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9月12日,曾经在1917年7月冒天下大韪上演复辟闹剧的张勋因病在天津去世。消息传到北京,前清逊帝溥仪为之泪下数行,随即“下旨”追谥张勋为“忠武”,并拨款三千元为其治丧,同时还亲笔撰写了张勋的碑文。做完这些表面文章,溥仪还是觉得对张勋这位“复辟功臣”礼轻了,于是他不顾紫禁城中众人的劝谏,自己带人亲自前往天津向张勋致祭。
有清一代,武将中获忠武谥号者仅8人。他们分别是杨遇春、向荣、马玉昆、塔齐布、邓绍良、李续宾、张国梁、张勋。这其中除了杨遇春、马玉昆、张勋以外,另外几人皆死在与太平军作战的疆场上。然而他们这8个“忠武”只有张勋名不符实,因为他扶立逊帝复辟的目的绝对不是他口口声声地忠于清王朝那么简单,仅拿他复辟当天就自封为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件事来说,假设清王朝复辟成功,他是否能不能成为袁世凯之二谁敢预料。
张勋双亲早丧,过早地独立生活让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但他却没有向命运屈服,渴望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出人头地并建功立业。
复辟帝制
1884年(光绪十年),30岁的张勋在长沙加入了湘军,由于他敢作敢当且作战勇猛,又在广西的中法战争中立有战功,逐渐由一微末之兵勇升为广西提督苏元春部之参将。
甲午战争时,张勋由宋庆部改隶为袁世凯之新建陆军,并先后在袁军中担任工程营管带(营长)、督练处总务长等职。袁世凯任职山东时,随同他一起前往山东的张勋因为镇压义和团得力的原因,由袁世凯保荐而升任总兵一职。
“庚子国变”时,担任端门御前侍卫的张勋因为护卫慈禧太后、光绪帝出逃西安尽职尽责,从而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
据史料记载,张勋在护送两宫西逃的路上正患严重的痔疮,但他依然每天强忍着疼痛前来侍候慈禧太后,这一切让慈禧太后看在眼中、记在心中。
别看慈禧太后是个女人,但她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的手法丝毫不逊于任何统治者。
《辛丑条约》签定以后,回到北京的慈禧太后为了笼络住张勋,只要是张勋当值,她便经常派宫女向他赐这赐那,而且还时不时的关心张勋的生活起居。慈禧太后的这些举动让自幼丧母的张勋很是感动,这也是他在清帝逊位以后坚决不剃掉辫子的主要原因吧。
宣统帝溥仪继位后,摄政王载沣认为张勋忠实可靠,便任命他为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守南京。
清室逊位前,由于张勋在武昌起义时顽抗革命军,张勋被即将灭亡的清王朝任命为江苏巡抚兼属两江总督、南洋大臣。
进入民国以后,张勋为了表示忠于清王朝,他不但自己留着辫子还不许他的部下剃掉发辫,而且还在大庭广众之下言必称清廷对他的圣恩。
虽然如此但张勋的权力欲十分强悍,在他的武卫前军中,从上到下所有的人包括马伕,只要提到张勋的名字人人必须做到毕恭毕竟的立正。属下路过他的肖像时亦必须施以军礼,否则必受重罚。
袁世凯因倒行逆施复辟帝制而亡,新任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院总理段褀瑞一向不和,以至于他们之间的“府院之争”越演越烈。
已任长江巡阅使的张勋认为这是他问鼎最高权力的最佳时机,所以他就借着黎元洪请他入北京调解“府院”不和的问题,悍然率领他的辫子军入京解散了国会,同时还逼走了合法的大总统黎元洪。
1917年7月1日,觉得时机完全成熟的张勋在凌晨1时许换上清时的官服,然后带着他辫子军入宫上演了仅仅历时12天的复辟闹剧。
然而此时共和已经深入人心,张勋的逆历史而行的闹剧除了少数人以外没有任何人支持他,就连已经避居在家中的前清摄政王载沣都认为他这是在胡闹,结果段祺瑞在天津马厂以讨逆为名誓师出兵北京,没几天张勋的辫子军便如鸟兽散,张勋还没等过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瘾便跑到荷兰领事馆去紧急避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