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山河,图霸业,一统吴国。——《京剧刺王僚》
在京剧里面,有一个剧目叫刺王僚,说的就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专诸刺王僚的故事。
京剧刺王僚
鱼肠剑的故事是谁刺谁(鱼肠剑的故事简介)
公元前515年,吴王僚的堂兄弟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他的宾客专诸密谋,准备刺杀吴王僚,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即“鱼肠剑”,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亲手所铸五大名剑中的两把小型宝剑之一,另外一把是胜邪。)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吴王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王僚,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随后公子光的部队把吴王僚的亲信全部处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公子光厚葬专诸,并以其子为卿。
专诸刺王僚,鱼肠剑一刺成名,流传千年。
春秋时期,有一个著名的铸剑师欧冶子,他是中国古代铸剑鼻祖,也是龙泉宝剑的创始人,他总共铸造了五把著名的宝剑,另外还有三把更为锋利的铁剑,第一把叫做“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开铁剑之端,是中国冷兵器的先河。
在他铸造的五把名剑中,鱼肠剑就是其中之一。根据越绝书记载,如下:
一种说法是认为因为剑身上的花纹犹如鱼肠。根据宋人所写梦溪笔谈之中,有鱼肠剑外形的介绍。
这种鱼肠倒不是指生鱼的内脏,而是要将一只鱼烤熟,剥去两胁,然后再看鱼肠,则有点像古剑剑身上的纹路,曲折婉转,凹凸不平,因此而得名。据说清朝吴大皙藏有战国鱼肠剑的墨拓本,满刃花纹毕露,就宛如鱼肠一般,故由此成名。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鱼肠剑之得名,就是由于它小巧得能够藏身于鱼腹之中,一种可能是鱼肠剑的剑身细长柔韧,能够沿鱼口插入,在鱼的胃肠中曲折弯转,而抽出时则恢复原形,钢韧无比,熠熠生光;另一种可能是鱼肠剑为诸多名剑中十分小巧的一把,犹如匕首一样,易于藏匿。吴越春秋中,证实了这一说法。
另外,我们可以从淮南子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鱼肠剑不仅小巧,而且锋利无比,一个刺客,唯一可以倚靠的就是手中所持有的刺杀工具,而当有死无生的人持有此剑时,它的威力就会更加强大。
在吴王阖闾继位后,鱼肠剑带给他无上的荣耀,他本人也是爱剑之人,所以在阖闾死后用其陪葬。
根据《史记》记载,阖闾之墓“灵柩外套铜椁三重,池中灌注水银,以金凫玉雁随葬”。更吸引人的是,随葬的还有阖闾生前喜欢的3000多把宝剑,其中包括“扁诸”“鱼肠”等名剑。
越王勾践踏平吴国后,曾到虎丘阖闾墓寻求宝剑,但一无所获,原因就是根本不知道墓门在何处。后来的秦始皇、东吴孙权等人也多次派人寻求宝剑,但终究是一无所获。也就是说,建造在虎丘的阖闾墓坚不可破,这也为虎丘增添了一层神秘度。在2000多年的后来,历史上绝大多数古墓已经被盗,诸多历史珍贵文物也消失不见,但可以确定的是虎丘从未被盗掘,现在的考古,都是保护性发掘,无论是古墓还是墓中文物都保存非常的完好。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最著名的十大名剑,鱼肠剑虽然排名第八,意为勇绝之剑,但是它的名声比排名前几位的一点也不逊色,闻名遐迩。
鱼肠剑一直静静地躺在阖闾墓里,陪伴了阖闾2000多年,或许早已锈迹斑斑,不过关于它的的光辉历史会一直流传下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