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能打硬仗、苦仗的人。杜聿明是国民党将领中最善于打仗的人之一,粟裕对杜聿明如此评价:“杜聿明只能打胜仗,不能打败仗;只能在有利条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条件下打仗。”
1948年豫东战役结束后,林彪找到了刘亚楼,要他将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所有指挥的战役资料搜集过来。林彪独自走进屋子里,待了三天。林彪感慨:“粟裕尽打神仙仗。粟裕打仗真行,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决心,像豫东战役那样的仗,我是不敢轻易下决心打的。”
毛主席:“我的战友中,数粟裕最会打仗”。粟裕一生,一辞元帅,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渡长江,五德昭彰,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真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粟裕大将简历(粟裕大将简历图片)
02大难不死
粟裕,侗族,出生于湖南会同,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粟裕家境富裕,家里雇佣了一个长工阿陀,阿陀是个武侠迷,成了粟裕的启蒙老师,粟裕开始习武,经常练得汗流浃背。
1927年,粟裕奔赴武汉,加速了中共控制的第24师教导团。24师师长是叶挺。粟裕随教导团参加了南昌起义,担任警卫队班长。起义军南下广东,在混乱中,一颗子弹从粟裕头部穿过,倒在地上动弹不得。排长一看脑袋中枪,没得救,卸下他的驳壳枪就走了,“粟裕啊,我不能管你啦。”
粟裕稍能活动时,挣扎着在路上爬行,以惊人的毅力追上了部队。
1928年,老七溪岭战役,粟裕带领9个人突然袭击,居然将近百个国民党士兵缴了枪。朱德称赞粟裕为“青年战术家”。
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粟裕升任师长;第三次反围剿,粟裕为红11军参谋长。
战斗中,粟裕左臂被子弹打中,击中动脉血管,血喷出一米多,当场昏死过去。医生主张将左臂锯掉,粟裕说,“即使有生命危险,我也不锯!”
03刻骨铭心的失败
红11军后来改编为红七军团,寻淮洲为军团长,粟裕为参谋长兼25师师长。1934年,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去做个引子,掩护中央红军南下。
红七军团政委乐少华,是“28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作风霸道,不懂军事。红七军团进攻福州失利,只剩下4000多人。闽东苏区负责人是菲律宾归国华侨叶飞。后来,叶飞成为粟裕手下的猛将,解放战争攻打金门就是叶飞指挥的。
叶飞
面对敌人的四面围堵,寻淮洲、粟裕决定,不顾中央军委的一再指责,向皖赣挺进。到达闽浙赣苏区后,与方志敏的红十军合并为红十军团,军团长为“独臂将军”刘筹西,寻淮洲仅为师长。
中央军委长征后,红十军团改由项英指挥。1934年,红十军团遭遇补充第一旅,旅长正是后来成为粟裕长期对手的王耀武。在伏击王耀武时出现了意外,双方陷入硬对硬的阵地战,寻淮洲牺牲,年仅22岁。面对败局,刘筹西、方志敏不得不下令撤退。
1935年1月,红十军团召开会议讨论去向:乐少华、粟裕主张分兵游击;方志敏、刘筹西坚持大兵团作战,返回闽浙赣苏区。担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不懂军事,最终他拍板返回闽浙赣苏区。这一个决定将红十军团带入了覆亡之路。
1月16日,方志敏、粟裕正要带队出发,刘筹西传话:主力已到齐,疲惫不堪,明天再出发。粟裕一听就急了:今晚必须全部通过封锁线!
方志敏完全同意粟裕的意见,他让粟裕先行,自己回去接应大部队。2000多人的红十军团主力陷入7倍兵力的敌人包围,方志敏、刘筹西被捕牺牲。
这是一个让粟裕一生刻骨铭心、无法释怀的失败。
方志敏
04失联三年
1935年1月,粟裕带领的红十军团突围部队改编为挺进师,粟裕为师长,挺进浙江建立根据地。途中电台被敌人打烂了,从此与上级失去联系三年之久,这是最艰苦的岁月。
3月,粟裕率领500多人的挺进师,跳出闽北,直插敌军后方: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浙西南不仅地形有利,而且位于多省交界处。4月,挺进师遭遇3000多人的浙江保安团,粟裕将其引入预设阵地,取得大捷,这是挺进闽浙边的关键战役。
粟裕挺进浙西南,让国民党大为震惊。粟裕粉碎了黄绍竤的大举围剿。蒋介石又派罗卓英负责围剿粟裕。面对罗卓英的快捷很辣,粟裕发明了四字要诀:敌进我进。1935年9月,粟裕部队以夜幕为掩护,一举突破罗卓英的封锁线,与叶飞部队会合。
浙南和闽东成立了闽浙临时省委,刘英(毛泽东和朱德早期的会计文书)独揽大权。叶飞认为刘英欺人太甚。刘英授意粟裕安排了一次鸿门宴,酒过三巡将叶飞抓了起来。要不是叶飞在押送途中逃脱,可能性命难保。刘英迁怒于粟裕,将粟裕关起来审查了一个星期。
面对刘建绪的围剿,粟裕有次连走三天三夜,到了游击据点,倒头就睡,一口气睡了40多个小时。
05抗日名将:你们的粟裕了不起!
1937年1月,粟裕从报纸上看到了西安事变的消息。1937年10月,粟裕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队”,粟裕任司令。1938年,游击队加入新四军序列,编为第二支队,粟裕为副司令。
粟裕率部刚抵达皖南,就被任命为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向苏南敌后挺进。随后,陈毅开赴苏南,与粟裕会师。
“你们的粟裕了不起!”
1938年粟裕伏击日军,以阵亡1人的代价,打死13名日军,击毁四辆汽车。对这场江南处女战,陈毅写下,“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国民政府发来贺电,“所属粟部,殊堪嘉尚”。
1939年,粟裕奇袭官陡门,战斗仅用8分钟,歼灭伪军200多,活捉57人。粟裕部队0死亡。粟裕名气大震,顾祝同专门派人去请教粟裕如何打游击战。粟裕讲了几个小时,一名川军师长说,“今天听了报告,才知道共产党军队打仗水平高。”
11月,14000多人的江南指挥部成立,陈毅为指挥,粟裕为副指挥,开始了两人的长期组合。第二天,主力部队就全歼日军一个加强中队168人,开创了江南敌后歼灭日军的新纪录,此即著名的“延陵大捷”。
顾祝同任命悍将冷欣为江南行署主任。冷欣曾在鄱阳湖边与日军白刃战,300多鬼子对敢死队捅死100个,剩余的跳湖。
粟裕以慰问之名,前往冷欣指挥部,作战参谋化妆成卫兵,把冷欣墙上的部队部署图强记下来。粟裕告诉陈毅,必须跨江北上,否则会陷入冷欣的包围。
1940年,毛泽东发出“五四指示”,批评了项英,对陈毅、粟裕表示支持。
1940年7月,粟裕率部过江,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共7000多人。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成了主要对手。
黄桥战役,堪称经典。韩德勤89军及独立第六旅几乎全军覆没,韩带领千余人逃回,在国民党内地位一落千丈。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部及主力9000多人被围歼。随即,中共重组新四军,粟裕任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
1941年,面对日伪军的围剿,粟裕取得“七战七捷”。刘少奇总结说,“在新四军中,第一师作战最多、战果最大”。石港战役,一个半小时全歼伪军一个团,粟裕部队0伤亡。
1942年,谢家渡战役,击毙保田中佐及以下日军82人、伪军被毙及俘300多人,是当年苏中一次性歼灭日军最多的战斗。粟裕把敌人尸体整理好送回日军据点,日军第十二旅团长南部襄吉对粟裕表示感谢,“宽仁厚德,诚攻略之胜利。”
恼怒的日军改由第六十师团长小林信南中将主持清乡。1943年,粟裕倚重的虎将、第七团团长严昌荣牺牲。
新四军在敌人的围剿中不断壮大。到1944年,全苏中主力部队达20个团、3万多人。
1944年,车桥战役,日军第60大队被歼灭69人,这是大反攻开始前敌后战场一次性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14人)。炮兵中尉山本一山敬畏不已,“你们的粟裕了不起!”
车桥战役后,日伪军对粟裕部队望风而逃,甚至出现了12名日军集体上吊事件。
06粟裕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大军
经过4年的奋战,粟裕把苏中经营成了中央希望的“汉高祖的关中”,人力、物力、财力均在华中居首。
1944年粟裕率万人渡江,穿过封锁线抵达浙江长兴,与苏南新四军会师。1945年,苏浙军区成立,粟裕任司令员。
粟裕部队进入天目山,顾祝同立即发动围剿。粟裕亲自传授山地战术,“上山要用脚尖,下山侧身用脚跟,速度快,不会喘大气”。
国民党第25集团军司令李觉是湘军名将,在武汉会战时其构筑的山地工事令日军惊叹不已。
天目山战役,国民党第52师被整建制消灭,比粟裕的计划用时少了一天。由于战场局势变化太快,李觉居然不知道52师已经“没了”。随即,国民党第79师、突击纵队第一、二大部被歼,李觉完败于粟裕。
这一仗震动国民党,粟裕当选七大中央候补委员,毛泽东说,“粟裕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1945年,华中野战军成立,粟裕为司令员。
8月15日,日军投降。高邮成为全国最后一座日军仍占领的县城。守军有日军1100人、伪军5000人。1945年12月,经过一夜激战,日军无条件投降。投降仪式,粟裕在现场,但大家都没发现他。3天后,粟裕接见投降的日军军官,岩奇学恭恭敬敬把祖传的紫云刀奉上,“献给久已仰慕大名的中国将军。”
07与国民党军队过招
1946年,第一绥靖区司令李默庵发起苏皖会战。李默庵部队12万人,粟裕只有3万。在黄埔一期中,流传“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
1946年7月15日,华野国民党美械军整83师2个团加2个营。当时,对和美械军交手大家心里都没底。毛泽东亲自来电询问粟裕,“打的是否是整编第83师?消灭了多少?”
与李默庵交手第二仗,歼敌1万多人。面对李默庵的强攻,粟裕觉得应该以退为进。当时华中局总部在淮安,只有粟裕一个人在前线,电报说不清楚,粟裕决定亲自走一趟淮安。300多里,粟裕只带一名警卫,轮番使用摩托车、自行车、船只,一天一夜赶到淮安,取得上级支持。这种举动,国民党将领难以想象。
大兵团作战,需有足够兵力。粟裕向山野司令员陈毅借兵,陈毅说山野兵力也不足。粟裕直接陈书中央,要求借用山野第五旅。当时的规矩是,同样内容,请示不得超过3次。粟裕连续3次上书,用了“斗胆直陈”的表述,“此乃一良机也,不可错过。”毛泽东指示陈毅,陈毅同意第五旅暂归粟裕指挥。
粟裕奇袭李堡,20小时歼敌一个半旅。中央军委专门发来贺电。
黄路战斗,消灭国民党两个半旅,创下解放战争以来一次性歼敌记录。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朱德说,“粟裕在苏中战役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苏中民间盛传,“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薛岳的名气比李默庵大得多。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几大战役,基本都由薛岳主持或参与,3次长沙会战蜚声中外。
1946年,薛岳进攻淮阴,驻守淮阴的是陈毅山野主力。薛岳的杀手锏是整编74师——位列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原番号为74军,第二任军长就是粟裕最恨的王耀武。74师被日军成为“虎部队”,足见其霸气。整74师现任师长为张灵甫。张灵甫被称为“猛张飞”,卧室内常年悬挂成吉思汗、拿破仑等人的画像。
泗县一战,山野第8师伤亡2000多人。随即,整74师占领淮安。两淮战役后,李延年得意地说,“整74师这样的部队,只需10个,就安邦定国了”。
战场失利,山野参谋长宋时轮引咎辞职,司令员陈毅成为众矢之的。华中分局召开“七人批陈会”。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向中央建议“以粟代陈”。
陈毅致电粟裕,“五内如焚,力图挽救”。陈毅对参谋说,“我将来还是搞我的文化工作去好了……”
中央电令粟裕星夜兼程北上。山野、华野合并,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
08一战张灵甫
陈毅决定山野撤回山东,保卫鲁南解放区。粟裕直率坦白,致电中央,坚持华中比鲁南重要。中央征询陈毅意见,陈毅不同意粟裕。关键时刻,中央支持粟裕。陈毅决定暂缓去鲁南。
1946年10月,中央复电,“为执行此神圣任务,陈、张、邓、曾、粟、谭团结协作极为必要。在陈的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
象粟裕这样精通地图又熟记地形的,绝无仅有,粟裕说,“不谙地图,勿以为宿将”。粟裕深知“慈不带兵”,他规定:激战正酣时,不允许各级报送伤亡数字,以免指挥官心软发抖。
1946年10月24日,江苏涟水,粟裕与张灵甫面对面交锋。张灵甫的步炮协同,近乎完美。
双方在城南狭窄的河堤,鏖战5个昼夜,74师稳定的兵力一直不超过两个团,华野28个团居然难以把对方赶出北岸。当初淮阴失守后,陈毅对粟裕说,“如果不消灭74师,不知道它将来还会造成多少祸害。”
华野战斗力最强的成钧纵队、六师都无法再战,不得不后撤整理。第十纵队司令员谢祥军牺牲,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华野牺牲的最高指挥官。中原突围的功臣皮定均旅,两晚就死伤600多人。
最后,张灵甫决定撤队,粟裕下令停止追击。当天,粟裕向中央检讨,承认前期部署欠妥,战斗很被动。这次战役,华野损失6000多兵力。国民党方面伤亡4000多人。
张灵甫也领教了粟裕的厉害。74师老兵说,“涟水一仗,本师元气亏损,一蹶不振……”。张灵甫颇有预感地在给其他将领的电报中说,“再过余年,死无葬身之地,吾公以为如何?”
09三个最让粟裕紧张的战役
粟裕说,解放战争有3个战役让他最为紧张,第一个就是宿北战役。
中央军委指示粟裕,“望粟即日北返,部署沭阳作战”。部队走不了,粟裕只身赶到沭阳,等于粟裕空降到了山野指挥部。自从泗阳、两淮战役后,山野还没打过像样的胜仗。
第69师师长戴之奇(黄埔二期)开枪自杀,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第一个“不成功,便成仁”的国民党将领。宿北战役,首开全歼国民党一个整编师的记录。
不料,同一时间,张灵甫再度进攻涟水。谭震林设防出现薄弱环节,被张灵甫捕捉到了。涟水宣告失守。华野二战涟水,仅第六师就损失4000多精锐。
鲁南战役,粟裕瞄准了马励武的美械部队整26师和第一快速纵队。马励武扬言,“再过3天,国军一定能进临沂城。进不去,砍我的脑袋。”话音未落,马励武已经被粟裕大军包围。整26师被歼灭,马哀叹,“此乃带兵以来对内作战损失最惨痛之一役也。”马励武成为阶下囚。鲁南战役再创纪录:一次歼灭两个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
10两让司令
“粟裕一让司令”:当年成立华中军区,中央提名粟裕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张比粟裕大9岁,而且是粟裕大老上级。粟裕死活不肯就职,连发两份电报要求自己改任副职。
1947年1月,山野、华野正式合并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为司令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部下按习惯仍叫他粟司令,粟裕马上纠正:华野只有一个司令员,应该叫我副司令员。但是,军事战役还是交给粟裕指挥。陈毅常常主动离开指挥室,“我离开这里很有必要,免得粟司令事事向我报告耽误时间。”
毛泽东在延安告诉饶漱石,“陈粟不可分,合则胜,分则败。”
1947年,陈诚调动74个整编师、旅发动“鲁南会战”。兵力之多,为解放战争开始以来空前规模,山东成为全国主战场。
1947年2月,粟裕以20万兵力包围李仙洲部5万人,2个军被歼灭。李仙洲以下17个将军被俘,开创华东战场纪录。陈毅对粟裕赞不绝口:愈出愈奇,愈大愈妙。王耀武大骂李仙洲,“老子就是放5万头猪,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啊!”
1947年3月,蒋介石启动黄河战略,堵塞黄河堤口,迫使黄河改道,流入故道。集结于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多达84个整编师,接近总兵力的1/3。
4月蒙泰战役,72师被围歼,杨文泉被俘后感叹,“你们有这么多大炮,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战役持续一周,国民党没有一个部队肯上来解救杨文泉。
11击毙张灵甫
张灵甫率74师袭击华野指挥部。华野面临腹背受敌。不料,粟裕发了狠,“不撤,也不退,就打74师。如果74师都能消灭,还有什么不对不能消灭?”
在沂蒙山区,张灵甫知道,自己遇到华野主力了。张灵甫说,“我是重装部队,现在逼我进山区作战,等于牵大水牛上石头山。”张灵甫也发狠了,决心“固守待援,中心开花”,死守孟良崮。
蒋介石亲自调度,10个整编师逼近孟良崮增援74师。黄百韬冲到了离孟良崮只有10里的黄崖山。“王老虎”王必成与黄百韬同时赶到山脚下,从东西两侧展开了令人窒息的登山比赛,解放军登顶时,敌军离山顶只有50米。
粟裕把指挥部推进到离第一线最近到地方,各级指挥员全部到第一线督战。下午1点,粟裕下令总攻孟良崮,山顶被炸弹削去了好几尺。这是一场罕见的恶战。陈毅感叹,“今后永远不让儿子当兵。”
晚上十点,粟裕决定再次发起总攻。如果还是拿不下,就不得不撤兵。叶飞负责突击。陈毅对叶飞说,“哪怕拼掉两个纵队,也要完成任务。”凌晨1点,总攻开始。粟裕每5分钟给前线打一次电话,战后一测量血压达到了220。凌晨4点,终于攻克540高地。
上午10点,粟裕决定组织第三次总攻。下午2点,总攻开始。下午4点战役结束,张灵甫战死。74师整建制消灭。
孟良崮战役,华野伤亡1.2万人,砸碎珍珠换玛瑙,从此少了一个劲敌。
陈毅下令把张灵甫尸体整理干净,用好棺材运到南京——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
74师覆灭,最难过的是蒋介石和王耀武。74师是王耀武的一大半辉煌和精神支柱。王耀武哀叹,“74师之失,有如丧父之痛。”
12反攻反攻,丢掉山东
为了对付共产党,蒋介石不惜启用中华民族的敌人冈村宁次,让其担任秘密军事顾问。彭德怀曾说,“冈村宁次是历来华北日军司令官中最厉害的一个。”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又派遣范汉杰伟前线指挥官,逼近鲁中山区。南麻战役,粟裕的对手是整11师(前身为第18军)。抗日战争“中国斯大林格勒”石牌守卫战的主力就是18军。整11师师长胡琏被毛泽东称为“狡如狐,猛如虎”。
面对胡琏的转守为攻,华野猝不及防,阵地一度失守。不得已,粟裕下令后撤,但已经进入范汉杰的包围圈。粟裕企图攻克临朐城,不料守城的是滇西远征军主力、“胆识俱备”的李弥。临朐一战,国民党伤亡1.8万,华野则超过2万。久攻不下,粟裕只好放弃临朐,向胶东半岛转移,放弃了经营十几年的沂蒙根据地。
与此同时,进入鲁西、鲁南的陈唐叶陶5个纵队,也是攻城未得,反而陷入包围。很多师只能缩编为团,可见减员之严重。士兵们叹息,“反攻反攻,丢掉山东。”
粟裕心情沉重。他起草了给中央的电报,称没打好,“言念及此,五内如焚”。但粟裕终其一生,始终没有发出这个电报。原因是,华野内部对电报内容有分歧。
在粟裕的电报草稿中,“过分乐观、七月分兵”都被列为原因,这些无疑属于战略而非战术范畴,而陈毅是华野最高首长。陈毅、谭震林针锋相对,“战略没问题。失利是因为军事部署上的错误和战术上的不讲究。”
不得已,粟裕起草了一个短电报,引咎自责、请求处分。
收到粟裕“自请处分”的电报,中央连发四电,要粟裕速去鲁西南,陈唐叶陶5个纵队,策应刘邓跃进大别山。
中央回复粟裕:几仗没打好不要紧、请安心工作、鼓励士气、以利再战。
同日,陈毅致电中央,“我认为我党20多年创造的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前进。”
1947年8月30日,毛泽东急电粟裕,要求立即渡河,“刘邓有不能在大别山立足之势。”
13斗胆直陈,浑身是胆
鲁西南作战,解放军没有根据地,成了蒋介石口中的“流寇”。
粟裕需要胜仗来扭转士气。他首先瞄准了整编57师。菏泽沙土集战役,整57师被歼,8000多人被俘。
1947年10月,粟裕、陈赓会师。中原逐鹿,中央主张打中小规模歼灭战,粟裕则认为要打大歼灭战,才能确保解放军迅速取得优势。慎重起见,粟裕起草电报后,又仔细思考了40多天,才将这份极具份量的电报发出,电文用了“斗胆直陈”的字眼。
1948年4月,粟裕再次向中央“斗胆直陈”,建议华野暂缓渡江,集中兵力在中原打歼灭战。
3天后,中央电召陈毅、粟裕赶赴河北阜平参加中央会议。毛泽东会见党内同志从不迎出门外,但听说粟裕来了,他破例出门,与粟裕长时间握手。毛泽东不是一个轻易能被说服的人。敢于向毛泽东反复提出意见并为其接受的,粟裕是比较突出的一位。
会议结束,毛泽东突然告诉粟裕:陈毅不回华野,华野全部交给粟裕指挥。粟裕非常意外,再三请求,未准。粟裕只得建议:继续保留陈毅的华野司令员兼政委职务。毛泽东同意,条件是陈毅不能再回华野。
于是,陈毅不在华野期间,粟裕代理司令。这就是二让司令。
粟裕提出了一个“转折点理论”:如果敌人增援部队是大兵团,战役的转折点来得越早越好,最好是在战役1/3甚至1/4时到来。开封战役,粟裕围点打援,歼敌4万。这只是惊心动魄的“豫东战役”的热身。
前来收复开封的国民党军多大5个兵团,粟裕决心“二次打援”,陈毅评价其“浑身是胆”。刘、邓、陈致电粟裕,建议停止二次打援。毛泽东批准了粟裕的计划。
1948年7月,华野歼灭整75师,区寿年被俘。
蒋介石极度焦虑,两次飞抵战区上空督战。
粟裕一生,有3个战役最为紧张,宿北战役是第一个,豫东战役是第二个:华野要以1个兵团对付敌人3个兵团。
被包围后,黄百韬亲自率两个营发起冲锋,这是国民党历史上兵团司令带队冲锋的唯一一次。与此同时,胡琏兵团已经逼近。
当晚,粟裕被迫撤出战场。由于撤离匆忙,黄、邱、胡兵团一直追击到黄河边,华野被俘3000多人。华野三大主力叶飞、陶勇、王必成纵队都打残废了。
但是,豫东战役是华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歼敌超过9万。对豫东战役的成绩,毛泽东兴奋地说,“我们过山坳了!”
豫东战役,让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发生根本性变化,他认为,解放军还是要在江北打,蒋介石80%力量在江北。毛泽东转告粟裕:黄百韬、邱清泉记在了粟裕名下。
14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1948年7月,中央要求粟裕攻克济南。王耀武在济南有11万大军,与华野旗鼓相当。这是粟裕报仇雪恨的历史机遇。粟裕亲自制定了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粟裕建议,把苏北兵团调来参战。这样,华野参战兵力32万,国民党守军和可能增援之军28万。华野第一次兵力占优。
解放军不仅能大批俘虏敌军,还能迅速消化,改造成解放军战士,这是解放军人数越打越多的原因。
为了协调许世友、谭震林、粟裕可能的争论,中央军委重申,“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毛泽东还亲自出面向许世友解释。许世友最服毛泽东,毛泽东一发话,他就没意见了。
1948年9月,吴化文率部2万余人起义,王耀武西线门户大开。
刘炳困团被全歼,刘用“中正”佩剑自杀。
济南战役,解放军以2.6万伤亡代价,歼灭国民党军8万多人,俘虏王耀武等23名高级将领。
陈诚把济南战役视为解放战争的分水岭,“军事之崩溃,遂更无可挽救。”
15斯大林:奇迹,真是奇迹
让粟裕倍感紧张的第三个战役就是淮海战役。
1948年9月,济南城内巷战还未结束,粟裕就向中央军委建议:开展淮海战役。粟裕最早提出的淮海战役,后来被称为“小淮海”。中央军委回电: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蒋介石采用了“徐蚌会战”计划,该计划由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主持制定。蒋介石当然不知道,郭汝瑰也是中共秘密特工。计划一出,国民党内有识之士就认为“未战而败局已定”。
杜聿明曾说:“我就够清廉了,他(郭汝瑰)比我还清廉,一定是共产党。”杜聿明曾当着郭汝瑰的面说,“你郭小鬼一定是共谍,发的命令都是把我们往共军包围圈里赶。”1949年12月,郭汝瑰成功率七十二军在宜宾起义,安全地回到了党的怀抱。
传奇间谍郭汝瑰
由于黄百韬兵团准备西撤,粟裕决定提前两天发起淮海战役。黄百韬哀叹,“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均为秘密特工,两人率部起义后,黄百韬兵团已成囊中之物。
1948年11月8日粟裕、张震(后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向中央发出著名的“齐辰电”:建议在歼灭黄百韬兵团之前,不再向两淮推进,改为向徐州进击,扩大战果。中央批准后,“小淮海战役”升级成了“淮海战役”。
被包围的黄百韬对援军不抱希望,“国民党斗不过共产党,人家对上级指示奉行彻底,我们则是阳奉阴违。就是相隔5里地,他们也不会来救我们。”
粟裕指挥所离黄百韬所在的碾庄不足10里,中央军委特地来电要粟裕后撤10里确保安全。
战斗非常激烈。为阻击邱清泉、李弥兵团,宋时轮纵队一天就打退敌人10几次集团式冲锋。
解放军夺取宿县后,国民党被分割成以徐州为中心的十字架散状分布。刘伯承对陈毅、邓小平说,“蒋介石是信仰上帝的,他终将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11月16日,淮海战役总前委成立: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毛泽东指示,“淮海战役为空前大战役,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基本解决。”
粟裕首倡“对壕作业”,沿着壕沟前进攻击,让国民党的重型武器失去威力。
11月16日凌晨3点,粟裕派5个纵队悄悄到达潘塘,不料黑夜中与一直军队撞了满怀,对付是杜聿明派出的奇兵74军。粟裕和杜聿明想到一块去了。解放军在潘塘被迫后撤10里。
11月17日对碾庄开展总攻。此时,许多国民党士兵已经饿得靠马肉维持。
11月18日起,解放军每天发射炮弹不下3万发。
激战十天,黄百韬自杀。蒋介石在追悼会上痛苦“黄埔精神不死”。解放军也付出沉重代价,仅在碾庄就伤亡5万人。
黄百韬被灭,还剩下黄维兵团、邱清泉兵团两大王牌。
11月23日,蒋介石制定新的计划,操刀者还是郭汝瑰。邱清泉大骂,“国防部是打糊涂账,是亡国的国防部。”
26日黄维兵团被围。黄维决定趁夜色突围,110师师长廖运周自告奋勇当突击先锋。黄维哪里知道,110师起义投奔解放军了。
杜聿明撤出徐州逃跑。粟裕调集30万大军追击,兵力已达极限。
粟裕也有压力。淮海战役开始前,毛泽东就隐晦地批评粟裕,“无纪律、无政府、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
12月4日,华野将杜聿明围困在陈官庄,最紧张的3天过去了,粟裕已经支持不住,躺在担架上指挥。
李延年兵团救援杜聿明,数日之内前进了70里,粟裕已经无兵可以分出,急得血压升高到200多、脸色通红。粟裕用冷毛巾裹头,用雪搓脸。阻击李延年的王必成纵队伤亡殆尽,连炊事员都用上了。总前委把中野一个纵队派去支援。
华野已经连续作战40天,疲惫不堪。华野37万人,战役中伤亡11万。不过,到淮海战役结束时又增加到55万,因为“解放战士”总数高达80%。有人开玩笑说,淮海战役变成了“共产党指挥的国民党军和国民党军作战。”
战役结束时,杜聿明被俘,后来他的女婿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邱清泉死战牺牲;李弥化妆逃跑,辗转从青岛坐船回到南京,蒋介石叫他立功赎罪,重组第八军乃至十三兵团。后来,八兵团的残余部队约1500人逃出国境线,窜到缅甸北部的丛林中,蒋介石派李弥取道前往缅北,以云南省主席和云南救国军总司令的名义,指挥这支部队。后来李弥回到台湾,还不断给金三角的残部写信,1973年病死于台北。
杜聿明的女婿杨振宁
毛泽东指示部队转入战场休整。12月17日,总前委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刘伯承、粟裕17年后第一次重逢,感慨万千。
淮海战役,解放军60万完胜国民党80万大军,是三大战役中唯一一个以少胜多。斯大林在记事本上写下:60万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
淮海战役最早由粟裕构想,粟裕直接指挥的华野歼敌占80%,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随后,粟裕指挥了渡江战役、解放上海。
16抗美援朝第一人选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第一个想到点粟裕为将。但粟裕已经病倒,左右目视困难。后经检查,枪伤曾经伤及脑神经,肠子已经错位、扭结。治疗半个月,仍未好转,不得已,毛泽东安排粟裕去苏联治疗,抗美援朝改为彭德怀挂帅。
1955年,建国后首次授予军衔,粟裕位列十大将第一名。
1978年出访在巴黎短暂逗留,粟裕只去一个“景点”:二战盟军登陆的诺曼底。
1984年粟裕去世,墓地分布三处:安徽黄山潭家桥、浙江丽水、东台三仓,都是他军事生涯极其重要的转折之地。
老兵永不退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