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大师丛书》读《国学大师丛书》笔者:郭墨寒如果说要我给刚进大学校门的学弟学妹们推荐一本书的话,那我首推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国学大师丛书》一套给他们看,因为哪怕是读其中任一本任一位大师都会促使我们心海扬帆。这套丛书不仅让我们学习许多知识,更重要是她让我们懂得如何去耕耘我们的青春。书中所谈到的每一位国学大师他们的人生本身也是一本书,值得我们反复学习研读。史学大家张岱年老先生为整套丛书执笔序文,张序中开篇就谈到"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短短一段精炼的文字概述了中华几千年学术思想史,犹如一条东方巨龙跃然纸上。主编钱宏先生为丛书写前言《重写近代诸子春秋》。前言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种阐述:诸子百家三代说",意指中华博大精深之学术在历史上有过三次百家争鸣时代。一是春秋战国时期老庄、孔孟、杨墨、孙韩等卓然颖出,奠定了中华学术的基本脉络。二是宋明时期,程朱、陆王等兴义理心性之学,百家争鸣再现。三是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泱泱中华遭受列强凌侵,在空前的民族危机之时,有一批志士仁人、英才俊杰殚精竭虑,探索救过救民之道,各自发愤图强,汲异域之精华,振民族之睿智,中华第三代诸子百家遂傲然出现。
钱老先生站在新的高度用新的眼光去省视中国学术发展史;第二部分是"一种观念: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学术",在这里钱老先生给读者回答了到底什么是国学,也告知着我们国学也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演进,所以说"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学术";第三部分是"一个命题:历史不会跨过我们这一代",钱老先生这部分意在告诉我们这一代人只要抛开眼花缭乱的诱惑潜下心来,认清学术发展的脉络,了悟世界发展大趋势,我们这一代人一样能有学术建树,他也在鼓励着我们只要我们虚心学习专心研究,我们定能给发展第三代百家争鸣之风,开创中华学术的新时代。这套丛书编入二十八位国学大师,概述他们的生平、思想、学术贡献等。编入的国学大师有胡适、陈寅恪、熊十力、马一浮、柳诒征、汤用彤、康有为、郭沫若、钱穆、顾颉刚、林语堂、章太炎、钱玄同、梁漱溟、欧阳竟无、罗振玉、梁启超、辜鸿铭、冯友兰、张元济、刘师培、王国维等。当然也有一些对中国学术影响深远贡献巨大的大师并未收入其中,如陈垣、吕思勉等,他们默默地耕耘,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学术发展。话又说回来,丛书中编入的这些大学者也绝对是海内外公认的大师级人物,他们博学宏通经史子集,创新治学方法,西学造诣令人仰止。
人称"最后一个儒家"的国学大师梁漱溟总给人一股别样的气质。他继承父志,有父亲梁济一样的气概。梁济铮铮风骨从容不迫,已殉情正义结束自己的生命。梁漱溟曾追求道义,为道献身,两度自杀未遂。父子之间道义的崇尚,价值的去向如同一方印章留下的两个印迹。梁还有开创之风,当大家高谈论阔之时,他却潜心于乡土社会,在乡土社会中分析治国富民之路,《乡村建树理论》是最好的印证。另外,在众多学者还在不断推荐学习西方之术时,梁却开始批评西方文化了,他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又不断弘扬发展本土文化,力挺中国文化精神,他断言"不久的将来是中国的复兴"。当时人扬弃"儒学",要打倒"孔家店"的时候,梁不趋之若鹜,却为儒家正义,这是一种胆识,一种气概…这是一种大师的风度。"博学通才"郭沫若,人民评价他为我们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甲骨学家、革命家,还有政治家。像郭老这样享有这么多称号的大师是空前的,这位通才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书中我们可以得知郭老不仅是一位文人,他还是革命家,在一九二七年他参加了南昌起义。郭老在文字学方面的研究也如火如荼,特别是在甲骨文方面的研究,他的甲骨文方面的著作有《卜辞通篡》《殷契粹编》、《甲骨文研究》等,另外他和甲骨学家胡厚宣主编一套《甲骨文合集》,这些成为研究甲骨文必看著作。
郭老号鼎堂,与王观堂、董彦堂、罗雪堂合称为"甲骨四堂"。"最贵的中国人"辜鸿铭是生在南洋长在西方,然而他的心却系着中华。从小勤奋好学的他,在其父亲辜紫云和义父布朗的影响下,精通汉、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九种语言。他获得十三个博士学位,对世界的了解超越以前许多华人。二十世纪初,西方有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他被圣维甘地称为"最贵的中国人"也不足为奇了。当大家不断虚吹西方之术的时候,辜鸿铭却昂首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给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精髓,他将《大学》(HigherEducation)、《中庸》(TheUniversalOrderLife)等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1915年出版的《春秋大义》(TheSpirittheChinesePeople),表明他要举起"春秋大义"的旗帜拯救缺乏精神砥柱的西方世界,这本著作出版后在西方引起轰动,并翻译成许多语言。我们不论辜老在这个潮流中的地位与最终走向,他那不拘世套独抒性灵的精神,犀利卓识的眼光和博学深知满腹经纶的才华,无不让后人望洋兴叹。"古史辩学派创始人"顾颉刚,深受胡适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影响下,与钱玄同等发起并主持了古史辨伪的大讨论,又广集当时的研究成果编成《古史辨》,形成了"古史辨"派。
他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另外他将史学上的创见运用到民间文学、民俗学领域来,他在孟姜女故事空前绝后的研究就是最好的佐证,民俗学泰斗之一钟敬文的评论恰如其分地肯定顾老在民俗学的地位和贡献。顾老还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开山鼻祖,与其弟子谭其骧共同创办《禹贡》刊物,开辟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先路。顾老还是一个谦和大方的前辈,他在苏州发现学富五车的钱穆后,立马把他举荐进北京大学,然而钱穆先生后来的史学思想和治学方法与顾老大相径庭,钱穆反对顾老的古史辩思想,两人在学术上可谓分道扬镳,但是顾老仍然非常尊敬钱穆,同时对其治学之功予以褒扬。顾老给我的感觉,他是一位虚心博学的通才,也是宽厚慈祥的前辈,他的为学为人永远是我们的良师懿范。当疑古之风风靡盛行的时候,被称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的王国维在清****学院开设"古史新证"的课程,把传统历史学和考古学相结合,提出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的"二重证据法",由于当时出土文字资料的局限性,虽没有遏止疑古的势头,但却给古史辩派做了最好的回应。"二重证据法"适应了史学转型的契机,所以一直到现在仍然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王国维不仅在历史学贡献突出,在金石学,文字学,考古学,甲骨学,敦煌学等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撰写的论著很多,他校勘的书籍更多,虽然在他学术思想最活跃的时候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仍留给后人一座丰富的学术宝库。还有为革命器宇轩昂的章太炎,"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陈寅恪…这些国学大师筚路蓝缕,困顿交织,然而他们却不畏艰难,默默把人生奉献给中华学术,在中华这块黄土地上绽放出永恒的光芒。这套丛书非常耀眼地摆放在历史馆的 书架上,每次从她身边走过,似乎可以感觉到从她身上发出的光芒,鼓舞着我 不惧艰难险阻,鞭策着我永不止步。有她的陪伴,有这些大师们为懿范,让我 充实地走过了大学的大部分时光。每次,当我心里空虚的时候,静静地读读她, 她能予我丰富的精神粮食;当我思想混乱的时候,再读读她,她能辅助我整理 心灵的空间;当我孤独无助的时候,偶然翻起她,感觉身边有一股无穷的力量, 似乎在告诉我"你要勇往直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