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马邑之战(马邑之战简介)

马邑之战(马邑之战简介)

马邑之战(马邑之战简介)公元前133年,匈奴的军臣单于率领大军前往马邑县,在距离马邑县一百多里的地方,发现沿途牲畜遍地,却空无一人,这种奇异的场景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怀疑,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每个怀疑都不可忽视。马邑之战(马邑之战简介)于

公元前133年,匈奴的军臣单于率领大军前往马邑县,在距离马邑县一百多里的地方,发现沿途牲畜遍地,却空无一人,这种奇异的场景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怀疑,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每个怀疑都不可忽视。

马邑之战(马邑之战简介)

马邑之战(马邑之战简介)

于是匈奴在攻下了一个边防小亭之后,抓来了一个汉朝的雁门尉史。一通威胁之下,这个尉史也扛不住匈奴的审问,只能将汉朝计划的马邑伏击战的计划全部和盘托出。

军臣单于听了之后大惊,说:“差点就被汉人出卖了!”于是下令立刻撤兵,临走的时候,军臣单于对雁门尉史说“我得到尉史,是天意让我保全”于是封雁门尉史为“天王”,带回了匈奴做官去了。

汉朝为了这场战争准备了三十万大军,就这样因为一个小小的尉史的泄密而无功而返,说起来也是很可惜。那么为什么当时汉朝会想要发起这场战争呢?这场伏击战失败之后,对汉朝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

这就要从汉朝和匈奴的复杂关系开始说起了。

早在秦朝那会儿,秦始皇就曾经派出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将匈奴逐出河套地区。匈奴冒顿单于继位后,又将河套地区给夺回来了,并且吞并了几个小部落。之后老上单于即位后,又吞并了很多西域部落,匈奴在西域称霸一方,这段时期正是秦末汉初,汉朝和匈奴正好天各一方,各自发育。

到了汉初,匈奴和匈奴两边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匈奴开始向中原进攻,于是就出现了白登之围战役,白登之围战役,让汉朝和匈奴发现自己的实力还是不够,于是双方都会退回去各自发育了。

经过白登之围,汉朝发现匈奴不仅兵强马壮,而且非常强悍,汉朝根本就打不过。而匈奴这边发现,中原的地盘太大了,即使自己打赢了这一仗,自己也没有办法吃下这么大的地方,如果汉朝倾尽全国之力,匈奴也是抵挡不过的,于是双方都退回各自的地盘,休养生息去了。

但是不同的是,汉朝这边是打不过人家的,匈奴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多年来频频骚扰汉朝边境,汉朝对于匈奴这样的做法也是比较无奈,于是从吕后专政时期,汉朝就采取去和亲政策,来安抚匈奴,没办法,汉朝这边暂时打不过。

于是汉朝经历了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恢复了一部分的国力,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认为现在汉朝的国力已经可以了,可以打仗了,但是不知道匈奴这边是什么情况,什么实力,于是出现了马邑之战。

公元前134年,匈奴派使者向汉武帝请求和亲,汉武帝召集众大臣开了个会,商量对策。

大行令王恢建议汉武帝拒绝和亲,打一仗让匈奴知道汉朝得厉害,就再也不敢轻视汉朝了。

然而御史大夫韩安国则建议汉武帝接受和亲,毕竟匈奴兵强马壮,汉朝和匈奴打仗的时候,从来没有在匈奴手上讨到过什么便宜。大臣们大多数都赞同韩安国的建议,于是汉武帝最终也采纳了汉武帝的建议,和匈奴和亲,又送去一位公主和金银财宝等无数陪嫁。

虽然这一次汉武帝妥协了,但是汉武帝想打匈奴的决心并没有被熄灭,很快王恢就再一次提出了打匈奴的想法。

和上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王恢是带着准备来的。

公元前33年,时隔一年,马邑有个叫聂壹的商人告诉王恢,说他有办法将匈奴引进来,来一个伏击战,一定能够打败匈奴。王恢精准地捕捉到了问题,问聂壹,有什么办法可以将匈奴引进来?

聂壹说:“我经常在汉朝和匈奴之间来往做生意,和匈奴人熟识,我可以借用做买卖的借口,假装把马邑占领,再献给匈奴,匈奴贪图马邑的货物,一定会来的。我们把大军埋伏在附近,只要匈奴大军来了,将军就可以伏击匈奴,活捉匈奴单于。”

王恢认为聂壹的主意可行,于是向汉武帝报告聂壹的计划,汉武帝听了之后,就召开了群臣会议。这一次御史大夫韩安国继续反对这个建议,认为现在不是打匈奴的好时机,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是因为轻敌,才被困白登一天一夜,险些不测,打仗这件事,最好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今还不是合适的时机。

尽管御史大夫韩安国和很多大臣都反对,汉武帝最终还是采纳了王恢的建议,筹集兵马和粮草准备向匈奴开战。

为什么汉武帝会在众多大臣都不同意的情况下,还支持王恢打匈奴的建议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汉武帝想打仗不是一天两天了,汉武帝和王恢的想法很相似,汉武帝认为,汉朝现在的国力已经可以打仗了,匈奴多年来骚扰边境真的给汉朝带来了很多困扰,和亲也不能让匈奴安分,只有以暴制暴才是最直接高效的办法。

公元前133年,六月,汉武帝派遣大军三十万,由将屯将军王恢,材官将军李息率三万多人在代郡,从侧面攻击匈奴的装备队伍,断其后路;然后任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之中进行埋伏。准备在匈奴进入包围圈之后,将匈奴一举歼灭。

首先,派遣商人聂壹,先行前往匈奴,将匈奴单于骗来。聂壹到了匈奴之后,以经商的名义求见匈奴单于,讲到匈奴单于之后,跟当时匈奴首领,军臣单于说,他手下有数百人,能够将马邑的县令杀掉,然后控制住马邑县,将马邑县整个献给匈奴,但是匈奴大军一定要来接应他,以防汉军反扑。

匈奴的日子想来是不好过的,非常贪图马邑县的财物,于是军臣单于亲率十万大军前往,并派使者跟随聂壹先行进入马邑,等到聂壹将马邑县令杀掉之后,在派兵前往。随后,聂壹就前往马邑县,跟马邑县令商量好,杀了一名囚犯,砍下他的头颅,当作是县令悬挂在城门上,用来蒙骗匈奴使者。

后来,果然骗过了匈奴使者。使者给军臣单于复命,说明确实如此之后,军臣单于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朝着马邑的方向前进了。

于是后来就发生了开头提到的那一幕,匈奴的军臣单于通过观察环境产生了怀疑,后来又因为一个雁门尉史泄密而识破汉军的计谋。

军臣单于在撤退的时候,王恢和李息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已经走出了代郡,准备袭击匈奴的装备队伍,但是在知道匈奴退兵的时候,见到十万大军从自己面前奔驰而过,权衡了一下,认为自己冲上去也是送死,自己的三万大军,既伤害不了匈奴什么,又不能拖住匈奴直到韩安国的支援。

于是王恢和李息决定放弃出击,眼看着十万大军从自己面前奔驰而过。

而韩安国这边一直埋伏在马邑县境内,见匈奴大军久久没有出现,于是决定主动出击,没想到,匈奴已经撤退了。

至此,马邑之围计划,彻底失败,汉军空手而归。三十万大军无功而返,几位将军回到长安之后,汉武帝以王恢提出计划失败和临阵脱逃的理由,将王恢问罪,经过廷尉审判,判处王恢死刑。

王恢非常害怕,为了求生,王恢托人买通了汉武帝的舅舅田蚡,托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向汉武帝求情,但是没有用,汉武帝仍然将不肯松口赦免王恢,王恢绝望了,最后自杀谢罪。

然而,匈奴经过马邑之战之后,不在和汉朝交好,拒绝在与汉朝结亲了,并且更加频繁地骚然汉朝边境,掠夺汉朝的财物,甚至把汉朝的青年男女抢过去做苦工,汉朝的边境地区的百姓,生活的更加苦不堪言。

马邑计划虽然没有成功,却是一次成功的亮剑,让匈奴知道了汉朝想要用兵的决心和实力,并且还结束了从西汉初期到汉武帝时期的屈辱外交“和亲政策”,同时也极大了鼓舞了汉武帝的想要对匈奴用兵的熊心壮志。

从这一次战争开始,汉朝和匈奴开始了数百年的战争。汉朝不再忍辱负重,而是决心把匈奴彻底收服,让匈奴不再骚扰汉朝边境,保障了边境百姓的生活,促进北方地区的发展。

总结的来说,汉武帝对于这次战争的准备是不够的,首先,汉武帝因为是第一场战争,不懂得和匈奴的战争应该怎么打,但是因为对于匈奴,汉武帝是在恨得牙痒痒,所以,汉武帝哪怕群臣反对,他也要打这一仗。

可以说汉武帝就是将宝压在了王恢的身上,可是千算万算,算不到,匈奴单于作战经验如此丰富,竟然可以通过观察环境来发现异常。

最关键的是,那个雁门尉史竟然一威胁就把计划和盘托出了,直接背叛了汉朝。

但是说起来也不能怪他,就算这个雁门尉史不说,在抓其他人总会碰见一个软骨头泄密的。

而且,作战应该还准备了备用计划,如果计划失败了,怎么办,总不能让匈奴就这样逃跑了吧。

再说了王恢作为主战派,让汉武帝顶着压力支持他,他至少应该拿出一个态度来,这就是汉武帝对王恢不满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与王恢一起对匈奴撤退坐视不理的人,还有李息,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对李息降罪,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说到底,这次计划失败的关键,还是在于汉军作战经验不足。而这次战争的失败,也让匈奴和汉朝之间,彻底撕破了脸。此后,汉朝和匈奴的正面决战,也就逐渐开始了。

上一篇: 邯郸之战秦国损失多大(邯郸之战简介)
下一篇: 金刚川战役(金刚川战役简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