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弦高犒师原文及翻译(弦高犒师怎么读)

弦高犒师原文及翻译(弦高犒师怎么读)

弦高犒师原文及翻译(弦高犒师怎么读)维系大一统的7大因素弦高犒师原文及翻译(弦高犒师怎么读)文/荒野泓清世界上面积比较大的几个国家,像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除了中国之外,上述国家大多历史不长,或者人口不多,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都是联邦制国

维系大一统的7大因素

弦高犒师原文及翻译(弦高犒师怎么读)

弦高犒师原文及翻译(弦高犒师怎么读)

文/荒野泓清

世界上面积比较大的几个国家,像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除了中国之外,上述国家大多历史不长,或者人口不多,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都是联邦制国家,地方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只有中国是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一统国家。那么,维系中国大一统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归结起来,似乎有以下几点:

1、“大一统”的历史传统。夏商周年代久远,不说了。即便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算起,中国大一统的传统还有两千多年了,当然中间分分合合,有分裂,但不是主流,主流还是统一。所以,中国大一统的历史传统,比现代世界的很多国家的历史还长。之所以形成这种传统,有各种研究和说法,有的说是为了止战,因为分裂意味着战争,这一点似乎理论上也不怎么成立,因为西欧长期“分裂”,战争不断,但最终也没有统一;有的说是为了赈灾的需要,中国冷热、旱涝不均,“一方有难”需要“八方支援”,这个似乎也能讲通,但失之于肤浅。最关键的可能还是人种、民族、文化的趋同性和内在一致性,导致必然走向统一。大一统的模式在两千多年前一旦形成,就像任何事物一样,自然就有内在的自我固化的天然倾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传统。

2、“大一统”的文化渊源。西周是分封制不假,但事实上各诸侯国都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周天子在世人眼里和诸侯眼里是神圣的存在,毫无疑问,国家是统一的,虽然中央并不像后世王朝那样的强有力。《诗经·小雅·北山》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可见,在西周之前甚至更早,大一统的思想源远流长。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春秋和战国(加起来就是东周),自从周平王东迁洛邑,已经战乱了几百年,各诸侯国之间攻伐不息,民不得安,人心思定久矣。事实上,关于统一的讨论就已经很长时间了,很多有识之士都已经意识到中国必然走向统一。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也即是说,孟子拜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远看不像个国君,到了他面前也不能令人敬畏。突然问道:‘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天下统一了就会安定。’战国时代几乎所有的思想家众口一词地主张“天下一家”、“大一统”、“民无二王”、“定于一”等思想。

凡此种种思想,经过名人的提出、渲染、解读和传播,逐渐内化内嵌到中国人的思想深处,成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后世的中国人,都对大一统有着执着、痴迷和沉醉。就连后来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都以统一中国、统一天下为己任。前秦皇帝苻坚(氐族)想统一天下,在淝水之战中为东晋所败。北周武帝打算“平突厥,定江南”,造成全国统一的局面,可惜事业未成身先死。金海陵王完颜亮《题临安山水》更是嚣张写道: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翻译成白话就是说:万里江山应该是统一的,江南怎么能有别的朝廷?我要带领百万雄兵到西湖,骑马踏上吴山第一峰。总之,大一统的这种思想慢慢形成文化,渗入后人的思想中去了。

3、大一统式的人口流动。从古至今,人口流动对促进和维护统一具有巨大意义。弦高犒师的历史典故很多人都知道,郑国商人弦高去成周经商,经过滑国,半路遇到袭击郑国的秦军。于是他冒充郑国的使者,以四张皮革和十二头牛犒劳秦军,暗示秦军郑国已预知秦军来袭。那个时候,虽然诸侯林立,但人口是跨国流动的。特别是战国的“士”阶层迅速崛起,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大肆流动,张仪、商鞅、李斯等都算是秦国的客卿,孙武、伍子胥、吴起、苏秦等都不是为自己的国家服务,孙武是齐国人,伍子胥是楚国人,却都为吴国所用,吴起是卫国人,却士于鲁、魏、楚等诸侯国,苏秦游走六国,佩六国相印,这些人纵横捭阖,但客观上促进了统一。后来,大一统的皇权专制王朝建立后,虽然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但人口的流动仍然没有也不可能停止,比如李白在全国各地疯狂游历,苏轼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惠州、儋州、琼州等八个州调动、做官,很多官员虽然不像苏轼那么频繁,但从秦汉、隋唐,到宋元明清,官员在全国大范围、大跨度、长时间流动不停,这可是维系统一的重要措施。地方官不能长久在一个地方任职,尤其是一县、一州、一郡、一府的主要官员。

4、同质化的思维思考方式。中国人虽多,方言虽多,生活习俗虽然也千差万别,但中国人的习性以及看待世界、思考问题的方式似乎都差不太多,传统文化浸润传播到全国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思考方式,文化的趋同性带来了思维方式的趋同性,中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似乎非常一致。从现实看,各地在发展中,发展的模式都具有高度的传播性、传染性,一个事情的处理方法、一个商业模式一旦出现,就会迅速在全国传播,比如PPP;甚至出现的问题都有高度的雷同性。让人感觉中国虽大,其实圈子也就那么大,一个人进入一个领域、一个圈子,时间长了,就会感觉到,怎么都是熟人。

5、同质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有高山、大海、草原、荒漠、高原、平原、岛屿,但可以说,人口主要集中在平原和沿海地区,虽然在偏远和边陲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方式,但从人口的角度看,所占比重不会太大。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生产生活方式具有相当高的同质化现象,大体以秦岭淮河为界,仅分北方、南方区分而已,总体而言,北方种麦、吃面,人豪爽,南方种稻、吃米,人细腻。除此之外,没有像世界上有些国家内部那样那么多的差异性。比如,印度有100多个民族,印度的语言多达1652种,官方语言多达22种,而中国的普通话通行全国,轻松搞定。印度的宗教也比较多,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而且信教者都比较“虔诚”和认真,所以印度的多元性、多样性非常厉害,比较来说,印度的“大一统”相对松散。俄罗斯的民族有194个,语言大约有150种,宗教有东正教、天主教、新教、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萨满教等10余种。像巴西、美国等大国,何止是民族多元,而是人种多元了,白种人、混血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印第安人等,差异性更大。所以,向它们那些国家的种种国情,形成同质化的生产生活方式难度应该是非常之大。

7、王朝在完成大一统之后形成的强大“势能”。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的朝代,延续大都在300年。汉朝号称400年,实际上分为西汉、东汉,即便按两个朝代算,也各有200年,时间也不短。隋唐大一统300年,两宋的大一统不彻底,但也是主流王朝,也延续300年。元明清都是大一统王朝,明、清各有300年大一统的局面。一个王朝在大一统之后,必然从最高站位出发维护大一统,因为大一统首先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最高利益。大一统形成的现实惯性,每一个人都被层层内置到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之中,大一统形成的这种强大“势能”,任何个人和小团体根本没有能量撼动,要想裂土封王,脱离朝廷,无异于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上一篇: 剑来人物关系图(剑来人物关系图高清)
下一篇: 世界珍稀动物第一名(世界珍稀动物第一名只有一只)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