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永堃
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考》中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每个时代都有当代的代表性文学,在特定时期留下光辉绚烂的篇章。“中华文史名著精选精译精注丛书(全民阅读版)”精选名人文集49种,涵盖从汉代到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的作品。其中既有人们熟知的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词章,也有以往不太被出版市场关注的司马相如、诸葛亮、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文藻,以期全面反映中国文学史的历史脉络。
丛书是“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一个新的子系列。“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是教育部属下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策划的大型古籍普及类图书,由章培恒、马樟根、安平秋三名先生任主编,组织全国18所大学的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任编委,在全国范围内选请学有专长的学者承担各书的译注。这部丛书是针对一般读者阅读古籍时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特别是为了使青少年学生能够看懂古代文史名著,从中受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教育,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编纂的。丛书以面向学生、面向青年、面向社会为宗旨,所收古代名著以文学、历史类典籍为主,兼及哲学、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保罗自先秦至明清的历代传世佳作,具有“精选精译,准确通畅”的特色。丛书20世纪90年代曾由巴蜀书社分三批陆续出版,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囿于当时条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当时铅排的背景下,产生了不少排版错误。此外,由于学术研究不断进展,有些翻译内容在今天看来不是很准确,甚至一些注释出现了错误。经高校古委会组织原作者再次修订及增补后,2011年,凤凰出版社出版“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修订版)”134册,进一步提高了书稿的学术水准。2016年,丛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的“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名单。如今10年过去,今天市场上已经很难购买到这一经典的文史译注版本,故此次从中精心选择历史上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的个人文集,进行全新的修订与设计,以期进一步完善内容、改正讹误、更新形式,使图书的内容与设计更加切合当下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与需求。
为了进一步扩大该丛书的读者市场,让更多读者了解传统文化,出版社针对该丛书的再次改造进行座谈、研讨。从近年来的市场反馈看,作为传统文化普及类图书的标志性成果,“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有图书品种全、作者水平高、编辑质量精等优点,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丛书的策划距今毕竟已经有三十多年,随着图书市场的变化,丛书有些方面已经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距离,如丛书的名称就未必全面体现了丛书在当今市场上具有的竞争优势。
首先,原书名“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所强调的一个重点是“选译”,目的是将中华古代文史名著中的精华呈献给广大读者。实际上,丛书选译篇章正最大程度地保存了所选文史名著的精华,有利于读者把握经典。但丛书名中的“选译”二字,容易给读者造成一种“内容不全”“内容残缺”的印象,不利于图书的市场推广和销售。其次,本丛书在最初出版时,以白话翻译为主要特色。今天看来,各书译文优美,水平很高,仍是图书的一大竞争力。但丛书名“选译”可能会使读者忽视书中精当的前言、篇章解题及注释,而这些内容其实起到了很好的导读作用,与翻译的部分相得益彰。注译者黄永年先生夫子曾自道:“每种选译前面还规定要写一篇4000到8000字的前言,如何写我也颇事斟酌。近若干年来写古籍的前言似乎出现一种公式,即一开头说此书作者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如做过官的则历叙其官职,这叫介绍作者生平事迹,接着用大段文字介绍此书内容,最后来点评论,说此书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基本上没有跳出清人修《四库提要》的老公式……对此我又不安分起来,不想受上述公式的拘束,而要给读者讲点真正管用的东西。……写《韩愈诗文选译》也同样不理睬什么公式,而是想把韩愈的思想和他提倡的古文运动真正作点公允的评价。
……以后写《吴伟业诗》等四本选译的前言也就这么自出心裁地写下去。”“选的每篇文字在前面要写一段不超过500字的提示,这本来还容易敷衍,但我最不乐意人云亦云地当文抄公,总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至少是读书心得写出,以免读者读起来有味同嚼蜡之感。……诸如此类的提示,我认为对读者如何鉴别文献、如何分析事物都会有帮助,至少会使读者感到有点新东西肯看下去。”“注要偷懒取巧倒好办,容易注就注,难注的可以既不查书又不思考而来个不注,反正读者不会拿了书来追问。但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应说是缺德的,所以我主张在作注上必须打硬仗。”可见,无论是前言、篇章解题还是注释,其中不乏学者的创见,都是丛书的重要组成内容,应当在丛书名中予以一定体现。最后,当下传统文化普及图书市场竞争激烈,本套丛书不容易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相区分。实际上,丛书在策划之初,就确定读者对象是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广大群众,要面向学生、面向青年、面向社会,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普及读物出版理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次出版,希望更进一步配合全民阅读发展规划,为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建设书香社会,提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图书。因而,我们充分征询丛书主编及各书译注者的意见,向策划组织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得到同意,本次出版将丛书更名为“中华文史名著精选精译精注丛书(全民阅读版)”。
具体而言,本丛书的主要特色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选目范围广,全面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学从汉代到清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精华,可谓向读者呈现了一部群星璀璨的中国文学史。对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古代著名文学家,如“三曹”、陶渊明、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李贺、杜牧、李商隐、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关汉卿、袁枚等人,丛书自然均有囊括,并精选这些大文学家的经典篇章,由知名学者进行译注,可以使读者准确地感受和领会他们文章中的艺术特征。历史上还有许多作家,在某一方面独擅其美、冠绝群伦,从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潮流,如司马相如、庾信、高适、岑参、范成大、公安“三袁”、王士禛、方苞、姚鼐等,以往人们或许听过他们的名字,但很少读过他们的文章。丛书也收入这些人物的文章选集,读者读后可以对独领时代风骚的某种文学形式或文学理论有直接的体认和理解。还有一些作家,如阮籍、嵇康、陈子昂、元好问、萨都剌、吴伟业等,虽然在各自的时代都是不世出的天才,但由于读者对这些时代的文学风貌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对这些作家的作品也比较陌生。丛书收入这些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无论在什么时代,伟大文学家的作品总能超越时代的藩篱,具有贯通古今的打动人心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丛书还包含诸如贾谊、张衡、诸葛亮、“二程”、朱熹、王阳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龚自珍等人的文集,上述人物作为政治家或思想家更加著称于世,而他们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以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读者通过阅读他们的文集,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更可以体味其独具一格的文学创作,丰富对于中国文学史多样性的认识。
第二,作者阵容强大,保证了各书选目、导读、注释、翻译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丛书由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持,古委会直接联系的18个古籍整理研究所为主要承担机构,从策划起步到最终完成,经历六年多的岁月。为此,编委会制定了严明可行的流程:每部书稿由译注者完成后,在全国范围内先请编委会之外专门研究这一学术领域的两位专家初审,合格后再请两位编委参照初审意见进行审改,然后退回原译注者改正。待原译注者改正后,再由编委会集中常务编委和相关专家集中在一地,将每部书稿从头到尾审改。审改后,三位主编再集中逐一审定,交付出版社。丛书各书的译注者均为相关领域内的知名专家,且在古籍整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学识。除此之外,一大批权威专家对书稿进行严格审阅,进一步确保了各书的质量。像安平秋、刘仁清、平慧善、周勋初、倪其心、董治安、马樟根、黄永年、章培恒、宗福邦、李国祥、曾枣庄、刘烈茂、黄葵、许嘉璐等专家学者都在审阅中为各书的译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学者的专业背景与撰稿的科学流程共同保证了丛书的整体质量。在强调出版周期和经济效益的环境下,现在已经很难有条件组织如此众多的学者花费这么长的时间,来合作完成这样大规模的项目了。
第三,体例科学,注译结合,方便阅读。各书由导读﹑提要、原文﹑注释﹑译文五部分组成。导读全面介绍了作者生平、时代背景、选目标准、作品风格、版本信息等内容,为读者理解作者及其作品提供了宏观的背景知识。提要言简意赅,对所选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风格特征等方面做出说明,让读者轻松把握选篇的主旨和特色。原文精选底本,精心校勘,择善而从,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权威的版本。注释全面,对于读者阅读可能有困难的地方都予出注,地名、制度、字词等方面均有涉及,又要言不烦,简洁明了,为读者的阅读最大程度地扫清了障碍。丛书的翻译优美流畅,注译者不仅对作品有深入透彻的研究,而且具备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保证了较高的翻译质量,其中不少诗篇的翻译达到了“以诗译诗”的水准。关于翻译,特别是古典诗词的翻译,实际上一直以来存在争议,即古诗词该不该译,译文能不能传神,能不能存真。比如对于李白的《静夜思》,这样通俗易懂的诗是否需要翻译,就有很热烈的争论。经过编委们的不断讨论和深思熟虑,最终形成了一个细则,翻译的标准也在这个细则中得到了统一。刘仁清先生在披览丛书后指出:“各种古典名著的译文,既非译者的再创作,也不是原著的代替品。它只是一座桥梁,一艘渡船,一种中介形态,其作用限于帮助读者去直接阅读名著原文。……丛书译文的这种中介形态,至少存在下列好处:既避开了长期以来在古籍今译问题上的一些无谓的争论,同时又达到了帮助读者认识中国文化的精粹,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的目的。此外,在长达五年多的编译时间里,这部规模巨大、成于众手的大型今译丛书能够大体保持其整体质量与风格的一致,也应该视作与它译文的中介形态有所关联。而这一点,或许可以讲是中国古籍系统今译道路上又一个不大不小的收获吧!”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丛书精选的文章无一不为前贤大家的呕心沥血之作,而对待诸文集的敬畏之心与审慎态度,正是三位主编、各书注译者以及出版工作者所谨记抱持的。正如主编马樟根与安平秋先生在回顾这套丛书编纂始末时所言:“衣带渐宽终不悔!”众多的专家学者为丛书的出版殚精竭虑、煞费苦心。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中华文史名著精选精译精注丛书”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经典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大家做小书”“后出转精”的出版理念。在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的支持下,出版社也全力投入丛书的出版工作,便是希望学者们的努力不至于无声地消逝,他们花费心血的工作成果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这对于未来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与出版事业而言,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参考成果。
·本文原刊《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21年第11期
【相关链接】
《中华文史名著精选精译精注》
全套49册
32开精装
定价:1905元
书号:978-7-5506-3130-4
组稿:凤凰君
排版:小由
统筹:凤凰君
图源网络,如侵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