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纳西古乐(纳西古乐形成于()世纪)

纳西古乐(纳西古乐形成于()世纪)

纳西古乐(纳西古乐形成于()世纪)[中国符号漫谈]世界各民族都有其独具代表性的乐器,苏格兰的风笛、日本的三昧线、印度的西塔尔、罗马尼亚的排箫、越南的独弦琴……如果找一种乐器来代表中国,那就只能是古琴。汉代著名学者蔡邕所著《琴操》认为,造琴始于伏羲氏,“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无论史实究竟如何,古琴的历史悠久是毫无

[中国符号漫谈]

世界各民族都有其独具代表性的乐器,苏格兰的风笛、日本的三昧线、印度的西塔尔、罗马尼亚的排箫、越南的独弦琴……如果找一种乐器来代表中国,那就只能是古琴。

汉代著名学者蔡邕所著《琴操》认为,造琴始于伏羲氏,“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无论史实究竟如何,古琴的历史悠久是毫无疑问的。最早的古琴实物当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初期的十弦琴。

纳西古乐(纳西古乐形成于()世纪)

纳西古乐(纳西古乐形成于()世纪)

当代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听古琴,感觉沉闷,僵硬,乐曲听不懂。其实,古琴和古琴音乐从来就不是娱悦视听的玩物。严格说来,它是古人弹给自己听的,再扩大点范围,最多也就是三五知己。

相传春秋时期著名琴师俞伯牙在琴台(今湖北武汉龟山下)弹琴,偶遇钟子期,不想这个砍柴人竟深识音律,听罢琴音深知俞伯牙志在高山流水,被伯牙视为知音。几年后,伯牙又途经龟山,哪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碎了琴,从此再不弹琴。后人感其情谊深重,流传出千古知音的故事。

历代文人雅士都以琴棋书画来修身养性,对古人来说这些不仅是文化艺术,更是抒情寄怀的特殊工具。古琴演奏是一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是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一般的传统音乐。

汉民族不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但在古代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却有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孔子教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仪、音乐、射箭、驾车、写字、算术)。音乐教育的地位,显然在射箭、驾车、写字、算术之上。中国最有名的古曲《广陵散》、《高山流水》、《阳春白雪》都是古琴曲。古人赋琴,不是随便坐下就弹,而要沐浴焚香,那是一件非常郑重的事。

然而,到了清末民初,古琴艺术却走向式微,这里有战乱的因素,有西方艺术东渐的影响,也有古琴自身的原因。

严格地说,古琴与其它乐器有着原则的区别,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饱浸中华传统文化精萃的文人情怀的寄托物。直到八十年代,当国人开始意识到用传统文化修身养性之时,古琴才开始真正进入良好的传承发展时期。

古琴的形制与追求非常独特,它从不要求其它乐器或乐队相伴,只愿在一缕清香中奏出文人的心曲。我们现在常听到古琴与乐队同奏,但古琴声是通过麦克风经功率放大后的电声,若不经过这种处理,古琴的声音就会完全淹没在其它乐器的声音中。

在乐器制造业,无论中西乐器,它们的共鸣箱无不是为了使声音更优美更响亮,而古琴却相反,它浅窄的共鸣箱,本身就不很响亮,斫琴者还要在面板敷上麻网布,再厚厚地刮上几层鹿角胶,最后再涂上数遍大漆,如此复朵的工艺,其目的就是要限制琴身的共振,在保持独特音色时尽可能控制其音量。而这正是对于中庸的追求。

古琴七根弦的定音为:CDFGAcd,去掉两个重复的高音cd,这是F大调的so(5)la(6)do(1)re(2)mi(3),与现代音乐相比,少了fa(4)和si(7)两个音。而这正是汉民族音乐的特点:五声音阶。

有人会问,西方音乐是七声音阶,有十二平均律,我们只用五个音作乐曲,是不是太单调了?

七声音阶在某个具体的乐曲中,也是偏重地使用某几

几个音为音乐主干,五声音阶是指以五声为主干音,这样构成的音乐既可庄重沉稳又能欢乐喜庆,在音乐进行中组合成中国汉民族音乐特有的风格,绝不会同其他音乐混为一谈。

中国传统音乐不仅有五声音阶,也有七声音阶,并在明朝就有朱载堉发明了十二平均律。而中国众多兄弟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则更加丰富多彩,如僮族大歌以原生态的形式在世界各地演出,不仅赢得了盛赞,还一举扭转了中国古乐无和声的偏见。再如纳西古乐,据专家考证,那几乎是未加改变的汉唐音乐。

没有音响资料而以纯文字谈音乐是件充滿遗憾的事。希望疫情结束时雅风社的《中国符号双语讲座》能够重开,相信那时,美妙的中国音乐会使闻者陶醉。

惠灵顿雅风社

上一篇: 姜桂芝(姜桂芝一家被罗成所害)
下一篇: 周佛海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