维的小楷取法钟繇、二王,起点高,路数正。他重视结构、用笔,讲究一个字、一行字和一页字的协调性,不以怪大,不以奇胜。下笔入纸扎实,点划交代清楚,墨偏淡,却不失沉实,笔力实,又显空灵,富有想象力。王国维是为了写作而写字,他必须考虑所书写的文字内容和阅读者知识准备的对应关系。因此,王国维写字十分收敛,字的重心明确,易读、易懂。他的行书亦从二王中来,又吸入宋人的气息,严谨、精致,线条富于变化,字有动感,与文稿内容相得益彰。学者写字,要求较多,首先想到字是载体,读者感兴趣的是字与字组成的文章,和蕴涵文章中的思想与境界。王国维谙熟中国传统文化,他知道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很少是因艺术的目的诞生的,这些闪耀着智性之光的远古字迹,基本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宗教信仰、情感抒发等现实需求。即使到了书法艺术的自觉时期,人们推崇的依旧是那些偶然为之的书札,甚至是信手涂抹的便条,其中非功利的文化信息,以其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对古代生活的还原,引起了后来者的审美共鸣。王国维又是杰出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岁月了如指掌,他当然清楚书法传承的技术方式与世俗因素。因此,在书法创作上,毫不迟疑地把自然书写和文章诗赋链接起来,复活了古人在书法创作上的文化习惯。其实,如此的复活,对于已经不把毛笔当成普遍工具的时下,该是何等的艰难。就书法学习与创作而言,我们输给了古人。

对中国学术界与书法界来说,王国维之死是巨大的损失。刚逾知天命之年的王国维用毛笔写下了“五十之年,只欠一死”便自沉颐和园的昆明湖。如果他继续活着,晚年的王国维应会拿出一定的时间研究书法,也会为后人留下更多的文章、墨迹。

王国维《人间词》手稿墨迹:

大师国学_国学大师曾仕强_国学大师官网

国学大师官网_大师国学_国学大师曾仕强

国学大师官网_国学大师曾仕强_大师国学

大师国学_国学大师曾仕强_国学大师官网

大师国学_国学大师官网_国学大师曾仕强

国学大师曾仕强_大师国学_国学大师官网

国学大师曾仕强_大师国学_国学大师官网

大师国学_国学大师官网_国学大师曾仕强

国学大师曾仕强_国学大师官网_大师国学

【完】

主编说:

周一,爱好是一种生活方式,越纯正的爱好,越接近灵魂。

书法字帖·书法字典

国学大师曾仕强_国学大师官网_大师国学

国学大师曾仕强_国学大师官网_大师国学

上一篇: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来常调研学生资助工作
下一篇: 【读书交流】韩庆丽:一部国学经典的导读书籍 ——《经典常谈》读后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