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师”最近麻烦大了,不但作为大师的学问受到质疑,连做人的基本操守也受到空前质疑。八卦者,可以上google百度一下。
当今这个年头,上电视的都是大师。知道的,看着热闹,心里发笑;不知道的,还真是以为当今学术昌盛,大师辈出了。
梁由之写“百年五牛”,陈寅恪为五牛之一。他写了陈先生在建国后的诸般非人遭遇,最后写到:现在,连陈先生的弟子季羡林之流,都成国学大师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晚清一百年的涵养,才出的来一个陈寅恪。国宝尚在,不知珍惜;国宝云亡,却非要捧出一个所谓的“大师”,这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幸好季羡林尚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学问跟老师的差距,早早辞掉了“大师”桂冠。
启功先生也是如此。有人称他为国学大师,启先生坚决辞掉:陈垣先生那样的才是国学大师,我不算。
因为季羡林、启功见过什么是真正的国学大师,所以尚有自知之明。当今我们见到的都是欺名钓誉之辈,因此也敢信口开河,妄称大师。
想一想,真是可悲。晚清民国以一百年的积累,才造成了民国大师辈出的璀璨。没想到一场WG,斯文扫地,文脉中断,元气至今未复。
现在,大师在当今具有了某些娱乐色彩。余秋雨一句:“‘老’比‘大’要资格老。我是老师,那么我退一步自成‘大师’,应该没问题的吧?”相信可以作为这个时代关于国学大师荒诞闹剧的注释之一。
北大的儒藏,我朝在文治方面投资最大的一项工程(之一),号称云集了中国最顶尖的儒学大师。一看名单,领军人物还是汤一介。我对汤先生没任何意见,但是窃认为,汤先生的父亲称之为国学大师或许还可以,汤先生嘛,还是差一点。(此语为一个退休的老教授对我说的)
刘梦溪说:钱穆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个国学大师。
我认为,1990年钱穆先生去世之后,代表着民国学术界那一代的风流随风而逝,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瞬间。
国学大师云云,只能是我们缅怀那一个时代的风流时的名词。
另:国学,乃国之不国之学也。国之衰亡之时,为保存民族元气,倡导国学;现在早不存在什么“国之不国”了。我们更应该把目光放在整个学术上——中外古今的学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