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开篇说“真事隐去,假语村言”,文本中都城和贾府的地点,让人感到似南似北,似北还南,东西难分,模糊难辨。文本里关于长安的描写很多,文本里诗词里都多次提到了长安。序言就云: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则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
红楼梦的都城在哪里,贾府在不在某一具体的地点,作为一幅写意画的大观园到底在哪个地界是一件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因为脂砚斋作为晚明隐皇子的身份,在洛阳被攻破,大明王朝灭亡后四处流亡,许多明朝的官员,亲戚、文人帮助其逃亡,隐匿其行踪,收留照管他的衣食住行,因此这里牵扯到成千上万人的生死。
甄宝玉(甄宝玉和贾宝玉的关系)
文本里描写都城的词语主要有神京、长安、都中、金陵和西京等。其中主要说的是长安。在通灵宝玉进入尘世前,文本提到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甲戌在这里侧批:伏长安大都。刘姥姥到贾府前也对她的女婿说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王熙凤贪赃枉法,命令来旺儿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来。这里的长安县就是长安的一个郊县。妙玉来到京城的原因,就是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
不但文本里有长安,诗词曲赋里也有长安。探春作诗一首:
簪菊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这里的长安公子指的是长安,后来大观园女儿联诗,宝琴也站起道:吟鞭指灞桥。这里的灞桥就在长安城的东边。一般来讲,作者在书中用“长安”一词,其实是为了告诉大家红楼梦里的都城绝对不在长安,因为红楼梦开始就说,红楼梦朝代地域无考,文本里反复说长安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件事情:
红楼梦里的都城绝对不是长安。
再看史湘云的婚姻,要问史湘云和谁是一对,那红楼梦文本可以很明确地提示了,史湘云和卫若兰。第三十二回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是史湘云第一次见到大麒麟,这时候麒麟还是贾宝玉的。贾母见到这个赤金点翠的麒麟,说是眼熟,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于是贾宝玉就留下来准备给湘云看,结果弄丢了反而被湘云先捡到。
从这里可以分析出来,史湘云和卫若兰的订婚也和清虚观有很大的关系。第一回甄士隐给《好了歌》解注,“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脂评旁注:“宝钗﹑湘云一干人。”可见史湘云是活到白发年纪的。卫若兰在前八十回里是有戏份的,虽然秦可卿路祭的时候,“余者锦乡侯公子韩奇,神威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卫若兰的关键情节,甲戌本脂砚斋有批语说得很明白:“前回倪二、紫英、湘莲、玉菡四样侠文皆得传真写照之笔,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卫若兰有侠义之风,但是他的精彩文稿在“射圃”这一节中被迷失了。
从前面的分析知道,卫若兰的父亲是卫景瑗,卫景瑗是陕西韩城人,天启年间中了进士,大明朝廷于公元1626年派他到河南任职,他应该是也是在这个时候和贾府有联系的,因此再去秦可卿葬礼的时候卫若兰也参加了。作为晚明重臣,卫景瑗被明朝派到山西大同进行巡查,当时李自成的农民军在陕西成燎原之势后进入山西境内,但是没想到农民军早已经冲入大同城中,卫景瑗就这样被农民军俘虏并处死了,卫若兰也应该被处死了。可惜的是,冯紫英的历史原型是马锡,他作为马士英的二儿子还在历史上留有名字,可是卫景瑗的儿子卫若兰在历史上竟然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卫景瑗的儿子卫若兰战死沙场,史湘云的婚姻就得另找他人。薛宝钗说,“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史湘云的第二个婚姻对象是谁,文本里没有说。红楼梦后三十回迷失,我们也无从看到,不过可以从史湘云的丫鬟那里得到线索。从上文四大家族的历史原型分析,史湘云的家族是崔姓,而葵官在戏班解散后被送给史湘云当丫鬟。葵官是贾府买来的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之一,大花面,后来被史湘云改名为“韦大英”,取“惟大英雄能本色”之意。后来抄检大观园时,她因不住在大观园,未被撵走,此后也未知下落。
我们来分析这个韦大英,如果史湘云家族是崔,那么这个韦大英的韦就是,也应该是史湘云第二任丈夫的姓氏。韦姓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平贾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典籍《周礼·地官·质剂注》中记载:“市中平贾人,今时月平是也。”在《周礼·地官·质人注》中也记载:“平贾人,质平也。主平定物贾。”在平贾人、贾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平贾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平氏、贾氏,世代相传至今。
红楼梦的都城不是长安,那么为什么红楼梦从开始到最后一直强调长安?第五十六回甄宝玉提到“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连四大家族的护官符也有一句很重要的话: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个恐怕也不是随意的杜撰。在红楼梦的方言研究里,长安话在红楼梦的方言里占有重要的位置,那位周太监的历史原型就是韩赞周,他字相文,陕西户县人。长安和户县的地界应该是紧邻。
如果史湘云家族是崔,那么这个韦大英的韦就是史湘云第二任丈夫的姓氏。唐有韦曲镇,在今西安市长安区,因诸韦聚居得名。史湘云最后应该是嫁到了长安县韦曲,因为这里是长安韦姓的聚居区而且多豪门贵族。再来分析大英,大英是一个很特殊的名字,隐藏的意思是长大了的神瑛侍者。贾宝玉就是神瑛侍者,他的的历史原型是晚明皇子朱莲英。综合以上分析,洛阳被攻破,北京被占领后,贾宝玉应该是化名韦大英,随着史湘云一起来到了长安韦曲避难,在这里读过了一段比较幸福的时光,也是在这里,他学会了长安方言。
长安多诗人,唐朝的杜甫曾经就是未取得贵客,韦庄也是长安杜陵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红楼梦借用了好多晚唐时期诗人的作品,韦庄与温庭筠名列其中。贾宝玉在长安的岁月生活得如何,可以从杜甫诗中的韦曲风光体会体会出来: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发表评论