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常见的高仿币
(高仿币)
民国钱币(民国钱币图片及价格大全)
(高仿币)
第二种:各省及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
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取消银本位制,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以及后来增加的中国农民银行四家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即法币。并限制各省地方银行及商业银行纸币的流通,陆续以法币兑换收回。相对统一了国家货币。
也就是说,从1935年,也就是民国24年开始以后(不包括民国24年),各省地方银行及商业银行不允许再发行纸币,个别地方发行辅币券除外。
现在收藏市场就有一些1935年以后版本的商业银行纸币,这些都是臆造币。1935年以后,虽然它们的纸币仍在流通,但逐步被法币兑付并取代。
第三种:早年的大面额的纸币
我国全面抗战爆发以前,物价还不是太高,当时大学教授属于高收入阶层,每月三五百元,出租车司机每月收入二三十元,属于中等收入,100元钱可以买70斤大米,可想而知,要是当年的1万元,能买多少物品。
换个说法,当时100元就属于大面值纸币,如果有一张500万元的纸币,是不是能把你吓死。而现在收藏市场上就出现这类大面额臆造币,知道一些历史知识,就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了。
(臆造币)
第四种:改银行名称的纸币
民国期间,一些特殊情况,个别银行发行纸币比较仓促,时间紧,于是借用其它银行的纸币,将上面的银行名或者面额进行修改,作为应急用钞。例如刚实行法币政策时,交通银行的纸币库存不够,就讲中国实业银行的纸币银行名称进行更改,作为交通银行纸币发行。
因为这类更改内容的纸币较少,收藏市场价格较高,一些人利用真的民国纸币涂改变造,出售获取。这类造假手段现在还不多,但一定是以后的重要造假手段。
在我的文章和视频中,有收藏知识、收藏故事、市场价格和大家一起分享。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其它文章和视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