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自孔子创立以来已经2500多年了,历经百家争鸣时期、政治宣誓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期、宋后唯一统治思想时期、百家争鸣四个时间段。2500多年来,宋朝是一个关键时期,宋朝之前的儒家因为世家大族把控官场、道释法的强力抵抗等原因,并没有成为“一家独大”的统治思想。
宋明清(宋明清唐元代前后顺序)
自宋朝开始,因为科举制得彻底完善、世家大族把控官场的形势不复存在,儒家成为唯一的统治观念。这时的法家已经成为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法家”、释家成为巨大影响的民间宗教、道家则成为“御用神仙之路”大多是皇帝皇族的喜好。
在这一转变下,汉唐时期的谁欺负我我灭谁的统治者思维,变成谁欺负我我给谁钱给谁地的统治者思维。
北宋儒家从上到下成为全民皆信仰的准宗教
因为宋朝非常明显地“给强势者财富用以购买忠心”的政策,特别是宋真宗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和位子而放弃收复燕云,放弃收复中原政权数千年的北大门的历史责任,宋皇在声誉上受到极大影响。为此,宋真宗一手儒家培植忠心;一手利用道家将赵皇塑造为神的后代,进行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
儒家的统治在本质上是等级制度下的“仁”。即上下尊卑有序、同一阶层亲亲爱爱。因此,很容易受到各个阶层的人的喜爱和信服。那时候又没有“平等式教育”“夸赞式教育”等思想。人们习惯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男在上女在,而这些又是维系自己权威的主要方式。统治者喜欢这样,百姓也同样喜欢,只要人们需要治理与被治理、管理与被管理这种情况。老人希望年轻人听话、年长人希望年小者接受指导。
下一阶层的人要对上一阶层充满尊敬乃至盲从,同一阶层间相亲相爱、互相扶助。这就是儒家管理的本质。社会管理中的等级思想约束,正是儒家在行的地方。为此,统治阶层在忙完了统治阶层的等级构建、文武阶梯后,民间也开始逐渐通过族谱、乡规、乡学渗入到全社会阶层。
最终,宋朝成为历史上儒家思想最为牢固的地方,甚至皇权都分出了一半权利交给了儒家的儒生。可以说,在北宋儒家思想是皇帝头上的紧箍咒,皇权坐着、儒生站着。儒生也成为整个封建社会最惬意的阶层。之后宋朝变成了宋政权,南方的儒生又延续了一个半世纪这种生涯。北方儒生则需要跪着与皇权共掌权力。
夏金宋时代的儒同样继续维持着统治地位
宋政权的开创者高宗赵构,延续了北宋妥协苟安的国策、神宗以后改革派与反改革派纷争两大实质性政策,南宋的统治基本是一种“守成”之策。能够存在的前提也是比宋朝还要苟安而已。
赵构所采用的政策基本上是反王安石但却不彻底废黜王安石的政策,为什么不彻底废除?因为王安石的改革,确实可以增加政府的税收,财政收入增加后有利于构建南宋的军队、防御措施、军事科研、发展民生。
南宋的民生其实比北宋更好管又更不好管。好管是因为南宋地区本来就比淮河以北的北方、整个西部地区更富庶。南宋抛弃了大部分相对贫穷之地,保留了富庶之地。因此,南宋民众的生活水平要比北宋还要高。
不好管的地方就是南北矛盾问题。大量的北方流民的进入使得南方的耕地问题很严重,同时,北方被辽国占领后每年都会有南逃的汉人进入。时间久远一些,北方流民自然会沾染一些金人的习惯。
到了宋孝宗时期,南方社会就经常出现南方人与北方流民的冲突。原因很简单,很可能是北方流民逃到南方后因为高兴了唱了歌曲,结果这歌曲的曲调曲风中有很多非汉人的因素,或者逃难时穿了北方金国要求穿的样式。在南方百姓看来,这就是大逆不道,但他们从来没想过,是谁抛弃了北方百姓!但在南北矛盾下,南方是不会想这些问题的人。
总之,南方的南北矛盾、北方大量文人希望收复故土的心情导致与南方文人的冲突等并不少见,由此南宋的社会问题并不少。尽管如此,在儒家等级秩序下的阶层平衡,使得宋政权依然相对更稳定些。
虽然宋辽对峙、宋被金灭后宋金对峙持续三百年,但辽国、金国的“儒家化”是很成功的。辽、金也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因“儒家化”而灭亡。夏金宋终被蒙古帝国及后来的元朝所灭,终其八十八年(1368年减去1279年)的历史,元朝的“儒家化”并不成功。
元朝的“儒家化”的失败,主要是受到蒙古的原文化(萨满文化)、畏兀尔文化、藏传佛教、中原其他文化的强烈抵制而始终行进在路上。尽管如此,元朝在官制、皇权思维、统治之术上也仍然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儒家化。例如元朝的国名、太子制的建立、科举制的推行等。因此,元朝的灭亡还真不是因为民族矛盾,更多的仍是传统农民起义的“活不下去”原因。
明清的儒家化问题
元朝的统治被消灭后,朱洪武为了统治平稳,再次把儒家化拉到自己的身边,以自己的强悍态度让儒家化在洪武年间快速恢复到宋之状态。
但随着大明秩序地重归,儒家化的各种问题也同样死灰复燃。不知有国,只知有家直接成为“官场如商场”,民众不会因为国亡而拼命,却因头发和服装而战斗到底。气节虽有陆秀夫之能,但这些又管什么用?如果事前不过于自我、自私,国不破您都用不着跳海。
因此,无论是宋朝还是晚明,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气节只有少数人拥有,什么时代都一样。关键在于少数的拥有气节的人如何促动希望活着的人去有气节。
有人会对宋明一体有些不认同,但很多现象两朝类似。例如宋朝有大树御敌和水上长城御敌;明朝同样也在九边地区种树御敌;
宋朝放弃收归数千年的中原政权北大门;明朝宣宗同样以中原百姓的利益为借口放弃明太宗时期占领的土地,更有甚至万历皇帝对十数万海外商人被杀竟然无动于衷。
这种案例还有,可以说,明朝同样非常完美地继承了宋朝的精神——只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情,其他的都不重要。
我们可以才会看到在宗藩问题上,明朝并没有执行作为宗主国的责任。如果执行了责任,在武宗嘉靖时期就不断地与西方列强进行竞争的话,在总体上并不落后西方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地碰撞,就会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从而改写晚清时代的落后挨打局面。这就涉及到儒家的负面影响。
儒家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儒家的正面因素就在于因为同阶层的相亲相爱、理念上的忠君爱民等,使得文化自信深入汉人的基因。因此,无论是什么政权进入中原地区,其最终都要经历儒家化,我们的文化不曾断流。文化拐弯倒有,但那是自己拐的而非被断流或换水。这就是儒家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好处。
同时,儒家在社会治理上也有好的因素。扣除上下尊卑、等级秩序外,同阶层间的相亲相爱值得推广。
但儒家文化的负面因素也很强大。例如不知有国,只知有家;基层政权不下乡;官斗不过吏等现象就在宋明清广泛地存在。
再比如有些人经常把近现代的落后归咎于清朝特别是满族同胞,但实际上,晚清时期的满族已经完成“儒家化”,晚清的落后是源于作为人口主体的汉人的自身文化因素,同时,也是延续明武宗以后中国科技特别是军事科技落后于西方的现实。否则从嘉靖到崇祯也就不会大量引入、仿造佛朗机铳炮和红衣大炮了。
中国自古重权力轻劳动,大凡有能耐的人都想做官。因此,到了明武宗以后,中国的科技贡献程度在世界越来越低。无论是火器还是火药都开始落后于欧洲,那么,到了晚清被欺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儒家化培养出来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自私自利且贪生怕死,为了掩盖这种不足,他们往往喜欢高台教化,说得比唱得好。由此,欺骗性很强,例如洪承畴、李鸿章等都是这方面的绝佳代表。明明自己数典忘祖、自私自利、贪生怕死,还要拉上为了民族的大义。
汉武帝、宋太祖和朱元璋,1500年来儒家终于走上圣坛
朱元璋何以成功创造277年的朝代?明承元制和儒家化是根本
永远在路上的元朝儒家化:从忽必烈到元顺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