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大年三十,当家人们忙着洗洗涮涮,蒸蒸煮煮,做着喜迎新年的各项准备时,我往往主动请缨,把贴春联的重任接过来。因为不太喜欢世面上那些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的春联,所以,每年的春联都是我自编自写。说心里话,也只有此时才是我最快乐的时候,至今想起编写春联以及那些春联趣事,我仍然欣喜若狂,激动不已。
春联的由来历史悠久,之所以留传至今经久不衰,是因为它蕴藏着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在人们眼中,春联就像喜庆的暖阳,一座再冷清的院子,贴上一幅红彤彤的春联,顷刻间便会明亮暖和热闹起来。我们时常会看见除夕那天,人们驱车几十里回到老家,就是为了给老屋门前贴上一副春联,所以年前写春联、买春联已成一件必不可少的大事。曾记得我的中学语文老师,每逢这天,兜里总揣着一张张红纸,有人向他索求对联时,他会毫不吝啬地挥毫泼墨。
至于春联内容却很少有人关注。人们都认为不过是些恭喜、祝福之类的吉祥话,过年嘛,图啥?就是图个高兴乐呵嘛!至于春联的内容,似乎人们都觉得不那么重要了。
对联顺序(对联顺序怎么贴)
对我而言,春联的内容却异常重要。春联历经千百年流传,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虽不懂文化,却尊重文化,敬畏文化,更想追求文化。我喜欢读春联,偶遇那些妙趣横生、字字珠玑的对联时,常常喜不自禁把它烂熟于心。当然也不乏有不合时宜、令人捧腹的春联出现,自然也同样烂熟于心了。记得村子里有一户门上的春联是这样的,上联是“小子无能瞎咋乎”,下联是“不定几时栽跟斗”,横批是“明者退后”。在没看清春联内容前,小院一派春光融融的景象;当看完春联内容后,小院却成了一张集怒、恨、咒为一体的令人可怖的脸。且不说这副春联的对仗工整不工整,平仄对称得当不得当,单文字的意思就与这普天同庆的佳节极不相称,就像癞蛤蟆爬在脚面上—不咬人却恶心人。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副对联还是有其优点的,那就是作者把自已的心境写了进去,这一点还是值得学习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子以及外甥的爱好和我不谋而合,都喜欢编写春联。每年的大年三十,我们都会像蚂蚁喜欢蜂蜜那样聚在一起。有时我们写出的对子还真暖心、真贴心,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每遇此,我们都会高兴地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有着与垂钓者下钩都能钓上鱼那样的快感。人应该有个爱好,爱好中隐藏了许多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快乐。但是编写春联真的很劳神费心,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少,一年一次演练的次数也少,作品很少有我们非常满意的,不过我们还是年复一年地乐在其中。
记得一个大年三十的傍晚,别人家除夕的鞭炮声已声声作响了,而我们的春联还有一幅没编写出来,心里不禁着急起来。这时,儿子拿出一幅让我看,上联“五姐妹及第犹桃红闹春”,下联“六兄弟登科如柳绿迎夏”。我看后惊讶地说:“还真不错!只是有显摆之嫌。算了,就贴在二楼吧,那里少有人看。”贴上后,儿子才想起忘写横批了,写什么呢?我急中生智道:“你写的是咱们家的事,就写个邵姓人家吧。”于是铺纸挥毫,按传统从右到左的顺序写好,然后贴上,我们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初一那天,是全家几十号人的大团聚,热闹非凡,自然少不了欣赏春联了。一大群人挨着门看着念着,随后上了二楼。最后侄女娇娇做了点评:“一楼共六幅,写得都不错。二楼可不行,就一幅不说,写的是什么呀!还家人姓邵呢,有点文化行不行?!”话音未落,哄笑声已响满整个院子,我也哈哈大笑,知道是侄女误会了。我们是按传统书写对联顺序写的,她是用现代书写顺序念的,那味道能一样吗?当然,我们并不在乎,在乎的是春节里一大家子乐乐呵呵的心情。
如今,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已持续两年多了。两年多的三个春节里,我们都是居家而过。没事儿,为了全国人民抗疫取得的巨大成就不至于功亏一篑,我们居家又有何妨!今年我又琢磨了一副春联,大伙莫见笑,欢迎点评:
不跑不窜过年不聚不给国家添麻烦
好吃好喝春节居家同为祖国做贡献
横批:祖国快乐
责编:王芳远岫若谷
作者简介
邵发富,河南济源人,退休教师,现赋闲在家,弄孙为乐。曾长期从事文体教育工作,文学、艺术多有涉猎,故每有所感,便诉诸文字,杂文、散文尤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