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英国工业革命遗迹新拉纳克,一般人都会联想到“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罗伯特·欧文,但很少有人知道,大卫·戴尔才是新拉纳克的奠基人与开创者。这位苏格兰实业家开立的工厂为其女婿罗伯特·欧文的社会主义试验打下了基础。
放牛娃起家的实业家
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
大卫·戴尔,1739年出生在苏格兰艾尔郡,父亲威廉·戴尔是一名当地的经销商。大卫小时候家境一般,虽然不至于忍饥挨饿,但他很小开始就接触农牧业,和同村的孩子们一起放牛。
过了几年,他进入格拉斯哥市郊佩斯里的纺织厂,成为一名纺织工人。显然,大卫·戴尔并不满足于终生站在织布机前,他展现出过人的商业天赋,在汉密尔顿、坎布里兰等地收购棉纱,并将其加工成棉布出手。24岁时,他已经成为格拉斯哥丝绸商店的店员,并在高街一带开办了自己的商店。
与当时大部分商人的成长路径一样,攫得“第一桶金”的大卫急于通过与富商巨贾联姻改变命运。1777年,38岁的大卫迎娶了24岁的安妮·卡洛琳,后者的父亲正是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首席执行官。凭借着这层翁婿关系,大卫·戴尔很快从实业界进军金融业,升任到苏格兰皇家银行格拉斯哥支行经理。凭借着纵跨实业和金融界的优势,他的银行业务发展迅速,短短几年营收就突破100万英镑。
1783年,他参与创立了格拉斯哥商会(英国现代意义上首个商会),并出任创始副会长。在他的“朋友圈”中,不乏约翰·格拉斯福德、托马斯·布坎南这样通过跨大西洋烟草贸易起家的“烟草大王”,但大卫·戴尔并不愿随大流投身远洋贸易,而是回归自己起家的纺织业。
他想让工厂成为典范
1786年,已经47岁的戴尔在新拉纳克开办了一家纱厂,发明多锭纺纱机的英格兰人理查德·阿克莱德也成为他的合伙人。按照后来的历史学家记录,戴尔宗教信仰虔诚,做起事来一丝不苟,他想让他的工厂成为同类工厂的典范。他的雇员一天“只干”11个小时,还有2个小时用来吃晚饭,住宿免费。到了18世纪90年代,新拉纳克雇佣的工人数量达1400人,超过当时绝大部分工厂,其中三分之二是妇女和从当地招募来的孤儿。戴尔发给他们的衣服,让他们接受教育,还给他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有麦片粥、牛奶、土豆、大麦面包,还有牛肉和奶酪。
一位参观者说:“如果我忍不住要去嫉妒我的哪位同行的话,那么这个人就应该像戴尔先生那样的人,因为他们为人类做了好事。”接任他新拉纳克纺织厂的欧文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岳父合伙人,“大卫·戴尔先生具有何等真诚而广博的慈爱。他对你们大家的希望就像慈父对孩子一样……当他为这个企业奠下第一块基石的时候,不可能想到自己创办了这样一种事业:非但改善他苦难深重的同胞的境遇,而且将谋取幸福的方法从这里发展到全世界各个国家中去”。
新拉纳克出现的基础
为什么18世纪的苏格兰会出现新拉纳克这样的工厂,出现大卫·戴尔这样具有朴素社会主义思想的企业家?
首先,苏格兰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18世纪是苏格兰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尽管大量本地劳工搭乘远洋商船前往北美淘金,但仍有数以万计的爱尔兰移民涌入格拉斯哥等工商业城市谋生。他们涌入到市内业已衰败、早已被中产阶级抛弃的旧城区,当时一位官员感慨:“那里卫生状况糟糕得一塌糊涂,人类简直无法生存。”随着移民大量涌入,城内的工作机会很快饱和。大量移民选择投身苏格兰如火如荼的纺织业。虽然纺织业规模宏大,但劳动者在其中所能分享到的收益极其有限。斯密曾回忆,一星期能赚得20便士的女工就算是很有本事的纺工。1772年,织工诗人塞缪尔·劳曾写下诗句:“每个漫长的白天和阴冷的夜晚,我在喧闹的织布机旁冥思苦想,一边织着花案,手指僵硬,腮如冻土,整个身躯不时地,阵阵寒栗和病意。”
其次,大量移民涌入加剧了苏格兰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苏格兰本身地瘠民贫,大量劳动力涌入后加剧了这一地区的阶级矛盾。这些新移民缺乏教育、医疗和基本的社会福利,不少沦为乞丐和小偷,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即便能如愿进入工厂做工,由于远离父母和家庭,缺少教育培训和医疗福利,他们的工作效率低下,不得不承受长时间工作,大大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因此,建立以工厂为核心,涵盖夜校、医院和商店的社区体系,成为当时提升其生产效能,改善劳资关系的重要途径。(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